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中國曆朝歷代,除非天旱缺糧,否則都不會禁酒,尤其不會禁民間飲酒。

而太平天國卻有非常嚴格的禁酒令,金田團營後,1852年所制的《太平條規》裡邊《定營規條十要》第三條就規定:

“要練好心腸,不得吹煙飲酒……”

各種法規禁律裡邊,也有兩條關於禁酒的:

·凡我們兄弟,俱要修好練正,不準抽洋菸、吃黃煙、飲酒、擄掠、姦淫,犯者斬首不留。

……

·凡聚集飲酒,私議軍事,巡查拿獲,一概全斬。

天曆甲寅四年(1854)五月,主理朝政的東王楊秀清再發命令,稱“酒之為物,最易亂人性情”“醉後目無尊長,致生事端”,因此自即日起凡朝內軍中“大小官員人等”被查出喝酒者一律“斬首不留”,知情不報者“一體治罪”舉報有功者,獎授太平天國當時最高榮譽職務——恩賞丞相。

天京城內早期商業活動由國家全包,各種“典官衙”齊全,屬於飲食的就有典油鹽、舂人、漿人、宰夫、典天茶、典茶心等等名稱(順便說句,這些典官等級還不低,職同指揮,比將軍還高一級,僅在丞相、檢點之下),就是沒有典酒、釀酒的,三百六十行獨缺一行。

禁酒令的推行,可以說是洪秀全、楊秀清的共同意願,但兩者之間卻有所區別。楊秀清的禁酒是出於實用主義,軍隊行軍打仗貪杯很容易誤事,所以他的禁令是嚴禁軍隊官員飲酒,但民間卻不太管。洪秀全則是完完全全的禁酒,軍民上上下下都不能飲,要讓酒從世界上消失。

洪秀全為什麼那麼討厭酒?估計有兩方面原因:

他的族弟洪仁玕曾對外國人說,洪秀全自幼很討厭酒,認為喝酒誤事。洪秀全撰寫的傳教手冊《原道救世歌》裡也寫道“即如好酒亦非正,成家宜戒敗家湯,請觀桀紂君天下,鐵桶江山為酒亡”。這時是1844年,洪秀全還未產生“革命思想”,僅僅是一名熱心虔誠的傳教者。

洪秀全所信奉的宗教,雖然並沒有完全禁酒,如聖餐禮也要飲用葡萄酒,但總體來說,對酒是採取一種鄙夷態度,新舊經典裡反對飲酒的言論不一而足,這當然會對洪秀全產生影響,至少可以讓他更加理直氣壯地把禁酒當成要遵守的戒律。

這種個人對酒的厭惡,表現到朝政上,就是強行讓大家以他本人的愛憎為愛憎。但為了不顯得那麼粗暴直接,至少要在表面上裝出是汲取歷史教訓之後所採取的、有充足理由的正當行動。

1856年天京事變,楊秀清被殺,洪秀全專權,禁酒令更是持續到他去世,因為洪天貴福在供狀裡還寫道“並不準眾人吃酒”。

太平天國的禁酒令真是反覆強調,三令五申,天天講月月講年年講。 但是,禁令的具體執行情況又是怎麼樣了?

中國民間,喝酒釀酒的風氣非常普遍,禁酒令不符合中國人的生活習慣。更重要的是,任何禁令只有上級官員以身作則,才能上行下效,得到推廣。如果上邊都帶頭不執行,你還要下邊遵守?太平天國內部很多問題,也正源於此,後期尤甚。

總理朝政的幹王洪仁玕是個“無酒吃不下飯”的酒鬼,洪天貴福也知道“那洪仁玕是好吃酒的”。在天京城內多年的英國翻譯官富禮賜寫道:

“當天王下詔禁酒時,他(即洪仁玕)懇求特許,謂非有酒不能吃飯,即蒙允許。”

總理大臣如此表率,要求特許飲酒,居然得到特批,可想而知,下邊各級官員心裡是何種想法,對禁酒令又抱何種態度。

天王的族弟不遵守,忠王李秀成的親弟同樣也不遵守,六王宗酌天義李明成在1861年曾經寫信給富禮賜索取洋酒:“所有上日承贈那種美酒付下數壇,或煩代買亦可。”李明成還設晚宴款待富禮賜,富禮賜後來回憶:

“有兩瓶……又倒我的來路雪莉酒,均很爽快地傳遞於席上各大人間——各客均王弟所請來與我會面者也。由此顯見他們高階的領袖並不遵行天王之荒謬的禁令,因席上人人儘量暢飲,洋酒固人所共賞,天酒亦一再滿斟,壺幹了又倒新的。”

席間眾人痛飲西洋雪莉酒與太平天國高層自釀的“酒性猛烈的天酒”,可謂中西合壁,富禮賜更用“荒謬”來形容禁酒令,禁令此時已經是形同虛設。

洪秀全的心腹親信贊王蒙得恩的長子蒙時雍也請過富禮賜吃飯,在席上倒不敢明目張膽地飲酒,還以“天國禁酒”為由,對不能敬酒表示歉意。但這位聲稱“天國無一人私飲”的小王爺,前幾天剛偷偷派人去富禮賜所居住的、停泊在天京城外下關江面的英國軍艦上,向“洋兄弟”買了一瓶蒸酒。

天京城內都是官員聚飲,城內私釀。天京城外就更加“山高皇帝遠”。諸如蘇南、杭州、溫嶺等地,都有太平軍藉口“謝天福”在祭拜之後喝酒吃肉,呼朋喚友上酒館,甚至乾脆自己開酒館的記載。

太平天國禁酒令搞成這般模樣,高層喝酒無所畏懼,不怕有人打小報告,也不怕集體懲罰。蓋因洪秀全雖然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卻沒有楊秀清那種事必躬親,親理朝政的能力,宮門沒出過幾次,又不想面見官員,靠躲在宮殿裡發命令維持禁令,結果自然只能讓這個有違民間生活習慣的禁令侷限在宮殿圍牆內,只管得住天天在身邊的洪天貴福等人。其他的地方,自然鞭長莫及,眼不見為淨。

24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秦始皇統一天下不是歷史的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