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極簡史(下篇)1917~19191917:危機迭起

1917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奇特的一年,整個西方世界的戰爭乃至政治像萬花筒一樣不斷地變幻著,同盟與協約雙方面對著危機與幸運交織帶來的複雜局面。三件大事決定了這一年的戰局:協約國大反攻美國參戰和十月革命。我們來逐一敘述。

經過1916年的僵持以後,在凡爾登和索姆河戰役中沒有吃大虧的英法聯軍認為自己贏了,決定對德國人實施大反攻。領導者便是在凡爾登英勇奮戰,擋住了德國人狂攻的尼韋勒。他認為現在法國人可以憑強攻打碎德國人的防禦,所以這場反擊戰就被稱為“尼韋勒戰役”。

尼韋勒的具體計劃是圍殲兩軍陣地之間屬德軍陣地的一塊突出部。先由英軍發動佯攻,再由法軍發動主攻,然後兩軍會合,把圍在突出部裡的德軍消滅。

然而這時候德國人已經知道難以主動進攻,所以早做好了堅守的準備,他們建立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前沿陣地,史稱“興登堡防線”,靜靜地等待敵人來送死。4月,英軍按計劃首先發動了攻勢。幾天後,法軍開始了猛攻。先是長時間的猛烈炮火,再以54個師加上100餘輛新式武器坦克的強大兵力向德軍陣地發起了衝鋒。

德軍的陣地豈是容易突破的呢?無論是英軍還是法軍,迎面而來的都是德軍密如雨點的子彈、炮彈。衝鋒的軍人成片成片地倒下,德軍陣地前很快就堆滿了英法聯軍的屍體。然而尼韋勒不顧性命地發起一次又一次的衝鋒,士兵們的屍體佈滿了陣地,填滿了壕溝,他仍命令士兵們踏著同伴的屍體繼續衝鋒。到5月初,英法聯軍已經有了40萬人的死傷,其中絕大部分是法軍,卻幾乎沒能前進一步。躲在壕塹裡的德軍損失要小得多。當尼韋勒還想要士兵們再衝時,他們再也忍不住了,公開起來反對這種毫無意義的屠殺,甚至要舉行起義。這樣,尼韋勒被迫下臺,由比他更為謹慎的貝當接職。

貝當深知這時法軍面臨軍心動搖的危機,搞不好就全完蛋了,就對英軍宣佈法軍需要休整,暫時停止作戰。法軍軍心既亂,沒法再戰。為了避免整個戰局的被動,英軍於是單獨發動了幾次猛烈的進攻。第一次在6月。英軍先用新式高爆炸藥對德軍陣地狂轟濫炸下就炸死了成千上萬名敵軍士兵,然後以坦克為前導,加上飛機幫忙開始了衝鋒。這次佔領了德軍陣地的一個突出部。第二次進攻在7月底開始,又以同樣的方法進行。然而這次德軍有經驗了,進行了有效的抵抗。這時天又下起了大雨,英軍的推進更加艱難。經過近四個月的戰鬥,英軍的推進不過五六千米,卻為此付出了30萬士兵的代價。

接著英國又進行了一輪新的攻擊,仍舊沒多大收穫。這次英軍開創了一種將成為以後世界戰爭經典形式的新戰術:坦克叢集戰。從此坦克不單為步兵衝鋒打配合,自己也成了衝鋒陷陣的主力,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這種戰術得到了希特勒和隆美爾等人的青睞,被廣泛使用,直到海灣戰爭還是一樣。總的來說,這個階段英法聯軍的大反攻算不上是勝利,他們既沒佔領多少敵軍陣地,自己又遭受了巨大損失。不過也有意義畢竟殺死了許多德兵,德國的戰爭資源已經捉襟見肘,士兵是死一個少個。英、法可不是這樣,無論人力物力都多的是。

第一次世界大戰一開始,當時的美國總統威爾遜就宣佈美國將嚴守中立。不過,美國的這個所謂的中立很快就在事實面前變成了空話。由於英國擁有強大的海軍,大戰一開始,它立即封鎖了德國等同盟國的海岸線,德國一切需要跨過大洋的貿易就此中斷了。這時美國的商人如果想做生意找誰呢,當然只能找協約國。協約國也開始大批大批地向美國購買物資。這樣,大戰開始之日也就是協約國,特別是英國從美國大買特買之時,英國人先是支付現鈔,後來現鈔沒了,就把原來擁有的美國政府的債券和各種股票全賣掉。後來還是不夠,怎麼辦呢?好辦,大把大把地從美國各大銀行借錢就行了,再用這些錢向美國各家工廠大量購買所需物資。這種購買對協約國的好處可不是一個,而是兩個:第一個當然是得到了急需的各種物資;第二個呢,是借了美國人很多錢。這錢是要還的啊,怎麼還呢?美國人可不傻,知道如果協約國失敗了,它們的經濟就會徹底崩潰,鈔票將變成廢紙,所以他們要想盡一切辦法使協約國不敗。怎麼讓協約國不敗呢?除了提供大量的物資之外——那已經做得不可能再好了,最直接的辦法是派兵直接打嘍。

