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是唐代歷史的轉折點,在一般的歷史認知中,安史之亂後唐王朝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這種衰落有兩個表現,在中央表現為皇權不振,宦官專權,在地方表現為藩鎮林立,藩鎮節帥自行委任官吏,不向中央繳納賦稅。不能說這種看法完全錯誤,但過於片面了,忽略了歷史的複雜性和歷史人物的能動性,安史之亂後的幾代君主,都曾致力於再造皇帝權威,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甚至中唐時期的皇權得到了極大的增長,從郭子儀等元勳武將的態度中就可以窺見這種趨勢。

一、安史之亂後唐廷對元勳的封賞

安史之亂雖然持續了8年,到代宗廣德元年(763年)結束,但長安地區的動盪卻一直延續到了德宗建中年間,在這期間湧現出了一大批武將,他們成為唐廷最終平定安史之亂,穩定中央政局的元勳。對於這批立下戰功的武將,唐廷不吝賞賜,接連給予爵位、宅第以及豐厚的物資獎賞,甚至形成了一套獎勵武將的固定模式。然而,經歷了安史之亂後,唐廷的財政狀況一直不是很好,這種獎賞只是一種權宜之計,如果被賞賜的武將不能明白賞賜背後的政治邏輯,他們的家族便很難維持長久,這種邏輯就是武將及其家族要明白朝廷的獎賞不僅僅是對軍功的肯定,更是對忠誠的回報,馬燧家族的盛衰便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唐代宗

馬燧是平定安史之亂的重要功臣之一,德宗時期還參與平定涇原兵變,是德宗的左膀右臂,因此在貞元五年(789年),馬燧的畫像得以進入凌煙閣。對於馬燧的功勞,德宗給予了極大的物質獎賞,憑藉這些物質獎勵,馬燧在長安城建起了豪宅,這是當時上層社會普遍流行的風氣,“安史大亂之後,法度隳弛,內臣戎帥,競務奢豪,亭館第舍,力窮乃止,時謂‘木妖’”,馬燧年老後患有足疾,德宗特許他坐而不拜,這種殊榮在當時可謂空前絕後。

但馬氏家族的這一切殊榮,都在馬燧去世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馬燧的兒子馬暢雖然繼承了家業,卻不能維持家族不墜,貞元年間,馬暢把自己宅第中的大杏送給了德宗寵信的宦官竇文瑒,透過他進貢給德宗,德宗從來沒見過這種果子,驚訝之餘下令查封了馬家的杏樹,馬宅最終成為皇家產業,當初建造房屋的木頭拆除後收歸宮內,馬家子孫的境遇非常慘,有些甚至沒有房屋居住,以至於凍死街頭。

二、親仁郭家

祖輩打下的基業,子孫要想維持好,需要領悟當時的政治邏輯,與馬燧不同,郭子儀的子孫便很好地維持了家族地位,一直到宣宗朝,郭家子孫都還居住在位於長安城親仁坊的宅第中。

郭子儀有再造唐朝的功勞,所得的賞賜在當時最多,以至於親仁郭家“所居宅內諸院,往來乘車馬,僮客於大門出入,各不相識”,郭子儀常年在外征戰,家中事務由長子郭曜負責。當時朝廷元勳的家族大多崇尚奢侈,但郭曜本人卻是一股清流,他儉樸持家,郭子儀死後,郭曜按乃父遺命將郭家多年來獲得的朝廷賞賜全都獻給了朝廷,唐德宗後來又重新賜給了郭家。郭曜的這一個舉動雖然有表演的成分,卻真正地把握了當時皇帝再造權威的心態,透過貢獻賞賜的物品,重申這些物品是皇帝所賜,皇帝可以隨時收走,向唐德宗表露了忠心。

郭曜

郭曜的這種行為是按照郭子儀死前的遺命做的,說明郭子儀早就察覺到了當時的政治風氣。德宗皇帝剛登基的時候,正是唐廷轉危為安的時期,如何重新確立政治秩序是德宗思考的主要問題,他透過提倡儒家的禮法秩序,尤其是以君臣大義為核心的儒家觀念,進而再造皇帝權威。郭子儀對這種氣氛有所感知,因此處處謹慎行事,郭子儀的兒子郭曖娶了唐代宗的女兒昇平公主為妻,年少氣盛的郭曖有一次與公主發生矛盾,一怒之下說出“倚乃父為天子耶,我父嫌天子不作”的話,當時郭曖還未成年,小孩子的話本來當不得真,但對君臣關係極其敏感的郭子儀,還是捆著郭曖到御前請罪。

除了在教育孩子方面處處謹慎小心外,郭子儀在任官過程中也非常注意朝廷對他的態度。郭子儀坐鎮汾州期間,有一次向朝廷請求任命一個縣官,在中唐藩鎮跋扈的時期,節帥往往自行委任官吏,郭子儀的手下不理解他為什麼任命一個縣官都要向朝廷稟報,更讓他們氣憤的是,唐廷的敕書居然遲遲不下,郭子儀卻感到十分高興,他向下屬解釋道:“自艱難以來,朝廷姑息方鎮武臣,求無不得。以是方鎮跋扈,使朝廷疑之,以致如此。今子儀奏一屬官不下,不過是所請不當聖意。上恩親厚,不以武臣待子儀,諸公可以見賀矣!”這說明郭子儀對當時的政治邏輯嫻熟於心,玩得賊溜。

郭子儀

三、再造中央權威

唐代宗和唐德宗時期,唐廷的主要目的是弱化武將的作用,基於對安史之亂原因的總結,唐朝中央決策層認為必須將武將重新納入以文為主導的政治秩序中,儒家的禮法觀念成為這批人士的首選。郭子儀對這種風氣有很深刻的感知,他曾請求朝廷將在靈州前線率軍作戰的第三子郭晞調回京城,使得這位從小善於騎射的小將軍後來逐漸成為一個文臣,並且成功進入長安的文人交往圈。

最讓人注目的一個現象是郭家子弟大多居住在親仁坊中,在儒家的倫理秩序中,除了君臣外,便是父子、兄弟之間的關係,父慈子孝也是當時朝廷所極力表揚的行為,郭家舉族合居十分切合儒家倫理的要求。流風所及,在當時的長安城出現了很多兄弟合居的現象,比如以書法見長的柳公權、柳公綽兄弟,這些文人透過自己的影響力,逐漸改變了長安甚至是唐朝大部分地區的文化風氣,為後世中國的文化轉型奠定了基礎。

親仁坊舊宅方位分佈圖

文史君說

安史之亂造就了武將群體的崛起,一大批新型貴族出現在長安城中,成為當時顯著的現象。代宗和德宗時期開始的文治轉向,便是針對此種現象而採取的手段,沒能察覺到這種政治氛圍的家族很快就由盛而衰了,而親仁郭家因為郭子儀對當時政治邏輯的洞見,得以一直保有貴族的身份和地位,這是我們理解這一段歷史所需要察覺的。

參考文獻

《舊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

《親仁郭家——安史之亂後秩序重建於政治博弈》,《唐研究》第二十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

24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26歲成國母,丈夫再娶有五個孩子的女人,她負氣分居,半生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