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公元1399年,時為燕王的朱棣發動了靖難之役,最終成功奪位登基,成為了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也就是史上的明成祖。在他統治期間,國富民強、社會安定,因其年號為"永樂",故此後世之人稱其統治下的時期為"永樂盛世"。

明成祖朱棣有文功武治之能,大明國力富強後,嚮往萬邦來朝的朱棣為了開展對外交流、擴大明朝的影響力,自公元1405年開始,派三寶太監鄭和先後7次出使西洋,歷經30多個國家,成為了明朝初期頗有榮威的一樁盛事

按理說,鄭和下西洋這樣一場跨越了28年之久的國之盛事,應該有大量的史料可供參詳,而實際上,這件婦孺皆知的歷史事件卻鮮有正史對其進行詳細剖述。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人站出來說,鄭和下西洋其實是一場騙局,你會認同這樣的觀點嗎?

加籍華裔工科博士的一家之言:鄭和下西洋是騙局

林炎平是加拿大籍的一名華裔博士,他在加拿大的麥吉爾大學主修工科專業,獲得了理工科博士學位。

有一次,林炎平博士到我國的一所大學進行客座講學,在演講過程中,他公開發表了一番質疑性的見解:鄭和下西洋其實只是一場騙局,當年鄭和其實並沒有遠航,那些"壯舉"都是明成祖朱棣聯合群臣對外捏造的浮誇之言。

博士總會拿出一些論據來佐證自己的觀點,林炎平也不例外,他從自己所學的理工科角度分析了《明史》中所言及的鄭和使用的遠航船隻,這位博士認為:鄭和遠航的寶船長為140米,寬57米,那麼按照計算的結果,其排水量將在3000噸左右。如此規模的排水量若沒有鋼筋結構加以支撐,光憑木造結構恐怕根本無法實現

此外,林炎平博士還提出,按史料所載,鄭和的寶船均為平底大船,這樣的船根本經不起狂風巨浪,更別說長時間地揚帆遠航了。

林博士驚人的論點和論據一經丟擲,頓時引起臺下大學生的一片譁然。

可沒過多時,一名戴著眼鏡的男生就站了起來,在得到可以發言的允許後,這名學生朗聲說到:

我曾去過印度尼西亞的三寶壠市,那裡有一個寺廟名為"三寶公",是當地百姓為了紀念曾給他們帶來了先進文化和技術的三寶太監鄭和而修建的。當地之所以叫"三寶壠"也是因為紀念鄭和而得名。此外,如今的斯里蘭卡和東非的幾個沿海國家,至今仍有用漢語和當地語燒錄昔日鄭和到達當地的石碑,難到這一切都是幾個國家一齊串通好了編造一個歷史謊言嗎?!

聽到這樣一番話後,林博士很久也沒能再說出可以進行反駁的話來。那麼,鄭和下西洋究竟是不是騙局?為什麼描述這場"壯舉"的現存史料記載會如此之少呢?

鄭和下西洋史料被毀的2種說法

鄭和下西洋是奉了明成祖朱棣之命,按理說是一定會被史官記載入案的。可這樣的資料只有保管得當才能夠永世流傳,才會被後世所知。

如今我們幾乎找不到相關的紙質史料也是有原因的,在史學界有這樣2種猜斷:一是鄭和過世後,大明兵部侍郎劉大夏認為遠航極其費錢,便將鄭和數十年累積下的紙質資料全部付之一炬;二是清朝的乾隆皇帝因為"嫉妒"明朝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因而命史官毀損相關史料,並加以歪曲杜撰。

這樣一來,好端端的歷史證據和紙質資料就變成了"無本之木",任由後人猜想、評議,把一段客觀史實變成了野史傳說。

紙質史料幾乎找不到了,那還有沒有其他證據能證明鄭和下西洋的真實性呢?眾多歷史遺蹟和考古發現,有力地證明了鄭和下西洋的真實性。鄭和下西洋首先途徑的是東南亞各國,如今印度尼西亞的三寶壠,就是因鄭和當年數次在此離船登岸而得名。

1434年,"三寶公"廟建成,廟內有個巖洞,當地人們說那是鄭和曾經小憩過的地方,如今,洞內依然供奉著三寶太監鄭和的雕像。數百年來,此廟香火不斷,證明當地人民一直非常珍重這座象徵兩國曆史友誼的廟宇。

位於印度洋海岸上的斯里蘭卡,古稱錫蘭。如今在斯里蘭卡的國立博物館裡,展示著一塊由明朝永樂帝囑人刻制的、經鄭和帶至錫蘭的石碑。石碑上用3種古文記載了當年鄭和向錫蘭佛寺施贈金銀綢緞等各種佛門用品的史實

2001年春,我國考古隊員正式開展了對明朝梁莊王墓的挖掘和研究。作為明成祖朱棣的孫子,梁莊王死後那珠光寶氣、琳琅滿目的隨葬品令考古隊員大開眼界。在梁莊王的棺床上,出土了大批次流光溢彩的寶石,經專家研究證實,那些寶石皆是出自西洋藩邦

此外,考古人員在墓中還發現了一塊碩大的金錠,上刻銘文曰:永樂十七年西洋等處買到 八成色壹錠伍拾兩重。這個金錠無疑是目前對鄭和下西洋最直接、最具說服力的文物物證了。

2010年秋,南京出土了一座明代古墓,墓主人乃是一位名為洪保的太監。當墓誌銘出土後,史學家們震驚不已——原來,洪保正是鄭和下西洋時時常陪伴在左右的一位主要統領

太監洪保的墓誌銘上還有這樣一行清晰地文字:充副使,統領軍士,乘大福等號五千料巨舶。這句話,是對鄭和所乘坐的大船排水量一種客觀描述。

明代的"料"乃是一種計量單位,1料就是0.5噸,如果當時巨舶的重量為5000噸,就意味著整艘巨輪的重量為2500噸。這個墓誌銘的出土,恰好有力地打破了林炎平博士及一些西方史學家對於鄭和下西洋的質疑。

600多年前,明成祖朱棣不惜舉全國之財力,派遣鄭和於28年裡七下西洋,為了宣揚大明的國威,朱棣讓鄭和的船隊滿載著各類大明物資,毫不吝嗇地沿途分賞給各個國家。雖然外交的目的達到了,可此舉也令大明的國庫一度虧空不已,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為大明建立奇功的鄭和大概怎麼也不會想到,數百年後的人們竟會質疑他當年英勇無畏的壯舉。鄭和下西洋之所以受到一些質疑,無非就是個別現代人仍不能相信當時大明就有發達的航海技術和明朝人民的智慧創造。

26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太平天國禁酒令很嚴厲,有違反就斬首不留,為何最後卻成了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