使美國正式向德國宣戰的直接原因是德國在這年2月1日宣佈進行無限制潛水艇戰。當英國海軍不可戰勝時,德國人發明了一種足可以對英國的海上優勢造成毀滅性打擊的新式武器——潛水艇。這種潛在水面下的東西對英國水面上的軍艦是一個極大的威脅,因為它們看不見、摸不著,潛水艇卻不但看得見水面上的軍艦,還擊得沉它。航行在海上沒有武裝的商船更是危險,當潛水艇向它們衝來時,它們幾乎只有等著被擊沉的份兒。這樣的打擊給協約國,尤其是英國造成了可怕的損失。

不過在2月1日以前,德國人所造成的損失還不足以切斷英國人的海上生命線,主要是因為德國人不敢打中立的美國的商船,只能聽任這些商船把糧食乃至武器送往英國。面對這種情形,德國人知道自己唯一打敗英國的可能就在於用潛水艇擊沉所有前往英國的商船,這樣,得不到糧食和武器的英國必定堅持不了幾個月,而英國一旦失敗,法國的投降也指日可待了。於是,2月1日,德國正式宣佈實行無限制潛水艇戰,即對於前往英國等協約國的任何船隻,哪怕是中立國的,也一律予以攻擊。

那戰果是驚人的:僅從2月到4月,德國潛水艇就擊沉協約國商船約1000艘,近200萬噸;整個1917年被擊沉的船隻則近700萬噸。英國人再會造船也趕不上這個沉船的速度。但由於搞的是無限制潛水艇戰,有好幾艘美國商船被擊沉了,一些美國人死了。這促使威爾遜於1917年4月2日在國會宣讀了《戰爭諮文》。兩天後,美國正式向德國宣戰。

這個宣戰對於戰局的影響有多大誰都看得出來,只要想想美國那無窮無盡的資源和人口,還有世界第一的工業早在大戰之初的1914年,其工業產值已經佔世界工業總產值的35.8%,是德國的兩倍半。這些現在都將投入對德國的作戰之中。對於德國,這可是致命的危機。

不過,由於路途遙遠,美國要組織一支百萬大軍,再把他們運過寬鬧的大西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美國雖然宣戰了,但要讓這宣戰像把利劍插到德國人頭上還得等到明年。

然而對於協約國,1917年也不是什麼都好,有一件事給了它們沉重的打擊,那就是俄國發生了革命,並且在這一年退出了戰爭。

俄國發生的革命共有兩場,分別是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權,不過新政府仍支援把對同盟國的戰爭打下去。十月革命後,在列寧的領導下,俄國立即退出了戰爭,同德國政府簽訂了《佈列斯特一立托夫斯克和約》。根據和約,新建的蘇維埃政府放棄了超過100萬平方千米的國土,那裡有超過1000萬的人口,有俄國大量的工廠,還有鐵和煤等重要的戰略資源。

簽訂如此的條約可能有三個原因:一是新的蘇維埃政權無力再戰;二是認為同盟國必敗,所以根本無法真的佔有所得到的廣大土地:第三個原因是那時俄國人民真的已經厭倦了戰爭。所以新政府為了生存下去,必須傾聽人民的聲音,不惜一切代價地結束戰爭。

事實真如所料,德國戰敗了,真的守不住俄國割讓的土地。但此後在那裡出現了許多獨立的國家,如烏克蘭、白俄羅斯、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等等,這些國家將保持獨立直到幾十年後斯大林在第次世界大戰開始前將它們重新納入蘇聯版圖。俄國與德國簽訂和約、退出戰爭對幾平要失敗了的同盟國無疑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他們即將軍隊從東線全調到了西線,這樣德國人終於擺脫了東、西兩線同時作戰,往往顧此失彼的窘境,可以集中力量在西線與協約軍一戰了。而對於協約國呢,眼看勝利到手,卻轉眼間又一次陷入危機。

