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第五次反“圍剿”期間,以彭德懷為軍團長、楊尚昆為政委的紅三軍團,在沙縣進行了一場艱難的攻堅戰。

1934年1月3日,紅三軍團奉中央軍委命令由江西廣昌的頭陂一帶出發,向福建沙縣進軍。10日,紅三軍團到達沙縣西北的富口、夏茂。11日,紅三軍團把沙縣城圍得水洩不通。

在沙縣西郊,彭德懷總指揮對著牆上的軍用地圖,憂心忡忡地對各級指戰員說:“沙縣城裡有國民黨新編五十二師盧興邦部第十團、十一團一營、師屬炮兵營一連、工兵營一連及師司令部,還有兩旅部留守處和地主武裝百餘人。他們作戰經驗豐富,武器精良,彈藥充足。城牆高又厚,好比堅硬的烏龜殼。所以,大家要有打硬仗的思想準備,要學習寧化泉上土堡作戰的經驗,順利地拿下沙縣!”

12日凌晨,紅五師十三、十五團和偵察連遵照彭德懷的命令,憑藉夜色掩護,集結出發,到達預定位置。當日7點20分,紅五師發出攻擊訊號,頓時,槍聲大作,子彈呼嘯,守敵負頑抵抗。一些強行衝過田埂的戰士,倒在了敵人的火力網下,部隊暴露在敵人的有效射程內,強行突入異常困難。紅五師從三個城門強攻三次,三次均失利。

上午10點,紅軍停止攻城。在這種情況下,軍團部總結經驗,改變戰法,調整兵力部署,決定用坑道爆破攻城。當即選定了東、西、北門三處作為坑道突破點,由五師抽調身強力壯的戰士和工兵組成突擊隊。為掩護坑道作業,紅軍將神槍手組織起來,分佈各處,採取點射阻擊。守敵見紅軍這些天光打槍不攻城,好生疑惑,擔心紅軍挖地道破城。於是,就在城牆邊埋了幾十個大水缸監聽,聽到嗡嗡響聲也循聲往下挖。

東門的坑道與敵人地洞相遇了,紅軍戰士扔出手榴彈,端起槍在洞裡就對敵射擊,後又與敵人相遇三次,打了三次遭遇戰。西門坑道也險些與敵人地洞相遇,紅軍改用彎曲路線,避開敵人。

22日,三個方向的坑道已挖好,裝上炸藥,5點20分,軍團指揮所陣地上燃起火把,發出攻城訊號。不多久,只聽“轟隆隆”幾聲震耳欲聾的巨響,西門城牆炸開一個豁口。而東門和北門卻沒能炸開。因為挖坑道時沒有測量儀器,爆破目標與城牆相距很遠。

彭德懷、楊尚昆、鄧萍等一起研究分析了兩次攻城失敗的原因,決定調整兵力:五師調往尤溪去搬運盧興邦兵工廠,四師從尤溪調回攻打沙縣城,炸掉西門城牆。

24日夜,坑道通到了西門城牆下。附近的老百姓抬來十幾副棺材,裝上炸藥蓋上板,釘上大鐵釘。彭德懷帶領工兵連戰士把這些棺材抬進坑道,用土石堵實。

翌日拂曉,軍團部發出攻城令,戰士點燃導火線,西城門牆被炸開20多米寬的大缺口。戰士們一躍而起,從缺口處衝進城去。霎時間,軍號聲、槍炮聲、敵兵哭嚎聲和紅軍戰士的喊殺聲響成一片。經過激烈爭奪,反覆衝殺,紅軍終於攻進城中。

在攻克沙縣城戰鬥中,紅軍消滅敵軍700多人,俘虜1300多人,繳獲機槍、步槍1800多支,平射炮數門,迫擊炮8門,子彈108000多發,炮彈兩萬多發,無線電臺一部,兵工廠全部裝置,還有食鹽、糧食、布匹等。

紅軍攻克了沙縣城,擴大了蘇區,受到第二次全蘇大會的通電嘉獎。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此人是開國少將, 警衛員卻是開國大將, 元帥見了他要叫“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