首頁>歷史>

11世紀的歐洲,人們普遍短命,但一個名為埃爾默的英格蘭人卻活到了70多歲,在漫長的一生中,他曾兩次看見彗星,每一次都被映印證為不祥之兆,如同幽靈一般詛咒著英格蘭大地。

公元989年9月,尚是孩童的埃爾默第一次看到了“掃把星”,接下來的幾十年裡,掠奪者維京人回到了英格蘭,反覆入侵的維京人給英格蘭人帶來的災難從此不絕。

1066年4月,埃爾默又一次看到了“掃把星”,三個月前,愛德華國王去世,帝國的命運未卜,不詳的氣息正在蔓延。

埃爾默兩次所看到的掃把星,在6個世紀後被天文學家埃德蒙哈雷所識別,世人稱為哈雷彗星,對此時的英格蘭來說,這的確不是一個好兆頭。

因為,1066年即將成為英格蘭歷史上最可怕的一年,2次入侵,3場戰爭,韋塞克斯王朝被威廉大帝終結,英格蘭本土最後一位國王死無全屍,英國曆史的走向在這一年被法國諾曼人徹底改寫,迎來的是一個全新的英格蘭王國,同時也迎來了一個血腥,殘暴,黑暗的帝國。

帝國的騷亂:王位繼承的風波

愛德華國王是最早對國家的命運大聲疾呼的人,但他的預言於事無補,似乎一切都在不可不遠地朝著,最壞的方向發展。

1065年的開頭充滿了厄運將至的氛圍,這一年的聖母領報節和耶穌受難日正好重合到一天,被視為極大的不祥。

這一年的最後幾天,英格蘭發生了可怕的沙塵暴,全國各地的貴族齊聚託尼島,參加國王愛德華為聖彼得修建大教堂所舉行的宴會,而宴會的主角國王愛德華,此時卻已病入膏肓,虛弱到完全無力參加這個儀式。

天性古怪的愛德華國王,此前曾向諸多人許諾過王位的繼承,彌留之際的他口中喃喃呻吟,所有的人都期盼著從他口中說出一位繼承人的名字,但早已神神經錯亂的的國王,口中只是不停地斥責大主教們不是上帝的僕人,他們是魔鬼的同盟。

1066年1月5日,愛德華國王去世,臨死之前他告訴哈羅德:“我將伊利斯和整個王國都託付於你,希望你保護好他們。”,這句即是說要將要傳位給哈羅德,哈羅德在愛德華葬禮當天加冕為新王。

這個訊息傳來時,諾曼底的威廉公爵正在野外狩獵,表親愛德華此前早已許諾將王位傳給自己,而哈羅德也曾宣誓要效忠自己,而現在,威廉已經不在乎這些了,他要準備發動一場規模空前的入侵戰爭。

帝國的餘暉:維京時代的結束

說法語的諾曼人崇尚武力,號稱11世紀最勇猛計程車兵,他們各部落間頻發戰爭,而他們的領導者威廉更是一個戰無不勝,冷酷無情猛士。

此時的威廉已經將近40歲,長年的戰爭生活讓他成了一個冷血王侯,這個5英尺10英寸,高大壯碩的男人最大的特點就是貪婪,自負且野心勃勃,手段狠辣,心腸歹毒,對敵人不留絲毫餘地,詭計多端,如同毒蛇一樣致命,任何人都不想這種極度恐怖的人成為對手。

因此,雖然心中早已定下入侵英格蘭的大計,但威廉卻並不急於出兵。

諾曼的貴族不願意參加這場入侵,因為諾曼人並不擅長航海,威廉的艦隊全都得臨時製造,想要渡過海峽,入侵英格蘭本土,無異於自殺。

威廉於是用詭計迫使貴族做了書面承諾,並應承諾曼貴族,一旦分裂成功,將回報給他們大量的英格蘭土地,這意味著威廉不僅要拿下王位,還要攫取英格蘭的土地,徹底掠奪英格蘭人。

接下來威廉利用自己外交家的手腕,順利取得教會的支援,隨後立即寫信給哈羅德,要求他拱手交出英格蘭,後者覆信嘲諷並拒絕了他,戰爭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當威廉的艦隊正駛向英格蘭,挪威“瘋王”哈拉爾三世卻突然加入了王位爭奪戰,決心入侵英格蘭,對這個近乎荒誕的冒險,甚至連後世的歷史學家都認為,這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愚蠢計劃。

整個夏天英格蘭民兵團都守衛在英格蘭南部海岸,等待著威廉率領的諾曼人,但一直到了9月,依然未見諾曼人的蹤影,哈羅德便調回了一支軍隊,英格蘭人不知道的是維京人卻早已經到了英格蘭。

