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為您聊的是當年的保定城內的靈雨寺,和之後在寺址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直隸高等學堂的故事。
今天的靈隱寺
話說這座靈雨寺,始建於明朝萬曆三十八年(公元1607年)。到了天啟年間,宦官魏忠賢當權,全國各地為了討好他,都在大規模建設魏忠賢生祠,但是此時在保定任職的知府方一藻等人為人正直,對這件事置之不理。後來還有人加以威脅,但都被方一藻等拒絕。
到了明思宗崇禎初年,魏忠賢失敗自殺,天下拍手稱快。方一藻就利用當年的建祠專款修建了一座佛寺,取名為月潭院,也被稱作十方院。根據民間傳說,乾旱年份,百姓都會彙集在此求雨,頗為靈驗,所以民間也就管這座佛寺叫“靈雨寺”,也被稱作“靈隱寺”。
根據後世的資料記錄,佛寺的大致位置就在保定市區西下關南端東側、一畝泉河東側北端的位置。雖然都曾被稱作“靈隱寺”,但是保定這個靈隱寺的知名度和南方靈隱寺卻不能同日而語。
後世,隨著朝代更替和世事變遷,原來的靈雨寺也多次改變功用。
張國立版乾隆帝
乾隆十一年(1746年)時,靈雨寺曾被改建為了帝王行宮。到了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朝廷徐圖革新,靈雨寺原址基礎上蓋起了畿輔大學堂,這座學校也被稱作“直隸高等學堂”。
1902年,在直隸高等學堂的旁邊,還建立了農務學堂,也就是今天河北農業大學的前身。1909年,在原來靈雨寺的院內還建立了清苑中學堂。總而言之,這原來曾見證了魏忠賢發跡和敗落的寺院在後世又見證了中國教育的近代化。
清朝滅亡後不久,直隸省會遷到了今天天津,直隸高等學堂也隨之遷移。到了天津後,直隸高等學堂還和北洋大學合併。
直隸高等學堂在保定城經歷了10多年時間,而當時又值民主革命風起雲湧之際,這期間有不少知名的仁人志士在此讀書、學習。
譬如,後來曾擔任了十多年清華大學校長的梅貽琦,就曾於1908年在直隸高等學府學習、讀書。第二年,梅貽琦先生考取庚子賠款留學生資格,之後留學美國拿到學位。
再比如,在中學歷史書上被提及過,為人所熟知的近代民主革命家、安徽桐城人吳樾。他曾於1902年入直隸高等學堂學習。1905年9月24日,吳樾為了阻止清廷派出的五位考察憲政的大臣,在北京正陽門車站拉響了預備好的炸彈。結果,當年27歲的吳樾壯烈犧牲。
後來,孫中山先生曾為吳樾親撰輓聯,稱讚他殞身不懼的精神。在今天桐城市老城區內,還有著吳樾故居。
本文相關參考及引用資料:《保定地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