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在北方的統治確立後,吉林地區是其戰略後方之一。金朝在今吉林省範圍內設定了嚴密的軍路體系,以控制當地的人民和資源,同時在吉林地區周邊也設定了界壕和交通路線,以利於管理東北地區。
金初,有大量的女真人和漢人遷入吉林地區,當地成為女真、契丹、渤海和漢等民族聚居之地。女真人分佈在吉林地區各處,契丹人主要分佈在西部,渤海人在東部,漢人則主要在今農安、懷德等地居住。金朝對他們採取“因俗而治”的管理方針,即用猛安謀剋制管理女真,用州縣制度管理漢和渤海等民族。在州縣之上,還設立了軍路體系來統領,分為十九路,設總管府,有府尹兼任兵馬都總管,掌一路兵馬之權,併兼領行政權,管理所轄府、州、縣❶。
金朝軍路體系示意圖
金朝建立後,在東北地區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軍路體系以維持區域內的穩定。隨著渤海 人被遷走,契丹人在今吉林省中、西部發動叛亂,一度動搖了金在今吉林地區的統治。但 軍路體系這種統治模式仍具有積極的作用
今農安、懷德、梨樹以東屬於金的上京路,以西屬於北京路,今吉林省中南部則歸鹹平路和東京路管轄,今圖們和長白屬於曷懶路,今吉林市、敦化市等屬於上京會寧府。
金滅遼後,吉林地區內的大部分州縣都沿用了遼代的名字❷,不同的是金代節度州僅下轄縣而無州。
金界壕又稱金長城,始建於金太宗天會年間,約在金承安三年(1198年)前後基本完成是金代重要的軍事防禦工程
隆州即遼代的黃龍府,即今農安。金軍攻克黃龍府後,“以婁室言,黃龍府地僻且遠,宜重戍守,乃命合諸路謀克,以婁室為萬戶鎮之”❸。黃龍府本是遼控扼女真的重鎮,被金軍佔領後,降府為州,改名為濟州,並設上京路轉運司,仍掌一路稅利、錢穀、倉庫出納、權衡度量之制。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因與山東濟州同名,又改名隆州。金末為抵禦蒙古,隆州升為府,改名隆安府,為軍事重鎮,同時也是東北交通線上的重要城鎮。
信州即遼代的信州,州治在今公主嶺市秦家屯古城,1958年曾在古城內出土過許多完整的定瓷和北宋銅錢❹。信州同隆州相似,也是金代南北交通的要衝和軍事重鎮❺。
韓州屬於金代鹹平路,州治之所曾多次遷徙。最早在柳河縣,即今遼寧昌圖八面城,金天德二年(1150年)後,遷到今梨樹縣偏臉城,在吉林地區之內。
泰州在北京路,即遼代的泰州,在今洮南市城四家子古城。而遼代的長春州在天德二年(1150年)被降為縣,隸屬於肇州。金末為了加強防禦蒙古的力量,於承安三年(1198年)復設長春縣,是為新泰州,即遼代長春州(今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塔虎城)。
除設定東北路招討司之外,金統治者又在東北邊境與蒙古各部接界的地區,修築了長達數千裡的界壕,即金界壕。總體分為四路,其中東北路界壕在泰州境內,起自達裡帶石堡子(在今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境內),南部止於鶴午河(今霍林河)❻,成為當時最重要的軍事屏障。
遼金時期在今吉林省範圍內存在的道路主要有三條:泰州—長春州,小城子—石頭城子,南土坡—烏拉城—南京
金朝在吉林境內還建有兩條從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白城村)到燕京(今北京市)的重要交通路線❼。第一條是從上京會寧府經淶流水到賓州(今吉林省農安縣附近),再到濟州、信州、奚營,然後出吉林到遼寧的鹹州,並經遼寧到燕京;第二條是從上京會寧府沿今阿什河北行至今哈爾濱東郊,再沿松花江西南行,渡嫩江到塔虎城,進入大安地區,再到城四家子古城,並從這裡向西南行,離開吉林地區進入突泉縣,最後經原遼上京臨潢府到燕京。這兩條金代前往燕京的主要路線都經過吉林地區,沿途又設有眾多驛站。它們的設定不但促進了當地的穩定,同時也促進了當地社會的發展和各族人民之間的經濟與文化交流❽,有益於該地區的開發。
❶李健才,劉素雲.吉林省歷史——古代部分(從遠古到1840年)[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138.❷程妮娜.金初府、州、縣考略[J].北方文物,1989(3).❸[元]脫脫,等.金史·太祖本紀二[M].北京:中華書局,1975:31.❹陳相偉.吉林懷德秦家屯古城調查記[J].考古,1964(2).❺李健才,劉素雲.吉林省歷史——古代部分(從遠古到1840年)[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140.❻黑龍江省博物館.金東北路界壕邊堡調查[J].考古,1961(5).❼龐志國,劉紅宇.金代東北主要交通路線研究[J].北方文物,1994(4).❽李健才.金代東北的交通路線·遼金史論文集(第二輯)[G].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