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古代被敵軍攻破首都,只能棄城而逃的皇帝,也就宋徽宗趙構最為出名,當然百年前慈禧帶著光緒帝出逃的事情也是讓人倍感欺辱。不過盛唐同樣也有一位曾經堪稱是英明君主的皇帝幹出了和宋徽宗趙構一樣的事情來。
這個皇帝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出生於公元685年,是唐高宗李治和女帝武則天的孫子,也是唐睿宗李旦的兒子。有這樣的家庭背景,李隆基應該很吃香才對,但問題就在於當時的唐朝雖然繁盛,但是皇族內部鬥爭卻是一直沒停過。
626年,李世民就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了親兄長,篡位自己的父親當了皇帝。公元690年,武則天篡位,大肆清剿李唐族人,而且這女帝心狠起來不僅連自己的武家兄弟都趕盡殺絕,自己的親生子女也不放過。
李隆基的少年時期就成長在武則天的統治之下,還得想著怎麼保命才是。但他卻絲毫不怕武家的威懾,還敢駁斥武家人,也是個“英雄少年”了。公元705年,神龍政變爆發,武則天被逼讓位,李顯當了皇帝,但才兩年皇太子李重俊就在景龍政變中被殺害了。
710年,李隆基登上了政治的舞臺,聯合太平宮鬥敗了韋后和安樂公主黨。712年,李隆基又鬥敗了太平公主,正式當上了皇帝。按理來說,李隆基一生中經歷了這麼多場政變,當上皇帝后應該提高警惕,嚴加提防才是,可他卻偏偏在最後重蹈覆轍了。
在上任之初,李隆基的確兢兢業業、勵精圖治,還開創了“開元盛世”,唐朝一時間到達了鼎盛的最高峰,百姓們安居樂業。李隆基對自己創下的偉業相當滿意,便開始沉醉於楊貴妃的美色來,楊家人自然也是隨之都雞犬升天,楊貴妃的族兄還當上了丞相。
另一方面,李隆基為了穩固唐朝江山,竟然重用了安祿山和史思明等塞外民族的人,讓他們當上節度使,掌握重兵。結果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唐廷竟然派不出足夠的中央軍隊鎮壓。再加上軍事方針上連續性失誤,李隆基便只能敗走皇城。
李隆基在逃亡的時候,自然是要帶上自己心愛的楊貴妃,丞相楊國忠也跟在身邊。臨走前,楊國忠害怕城中的糧草會讓叛軍勢力繼續壯大,於是建議李隆基將皇城中的糧草全都燒掉。
燒糧草的確是減少敵軍供給的辦法,打仗時這也是常用的手段。比如宋徽宗在逃亡時,皇族三千人卷著金銀財寶浩浩蕩蕩;慈禧太后在逃亡前還聲稱怕珍妃留在宮中會被八國聯軍羞辱,於是提前將珍妃投井殺害了。而抗戰史上著名的“文夕大火”也是因此而起。
但是李隆基沒有準許,迴應道:“不許燒,留給叛軍吧!”他之所以要將城中的糧草留給叛軍,還是因為擔心城中的百姓。叛軍攻進皇城後,如果劫掠不到糧草,得不到金銀財寶,勢必會搜刮和壓榨百姓,百姓就會受苦。
李隆基在出逃的時候大約已經大徹大悟,他覺得自己對不起天下的百姓,是因為自己的錯誤才導致了這一切的發生。所以他才說將糧草和寶物都留給叛軍,老百姓也少受一點磨難。
這也是李隆基作為天子給百姓們的一點補償,最後這位心懷天下的皇帝並沒有死在政變之中,而是安然回去當起了太上皇,於762年離世,享年7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