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劉邦生平最得意之事,就是以布衣之身,持長劍而定天下。他曾經說過: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他不如張良;戰必勝、攻必克、伐必取,他不如韓信;安撫百姓、籌措軍糧、坐鎮後方,他不如蕭何。沒有“漢初三傑”——韓信、蕭何、張良,也就沒有大漢江山。但群臣眼中的第一功臣——既不是韓信,也不是蕭何,更不是張良,而是一個被劉邦說成“走狗”的人。

漢五年,既殺項羽,定天下,論功行封。群臣爭功,歲餘功不決。——《史記.蕭相國世家》

項羽烏江自刎之後,劉邦平定天下,建立了大漢。到了論功行賞的時候,群臣爭執不休,一年多也沒解決排名問題。多年征戰,哪個大將身上沒有十幾處創傷?哪個還沒攻下過幾座城池?所以,誰都不服誰,誰也不想排在後邊。

劉邦卻靈機一動,放棄所有武將,將文臣之首蕭何,推到了首功之位。這是一個創舉,他改變了秦朝,以實際軍功封官爵的通例,也將文臣、武將合到了一起。但武將們非常不滿,他們說:我們披著鎧甲,浴血奮戰百餘場,用命攻城略地。蕭何只是在後方,舞文弄墨,他怎麼能是首功?

高帝曰:“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

劉邦解釋道:狩獵時,追獵兔子的是走狗,但發現兔子、野獸的是獵人。你們浴血奮戰,取得直接成果,是功狗。蕭何在後方,就像是尋找獵物的獵人,他才是功人。所以,蕭何是首功。那麼劉邦這麼說對嗎?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劉邦說法有一定道理,但更重要的是他有私心——他要用蕭何,壓制整個浮躁的武將群體。因為,蕭何作為文官之首,原本就有文官體系的升遷制度,完全沒必要和武將混在一起,相國並不比大將軍差。可劉邦得了天下,適當壓制武將群體,有利於維護君權。這是君王的智慧,也是文官壓制武將的起源。

列侯畢已受封,及奏位次,皆曰:“平陽侯曹參身被七十創,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上已橈功臣,多封蕭何,至位次未有以復難之,然心欲何第一。

封完侯爵,又要排功臣座次,群臣都認為曹參應當是第一,但劉邦還想讓蕭何做第一。群臣這麼說,是有原因的·:1.西漢建國初年,武將遠遠多於文官,曹參呼聲自然高;2.漢隨秦制,秦朝講軍功,有多少就是多少,曹參軍功本就是最大的。

參功:凡下二國,縣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將軍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馬、候、御史各一人。

曹參功勞是實打實的:滅了兩國;擒獲兩王;抓住將軍六人;攻克122縣。此時的韓信,早成了齊王、楚王,所以曹參是大漢第一將。因此,位列第一的,只會是曹參或者蕭何——他們是劉邦起兵兩大元老,區別只是文、武之別。

但劉邦為了穩固江山,還是力排眾議,選擇了蕭何。蕭何成了第一功臣,曹參位列第二。說白了,“功人”、“功狗”之說,是為了皇權,這是文、武平衡的第一次傾斜。儘管它的幅度並不大,但開了一個先河,後世帝王一直沿用,並漸漸形成了文盛於武的文化。

參為漢相國,出入三年。卒,諡懿侯。子窋代侯。百姓歌之曰:“蕭何為法,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淨,民以寧一。”

曹參儘管被劉邦壓制過,但蕭何非常認可他的實力,並在臨終前舉薦曹參為相國。蕭何死後,曹參出任大漢相國,繼續沿用“清靜無為”的道家國策,留下了“蕭規曹隨”的美譽。

太史公曰:曹相國參攻城野戰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與淮陰侯俱。及信已滅,而列侯成功,唯獨參擅其名。參為漢相國,清靜極言合道。然百姓離秦之酷後,參與休息無為,故天下俱稱其美矣。