1066年9月24日,維京人攻陷了約克城,勢如破竹,一路向斯坦福橋行軍,傲慢的維京人甚至沒有穿上盔甲,只穿了單衣,

當他們真正到達目的地時,卻發現一大波軍隊正在“迎接”他們,維京人再次展現了他們的傲慢,甚至可以說是愚蠢,可笑地認為那是前來投降的隊伍。

瘋狂的哈拉爾率領著維京勇士來到斯坦福橋,迎接他們的不是投降的人,而是以每天51英里急行軍到達的英格蘭南部軍隊,一代瘋王哈拉爾輕而易舉的就被擊斃,近乎一場滑稽戲。

哈羅德寬恕維京了勇士,放他們回家,前往英格蘭的300艘戰艦,回挪威時只剩下了20艘左右,斯坦福橋之戰是維京時代結束的標誌,瘋王哈拉爾這樣的人物已經成為過去式,挪威人再次為世界所知,已經是他們頒發諾貝爾和平獎的時候了。

哈羅德贏得了中世紀最具決定性的戰爭之一,不幸的是,1066年最重要的戰爭卻還在等待著他,沒有給他任何喘息的機會。

帝國的毀滅:黑斯廷斯之戰

1066年9月28日,也就是哈羅德摧毀維京人4天之後,威廉率領的諾曼人在蘇塞克斯登陸,侵略者肆意踐踏,恐嚇這裡的居民,為的就是激怒哈羅德,讓他出城迎戰。

哈羅德被這幼稚的激將法激怒了,他無法不被激怒,因為蘇塞克斯是哈羅德家族的祖地,讓外國侵略者在自己的家鄉肆無忌憚地橫行,是他作為國王的最大失敗,這一點很大程度上已經預示著他的滅亡是不可避免的。

此時的哈羅德帶領自己剛經歷完大戰,精疲力竭的大軍急行軍回到南部,除去損傷外,哈拉德還流失了一部分民兵,無論是士氣還是兵力似乎都有待修正,但哈羅德和威廉沒有任何一個人願意再等下去。

10月13日晚上,雙方軍隊都在黑斯廷斯紮下營地,第2天早晨9點開始,雙方投入全部兵力參與戰鬥,英格蘭軍出動了主力3000家貴族家族侍衛兵,但是跟諾曼人的2000騎兵,1000弓箭手相比依然顯得十分微弱。

不可思議的是,戰局依然陷入了僵持,英格蘭步兵的嚴密防守,阻擋住了諾曼人的強烈攻勢。更不可思議的是,就在這危急時刻,蘇格蘭的左翼軍隊卻開始回撤,這給主力部隊造成了敵人已經支離破碎的假象,後者選擇趁勝追擊,英格蘭步兵嚴密的防守陣型由此出現缺口。

諾曼人則佯裝再次撤退,讓英格蘭軍繼續深入,最終徹底打亂英格蘭人的陣型,並佔領了高地,威廉派4名騎兵,將國王哈羅德砍死,第一名騎兵砍中了他的胸口,接下來的兩名騎兵砍中了他的頭和手臂,最後一騎兵名則砍下了他的腿。

戰後威廉不屑於安葬戰敗者的屍體,哈羅德的母親提出條件,願意哈拉德身體等重的黃金作為交換籌碼,但威廉依然不肯交出哈羅德的遺體,時至今日,英格蘭最後一位國王的遺體埋在哪裡,依然是未解之謎。

黑斯廷斯之戰為威廉贏得了征服者的名號,等待英格蘭人民的將是威廉21年的血腥統治,在中世紀中期的西歐歷史上,沒有其他事件可以和1966年的這場戰爭相比。

黑斯廷斯之戰後,整個英格蘭1/3的土地被劃分成為王室森林,原住民因此被趕出家園,他們的家人成了諾曼人取樂的花園。

而英格蘭也因此成為了下等人,如果發現一個諾曼人在一個英格蘭人聚居的街區死亡,這個街區的所有英格蘭人將集體接受懲罰,而一名諾曼人殺死一個英格蘭人則不會受到任何懲罰。

文化上,英語這個當時西歐擁有最豐富的文學體系的語言,由此被壓制了三個世紀,再度復興之時,已經受到征服者揮之不去的影響,今天英語4單詞有四分之一到一半的單詞都來自法語。

當征服者威廉21年的統治結束之時,全英格蘭只有兩個英格蘭大地主仍然擁有自己的家園,只有一個英格蘭人在教會中擔任高階職務,只有5%的土地仍然屬於英格蘭人。

整個英國的貴族中有5000人被殺害,被驅逐到國外或者被迫成了農奴,最暴力的事件是諾曼人在約克郡殺了10萬多人,讓整個約克郡地區在之後的一個世紀接近幾近荒蕪。

關於這段歷史,英國作家埃德-維斯特在他的著作《1066諾曼征服前後的英格》一書中做了詳細解讀,從1066的黑斯廷斯戰役開端,回朔了這場戰爭的的原因和經過,以及外來者諾曼人在征服英格蘭後,對不列顛土地上種種作為及其造成的後世影響,解釋了諾曼人如何永久地改變了英格蘭的歷史語言,史料翔實,論述嚴謹,是一小時英格蘭史的代表著作品,值得仔細研讀。

#讀書跨年季##翹楚讀書會#@青年共讀會

27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郭子儀再造大唐,兒子說錯話卻立馬綁了請罪,死後才知:真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