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公元前二十世紀,歐亞大陸處於遊牧民入侵、古老的帝國被推翻、舊的社會制度瓦解的時期。是古代文明從歷史舞臺上消失,由古典文明取而代之的過渡時期。

整個歐亞大陸政治敗壞、社會離析的原因

首先是內部的虛弱。由於銅昂貴而又稀少,武器為君主及其政治、軍事集團壟斷,總人口中只有小部分人得到武裝,當全體武裝的遊牧民的進攻時,這就成為極其嚴重的缺點。

然後經常有外來遊牧民入侵的威脅。這些威脅主要來自南部沙漠地帶的閃米特部落民、歐亞大草原西部的印歐人和大草原東部的蒙古-突厥各族(那時蒙古、突厥根本不存在,它們只是中國北方各民族與中原民族融合的產物,這種說法並不準確。匈奴比突厥、蒙古更早,後者都繼承了匈奴人的血脈)。

遊牧民主要靠畜牧為生,發現更理想的地方,就朝那裡遷移。遷移時,整個部落一起行動。印歐人就這樣向西推進到俄國南部和歐洲東南部(亦向東遷入伊朗高原、印度)。

大草原西部的印歐各族和大草原東部的蒙古-突厥人之間,最早的分界線,就是阿爾泰山脈和天山山脈。分界線以東的大草原,地勢較高、較乾燥,氣候通常也更惡劣,牧場沒有西部的肥美。這一地理上的不平衡造成相應的歷史上的不平衡,即出現一個持久的、影響深遠的、由東向西的民族大遷徙。(除了地理氣候環境的因素,還因為與東面農耕民族的競爭和內部競爭中的失敗者被迫向西的遷徙)大草原東部的各民族或者以難民的身份,或者以征服者的身份,被吸引(或趕)到西部。這些東方部落,侵入歐洲、中東、印度和中國。

閃米特人最早出現於阿拉伯半島的沙漠地區。早先,用驢作運輸工具,公元前1100年前後,駱駝馴養改變了他們的文化。隨著文明的興起,豐富的農作物、堆滿穀物的糧倉、城市裡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奢侈品,都吸引著大草原和沙漠地區飢餓的遊牧民。因此,不時遭到侵掠——尤其是美索不達米亞的城市。公元前二十世紀,整個歐亞大陸的力量均勢開始轉變,偉大文明的生存才第一次受到遊牧民的威脅。

馬的馴養和較遲的冶鐵術的發明,使遊牧民獲得新的作戰能力。馴養動物的做法向北傳到產野馬的俄國南部(南俄草原),公元前2500年,馬已得到馴養。

利用馬打仗最早的做法是,將馬套到輕便雙輪車上。這種車的輪子裝有輪輻,比起美索不達米亞笨重的實心四輪車,大大改進了。公元前二十世紀,遊牧民駕著這種戰車,掀起最早的入侵浪潮。

到公元前二十世紀末,遊牧民用騎兵取代戰車,進一步提高了戰鬥力。遊牧民還發明瞭役使馬的馬勒、馬嚼子、角狀的馬鞍和馬鐙,使他們能在策馬飛奔時騰出雙手,射出陣雨般的箭。毆亞大陸的遊牧民獲得前所未有的靈活機動性。古典時代和中世紀時,遊牧民的軍事才能主要就建立在騎馬作戰這一基礎上;西方火器佔據優勢之後,諸文明中心才從遊牧民頻頻入侵的威脅中解脫出來。

對沙漠地帶的遊牧民來說,駱駝的作用不亞於馬。駱駝有兩種:阿拉伯的單峰駱駝和大夏的雙峰駱駝;到公元前1000年時,穿越中亞和中東的沙漠地區的交通運輸已全靠這種'沙漠之舟"。

鐵礦冶煉技術的發明也提高了遊牧民的戰鬥力。這一技術公元前二十世紀中葉才在小亞細亞東北部發展起來;約公元前1200年赫梯帝國滅亡後,當地鐵匠分散各地,得到廣泛流傳。

冶鐵時,鐵不能完全液化,而是形成一種灰色的多孔體,技術上稱之為鐵塊。反覆錘打熾熱的鐵塊(以儘可能擠壓出鐵塊中的雜質,但仍然會有大塊雜質無法與鐵塊分離),能使其成為熟鐵(這又叫低溫冶鐵術,因為還沒有高爐將冶煉溫度提高到鐵的溶點。中國在後來的春秋時期利用先進的製陶術中運用的爐窯技術發明了高爐和高溫冶鐵術,將冶煉溫度提高到鐵的溶點,使鐵完全液化,更徹底的排除鐵礦石中的雜質,並能更好的控制炭和其他成份的加入量,使鐵更為堅韌,不宜折斷,從而得到生鐵。這一技術,歐洲要在六百多年後,才從西亞人那裡學到)。這種新金屬比起當時已能冶鑄的銅和青銅來,決不是一種進步,因為它不易鑄造,需要更多的燃料,而且其鋒刃較易失去。後來才發現,將鐵反覆錘打、加熱、投入冷水(淬火),並與木炭即一種不純的炭接觸,可以使其堅硬。

雖然改進治鑄方法後鐵比過去堅硬了,但仍然很易生鏽。不過,鐵礦較之銅和錫分佈遠為廣泛、制鐵成本相應低廉,從而得到補償,超過缺陷本身。

從前,貧窮的遊牧民不能象城市中心的統治者那樣,以大量昂貴的青銅武器裝備自己。現在,鐵礦幾乎每個地區都可得到,每個村子的鐵匠都能鍛制比舊武器更優良、更便宜的新武器。因而,遊牧戰士不僅在靈活機動性上佔有優勢,而且和守衛文明地區計程車兵一樣,擁有同樣優良、大量的鐵製武器。

25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秦淮八豔的奇妙人生,董小宛、柳如是等人是否會讓你如沐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