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古語云:“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有這樣結局的歷史人物不勝列舉,韓信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韓信,一位軍事天才,漢初三傑之一,被後人尊稱為“兵仙”,時人評價其為“國士無雙”。在劉邦建立漢朝的過程中,韓信戰功彪炳,可謂是以一己之力扭轉乾坤。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韓信一舉奪下關中之地,為劉邦一統天下奠定基礎;劉邦兵敗彭城,韓信扭轉頹勢;背水一戰,以弱勝強,一戰封神,為劉邦開啟局面。

李世民說道:“漢以六合為家,是賴淮陰之策”,這裡的淮陰是指韓信的爵位,足見韓信在漢建立過程中舉足輕重的作用。但韓信的結局卻令人唏噓,先是被人誣告謀反,貶為淮陰侯,後是被誘殺於長樂宮鍾室,滅三族。

與韓信同時期的張良結局卻大為不同,功成身退,晚年雲遊四方。張良足智多謀,亦是漢初三傑之一,功勳卓著,劉邦稱他是“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

張良善謀略,能審時度勢,分析人心。劉邦先於項羽到達咸陽,面對豪華的宮殿,奇珍異寶,劉邦想就此安享富貴。但張良分析各種利害,向劉邦建言應該布衣素食,以示節儉,同時約法三章,以撫人心。在項羽的鴻門宴上,張良巧妙地幫助劉邦安全脫離虎口。

韓信與張良兩人都聰明絕頂,於亂世中建立一番功業,青史留名,但兩人結局如此不同,韓信被滅三族,張良功成身退,造成截然不同結局的原因是什麼?#讀書跨年季#

成長環境不同

一個人的成長環境對於人性格的養成十分關鍵。張良出生於貴族世家,祖上三代都是戰國時韓國的宰相,家財萬貫,不用擔心生計。為報亡國亡家之恨,張良花巨資僱傭大力士刺殺秦始皇,但以失敗告終。

反觀韓信出生平民,常常依靠別人餬口度日,韓信的母親死後,窮得無錢來辦喪事。在這段艱苦的時期,韓信時常食不果腹,靠別人施捨過日子,也受到各種嘲諷和辱罵,如著名的胯下之辱,一個屠夫當眾羞辱韓信,並說道:“你要不怕死,就拿劍刺我;如果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韓信打量了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從屠夫的胯下爬了過去,整條街都在笑韓信。

韓信苦難的成長經歷,一方面促使他更加發奮努力,但另一方使韓信對物質財富、權勢看得比較重,再也不想過年少時食不果腹的低人一等的生活。

張良和韓信截然不同的成長環境,使得兩人在性格方面有很大不同。張良對權勢財富看得比較淡,這也使得漢朝建立後,張良能果斷放棄爵位歸隱山林,而韓信對權勢財富看得很重,不會輕易捨棄。

才能不同

韓信,軍事天才,熟諳兵法,用兵如神,為歷代兵家所推崇。四面楚歌、十面埋伏、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背水為營、拔幟易幟等經典戰術令人拍案稱奇。若論楚漢爭霸時期,誰的軍事才能第一?韓信當仁不讓。韓信擅長軍事,但在對人性、人心等方面卻不如張良所深諳。

張良熟讀《太公兵法》,精通黃老之道,文武兼備,在劉邦的團隊中更多的是充當智囊的角色。他為劉邦分析局勢與人心,建言獻策,這在鴻門宴上展現得淋漓盡致,張良先是建言劉邦交好項伯,表忠心,緩解劍拔弩張的局勢;在鴻門宴時,見機行事,見形式不妙,立即出帳去找樊噲護駕。

正是因為張良善於觀察人心,加上他長期呆在劉邦的身邊,十分了解劉邦、呂后等人的性格,故在漢朝建立後,能做到進退有據,而韓信在這方面不足。

漢朝建立後,局勢平穩,戰事少,韓信用武之地不多,反而韓信的戰功顯赫,加上自身軍事才華,對劉邦的威脅很大。利用價值少,而威脅大,對於急需要鞏固政權的劉邦來說,韓信成為阻礙,兼之韓信不善洞察人心,處境必然堪憂。

《尚書》日:“滿招損,謙受益”。在漢朝建立後,韓信憑藉著自己的戰功,內心或多或少有一些自滿,加上對權勢財富看得重,而且劉邦多疑,多種因素疊加在一起,使韓信落得被殺的結局。

張良就不同,劉邦初定天下,他做事謹慎小心,託辭多病,閉門不出,遵循著可有可無、時進時止的處事原則,不貪戀權位,劉邦很難找到處罰張良的藉口,最後能功成身退。

14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三年轟塌六百多年的基業,萬千戰魂死不瞑目,始皇帝難咎其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