1918:決戰之年

這一切都將在這一年見分曉。年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後一年初,因為以勝利者的姿態與蘇俄簽訂了和約,德國覺得又有了勝利的希望,立即將東線的40萬大軍調往西線,裝備中還有一種叫“貝爾塔斯”的巨炮。這種巨炮據說口徑達五六十釐米,一發炮彈有幾噸重。

德國人也知道,在夏天到來之時將會有上百萬的美軍到達歐洲,一旦這支生力軍到來,德軍將無法抵擋。他們最後的希望是在美國大軍在歐洲登陸之前徹底擊敗英法聯軍,結束戰爭。

隆冬過去之後,從3月開始,德軍孤注一擲,一連發動了5次攻勢。第一次攻勢從3月21日開始,在70千米長的地段上,德軍集中了62個師、6000門火炮、1000架飛機,分三撥向英法聯軍發動了狂攻。德軍人人被告知,德意志的光榮在此一舉。這時對面的聯軍兵力只及德軍半,火力也處於劣勢,在德軍的狂轟猛衝之下,陣線不久便被突破,傷亡慘重。德軍在英法聯軍中間撕開了一道長達15千米的缺口,德軍從這裡可以直抵亞眠,巴黎將在他們面前大門洞開。這時英軍與法軍事實上各自為戰,缺乏必要的協同,如果德軍乘此機會投入所有力量,或者直搗巴黎,或者從亞眠往西橫掃已經被打得很慘的英軍,那麼戰爭的結果可能會不一樣了。

然而,德軍在這裡再一次犯了兵家大忌,它竟然兵分三路,各自為戰。我們知道,戰場上的勝機往往轉瞬即逝。受到挫折的英法聯軍立即看出了自己的錯誤,隨即加以改正:一是建立了統一的指揮,法國總參謀長福煦被任命為聯軍統帥,統一指揮所有協約國部隊;二是法軍針對陣線的薄弱,立即調來重兵,堵住了德軍進一步攻擊的通路。這時美軍已經開始源源不斷地到達,他們立即被派往西線,光3月份就有近10萬名。這些都彌補了德軍開始攻擊所造成的損失。

從4月份開始到7月份,德軍又先後展開了4次政勢,每月一次,不過戰果並不輝煌,反而損失了近100萬的兵力。到最後一次攻勢結束時,德軍已經山窮水盡,再也無力進攻了。對於將勝利建立在不停進攻之上的德軍,停止進攻就意味著失敗。7月,就在德軍最後一次攻勢失敗之時,協約國軍立即準備進攻了。英法聯軍盼星星盼月亮般盼望的美國大軍已經全部於法蘭西登陸,為數達百萬之眾。他們都是美軍的精銳之師,裝備精良,戰鬥力之強可想而知。聯軍決定第一步先攻佔德軍陣地的突出部。

8月6日,聯軍大反攻開始,英美法聯軍一齊出動,以法軍為主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第一次大戰的馬恩河地區向德軍發動攻擊,攻佔了德軍陣地的突出部,俘虜德軍3萬。兩天後,聯軍向亞眠突出部的德軍發動猛攻。由於聯軍此時無論就兵力還是士氣而言都已居於絕對優勢,猛攻之下,德軍在第一次攻勢中費盡千辛萬苦奪佔的亞眠突出部兩天後便失去了,又損兵7萬有餘。

到這時,協約國知道德軍已經筋疲力盡,不堪一擊了,但為了使他們不致全師退回國內,聯軍決定發動全線反擊,將德軍聚殲於前線。9月26日,英美法聯軍在西線全面出擊。這時候聯軍的兵力已經數倍於德軍,福煦所做的是:全線攻擊,進攻有德軍的任何地方。在聯軍優勢力量的打擊之下,德軍全線崩潰,固若金湯的“興登堡防線”三天之內便被擊破。

此後的戰爭乃是一幕獵人追逐逃跑的獵物的遊戲,聯軍不停地追,從法國一直追到比利時,快要追到德國了。這時候德國的盟友們呢?9月30日,保加利亞宣佈投降。10月31日,土耳其宣佈投降。

德國最重要的盟國奧匈帝國則更慘。我們知道,這個龐大的帝國是由許多的民族組成的,除奧地利人外,還有匈牙利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塞爾維亞人等。這些民族本來就不服氣,現在一看帝國完了,乘機揭竿而起,宣佈獨立。11月3日,業已窮途末路的奧匈帝國宣佈投降。幾天之後,帝國皇帝放棄了帝位,歐洲最古老的皇室之一就此消失了。