曹參野戰之功,可與韓信媲美;治國之道,不亞蕭何;出將入相,文武雙全。劉邦對曹參的壓制,是出於維護皇權的目的,而對武將群體進行的打壓,這是君主的智慧。而曹參沿用蕭何制度,輔佐劉邦之子,留下“蕭規曹隨”的典故,這是臣子的智慧。他們都是漢初,最卓絕的風流人物,只是所處立場不同而已。

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參之後。

400年後,動盪的東漢末年,曹參之後曹操,登上了歷史舞臺,並奠定了曹魏政權的根基。一件讓人細思極恐的事情發生了:劉邦、曹參、蕭何,這三個人傑的後人,都不是省油的燈,都建立了一個政權。

劉邦:兩漢400年,漢武、漢宣、光武,人傑輩出。曹參:曹操、曹丕、曹叡,雄踞天下大半52年。蕭何:蘭陵蕭氏,南齊、南樑樑朝建立者,走出21位皇帝,30多位宰相。隋煬帝的蕭太后,就是南樑末代公主,到了唐朝還長盛不衰。

沛縣走出的,絕不僅僅是漢高祖劉邦。那群建立大漢的男人們,後人在1000年後的唐朝,依舊在指點江山。大漢早成了過眼煙雲,他們也早不是王公貴族,那麼為何還能捲土重來?

權力是一時的,智慧是永恆的。中國歷史的偉大之處,就在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周朝之後,再無貴族,或者說人人都是貴族。我們失去了,一群特定擁有貴族身份的人;卻產生了一片,可以傳承智慧的淨土。

人人皆可為君子,人人皆可雄如龍,而其中關鍵就是——智慧。書本上的、書本外的、帝王將相的、平民百姓的,各有各的智慧,各有各的生存方式,這就是我們的文化根基。

只要擁有相應的智慧,中國是一個不講出身的國度。這也是曹參、蕭何家族,可以在漢朝滅亡後,再次復興的原因。

曾國藩曾經說過:“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他能以中人之資,而成一代“聖賢”,就在於日夜勤學苦讀。曾國藩的書桌上,常年擺著一本奇書——《智囊全集》。此書為明代馮夢龍所作,從先秦到明代,記錄著1238則名人智慧故事,取材於帝王將相、士子儒生,專門分析他們的錦囊妙計。

曾國藩日夜捧讀,紀曉嵐倒背如流,康熙只允許內部流傳,都是為了傳承《智囊全集》中智慧。因為,唯有智慧,才是“英雄不問出處”的立身之本。

最新評論
  • 1 #

    劉邦對曹參的壓制,是出於維護皇/君權的目的,而對武將群體進行的打壓,這是君主的智慧。而曹參沿用蕭何制度,輔佐劉邦之子,留下“蕭規曹隨”的典故,這是臣子的智慧。他們都是漢初,最卓絕的風流人物,只是所處立場不同而已。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 2 #

    君主集權制度下的政治家族,從漢初建立,延續到隋唐時期,普通百姓獲取知識、擁有財富、得到官職的機會非常少,即便得到,也是基層官吏,隋文帝改革官僚制度,君主進一步集權,用 科舉制度 取代了政治家族,普通讀書人有了上升通道,傳統的政治家族才逐漸沒落,淪為尋常百姓,而基層百姓也有了“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機會,社會矛盾有了一定的解決通道,社會財富也有了一定向下分配的通道,使得唐王朝的社會治理水平提高,社會和諧水平提高,社會財富得到積累,使得唐王朝得到了超長的290年國運!

  • 3 #

    曹操是曹參的後人?你確定?我怎麼記得曹操姓夏侯啊。

  • 4 #

    蕭峰,蕭伯納都是蕭何的後人了

  • 5 #

    曹操和曹參夏侯嬰都沒有什麼關係

  • 6 #

    曹操複姓夏侯,哪裡就是曹參後代?

  • 7 #

    曹參恐怕沒有三傑的功勞大吧

  • 8 #

    看了半天原來是買書的

  • 9 #

    曹操真的是曹參的後代,因為曹雪芹曾經說過蔡文姬是曹操的媽,大小喬其實是一對兄弟。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魯迅的少年玩伴“閏土”晚年生活悽苦,其子女後代完成了華麗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