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州起義紀念館
1929年10月中旬,中共黨員俞作豫率廣西警備第五大隊到達龍州,用3個月時間,掌握了對地方政府和地方武裝的控制權,整頓和改造部隊,積極發展工農武裝,加強革命的宣傳和鼓動,平定了副大隊長蒙志仁的叛亂。
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義後,鄧小平(化名鄧斌)率何世昌、嚴敏、袁振武等黨員幹部從右江到達龍州,傳達中央關於舉行龍州起義、成立紅八軍和建立工農民主政府的指示,研究部署龍州起義事宜,會議特別提出要把部隊的改造放在重要地位。會後,鄧小平取道越南去上海向黨中央彙報工作。
經過一系列的準備,1930年2月1日,工、農、兵、學、商各界萬餘人在龍州鎮召開武裝起義大會,宣告中國紅軍第八軍和左江革命委員會成立,俞作豫任軍長,鄧小平任政委,李明瑞任紅七、紅八軍總指揮。紅八軍下轄兩個縱隊,全軍2000多人。
李明瑞(1896~1931),北流人。1929年6月國民政府任命為廣西編遣特派員,協助俞作柏主持省政。反蔣失敗後,1930年與俞作豫等發動龍州起義,並加入共產黨。
1930年2月7日,鄧小平從上海回到龍州,召開左江黨、政、軍幹部會議,傳達中央指示,分析當時形勢,制定了五點工作方針:
1.以龍州為中心,發動左江土地革命,建立工農民主政權。2.紅八軍的總方向是與紅七軍匯合,向外發展,向右江靠攏。3.加強紅八軍本身的改造,肅清反動的舊軍官,分配黨員同志任主要工作。4.解決一些不穩定的地方武裝。5.組織工農赤衛隊,以為擴大紅軍之基礎。
民國19年3月中旬,桂系軍閥4個團從南寧出發,兵分兩路進攻紅八軍,直逼龍州。在崇善一帶的左江第一路游擊隊司令馮飛龍叛變讓開道路,駐龍州紅軍遭到突襲。時駐龍州紅八軍第二縱隊及左江赤衛大隊不足2000人。敵人以三倍的兵力輪番進擊, 紅軍傷亡甚大。
龍州鐵橋是雙方爭奪的焦點,戰鬥異常激烈。
龍州鐵橋
堅守白沙街、鐵橋頭的紅八軍二縱第二營,自營長陳鉞以下指戰員400餘人全部壯烈犧牲。戰至下午5時,形勢對紅八軍越來越不利,俞作豫決定放棄龍州,向憑祥撤退。
左江第一路游擊隊政治部主任嚴敏率領的第三營,在中山公園從南岸狙擊敵人,掩護撤退,直到彈盡糧絕,大部分壯烈犧牲。
紅八軍軍部及二縱隊於3月20日晚向憑祥方向撤退時,還有1000多人,被敵人繼續追擊,部隊損失很大,經寧明、上思到達欽州小董時,部隊基本失散。
6月下旬,俞作豫去香港沒有找到黨組織,8月17日在深圳車站誤與叛徒接頭,被捕入獄。9月6日,被國民黨殺害於廣州紅花崗。
何世昌上右江找紅七軍,途中被捕,後在南寧就義。
紅八軍一縱隊400多人艱苦轉戰於中越、桂滇、桂黔邊一帶,跋涉3000餘公里,衝破敵人的追擊和堵截,於10月中旬在樂業縣上崗村與紅七軍勝利會師,後編入紅七軍二十師的五十九團,袁振武任團長,紅八軍番號到此結束。
袁振武(袁也烈),後參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1955 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授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袁也烈 少將
湖南洞口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1930年2月參加龍州起義,同年10月與紅七軍會合,任紅七軍團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參考文獻:《龍州縣誌》《廣西通志·人物誌》《廣西通志·軍事志》《廣西通志·照片志》《廣西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