面對如此現實,德國人知道打不下去了。其實早在9月底,德軍統帥興登堡就告知皇帝,德軍已經無法再戰,只能停戰,皇帝也同意了,只是要求仍舊當他的皇帝,然而協約國是不會容許這樣一個好戰的傢伙繼續做皇帝的,仗便繼續打下去了。11月30日時,已經絕望的德軍統帥部決定做臨死前的一擊:命令基爾港的水兵出海與聯軍海軍決一死戰這時基本上儲存完好的海軍是德國最強大的軍力。這種命令真是太荒唐了,誰都知道,這等於叫他們去送死,水兵們如何會答應,他們以起義來回答。這訊息頓時傳遍全國,激起了全德革命狂潮。德國一片混亂。在這種情況下,德國首相強行宣佈德皇退位。兩天後,德國宣佈投降。

第一次世界大戰姑且算是結束了。

以下是這場到此為止人類最大悲劇的簡短實錄:

參戰國家:31個。

參戰國人口:15億,佔當時世界總人口的3/4。

戰爭損失如下:死亡人數:1850萬。

受傷人數:約2000萬。大部分人終身殘廢。

直接經濟損失:1805億美元。

間接經濟損失:1516億美元。

戰爭終於結束了,然而和平並未來臨。

1919:巴黎和會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兩個月後,各戰勝國代表在巴黎召開了和會,即“巴黎和會”。在巴黎和會中起主導作用的是英美法三國代表,分別是法國總理克里孟梭、英國首相勞合·喬治、美國總統威爾遜,地位稍次但也很重要的是義大利與日本的代表,分別是義大利首相奧蘭多和日本前任首相西園寺公望。

巴黎和會要解決兩大問題,一是如何懲罰戰敗國,二是如何重建戰後的國際新秩序。在如何懲罰戰敗國的問題上,五大中國產生了尖銳的分歧甚至對抗。法國想借此機會一勞永逸地摧毀德國,它要收回阿爾薩斯和洛林,要佔領德國最重要的產煤區薩爾,還要德國支付鉅額戰爭賠款。英國在戰爭中所受的損失幾乎不亞於法國,但英國不但不想德國被摧毀,還希望它儲存一定實力,以在歐洲大陸保持均勢。

美國總統威爾遜既支援戰勝國的一些正當要求,例如支援法國收回阿爾薩斯和洛林,支援奧匈帝國內部各民族人民的民族自決等等,同時對法國提出的想要毀滅德國的要求則堅決拒絕。為了達成大家都能夠接受的妥協,和會各方在凡爾賽密切地討論了幾個月之久,到4月底總算就主要問題達成了基本一致的意見。

首先是德國的賠款,決定先不提出具體的賠償數額,這連同將來賠款的分配比例都留待一個專門委員會去討論決定。其次是德國的領土間題。阿爾薩斯與洛林當然迴歸法國,另外法國佔有薩爾的全部煤為期15年,此後在當地舉行公民投票再決定其歸屬。總共算起來,德國失去了大戰前約1/8的國土,約1/10的人口。至於殖民地,德國當然要統統放棄。

戰勝國還規定德國境內的幾乎所有大河,如易北河、奧得河、多瑙河都成為國際河流,外國軍艦與商船可以自由來往。萊茵河以西地區由戰勝國佔領15年,佔領費由德國負擔。萊茵河東岸50千米以內被劃為非軍事區,不許德國部署軍隊和防禦工事。在賠款之前,德國要立即交出1600噸級以上全部的商船,一半1400噸級商船和20%的內河船隻。5年內還得為英法等國造20萬噸商船,10年內還要提供巨量的煤、機器、化工產品等等。

軍事方面,德國必須取消義務兵役制,陸軍總數不得超過10萬,不準擁有坦克等重型武器,不得建立空軍,海軍則只准擁有輕型巡洋艦各6艘,海軍總數不得超過1.5萬人。

脆弱的和平

協約國把和約給了德國人,並通知基本內容絲毫不得變更,並要求在5天之內給予正式答覆,否則將兵鋒相向。由於協約國武力相逼,德國政府被迫全部接受條約。1919年6月28日,在凡爾賽宮鏡廳正式簽訂了《凡爾賽和約》。

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國際政治新秩序基礎的《凡爾賽和約》的力量都十分有限,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和平基本是脆弱的,西方列國在風雨之中飄搖不定,摸索著各自前進的道路,這條路也絕不是如畫的風景,而是飢餓、戰亂與貧窮,最後這幾條路將殊途而同歸,如幾條河流匯入大海——這是一個遠比第一次世界大戰還要可怕的戰爭之海。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歷史上的李光地簡介 李光地是怎麼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