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道竟源自孔孟之道
一面是忠誠愛國政治堅毅,一面是剖腹自殺,軍國主義。日本武士道究竟如何歷盡千年卻依然深刻影響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上一期我們說了武士道的精神是什麼,這期我們來說說武士道其歷史
那麼武士一詞在日文中的原意其實是侍者,貼身侍從。那麼最早武士是產生在日本的平安時代,那麼到了9世紀中期開始,一些地方財主開始建立保衛自己的私人武裝,並利用其擴張勢力,這種武裝逐漸的成熟成為一種制度化的專業軍事組織,這些財主透過宗族和主從關係,進而掌握控制和發展,這種半專業的準軍事組織,最終發展成為一種武士集團,這就是日本武士的最早的雛形。
到了10世紀,由於日本朝廷無力鎮壓地方勢力,他就不得不借助各地武士的力量,武士的力量進一步得到了中央的承認。進而成為日本的特權統治階級。
日本鎌倉幕府是被認為是日本武士道的發源地,不過當時在鎌倉幕府時代,武士道並沒有發展成型,而是後來經過江戶時代吸收儒家思想才最終成型的。
到了12世紀的日本,由於當時貴族開始喪失支配政治的權力,以國為單位的軍事貴族崛起,那麼伴之而來的是政治權威和土地控制權的新制度的出現,隨著日本皇室和貴族之間鬥爭的加劇,新型武士集團就開始登上了政治舞臺。
日本武士和武士集團的形成,是以天皇為首的中央集權制度的瓦解和莊園制的發展是分不開的。由於當時莊園的普遍建立,莊園之間的矛盾鬥爭日益增多,那麼莊園主為了擴大領地,經常要去搶佔別人的土地,被別人搶佔土地的領主要保護自己的利益,他也要訴諸武力,於是一部分莊民就被武裝起來,開始還是一農一武,到了後來就成為了職業的武士。
而當時日本中央行政和負責保護的機關衰敗,使得私人攜帶武器自衛的現象普遍存在,而且由於實行徵兵制度,大家族成員或莊園階級,就去充當軍藝,也因此他有了私人攜帶武器的行為,逐漸的貴族就開始變成武士階級接受軍事訓練,參與戰事,為現有的權威體制服務,以遏制地方上的這種騷亂。這個時候也正是日本武士日本武士集團發展最為興盛的時期。
日本武士之所以能夠出現,就是因為以天皇為首的中央集權制度的瓦解,以及地方莊園勢力的這樣不斷的崛起,而日本武士它主要的階層是什麼?就是由富農轉化到武士階層的農民,同時還有一部分貴族階級,這是當初日本武士的基本組成人群。
說完武士的形成,我們再說武士道,武士道的發展也是伴隨著日本整個武士階層的發展而進行的。
在那個年代日本的武士已經成為一個階層,在民間廣為流行,到處可以見到腰別長刀,頭盤髮髻,身著直人垂的武士浪人,這也正是日本開始進入軍事封建貴族專政時期。
到戰國末年,德川幕府初年,武士道才最早見於日本的史料之中,此時也正是日本武士道在日本發展最為鼎盛的時期。
武士道整體的發展就是伴隨著武士的出現,然後形成武士集團再到武士集團的發展的這樣的一個脈絡,要深究武士道的來歷和發展,你去問很多在日本的學者,他也很難講得清,往往你去問他,真正的起源,其實最終我們還只能是歸咎到三教之上,三教就是日本自己的神道教。和由我們中國傳入的佛教和儒教。
佛教告訴武士們要順其自然,盡心忍性遇難,要堅韌不拔,欲死要淡然處之。
儒家告訴武士們要尊五倫之道,要事事動民,要尊仁者之心,要知良知既為天理。
神道教告訴武士們要忠君、 愛國、 敬祖、 孝德。
當然了說到底武士就是名、忠、勇、義、禮、誠、克、仁。大家要注意的是8個字是有順序的,它的重要性就是從前向後遞減。
武士道究其本身來講,就是日本中層武士所要擁有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他們必須遵守的一種社會道德規範。
下面我們就來和大家說一說這些規範。
第一個是什麼?就是一 義
"義" 是什麼?就是公正,政治(。武士準則中的既是最為嚴格的教誨要求,武士必須遵守,義的理和道德。"勇" 就是要有所為,有所不為,要求武士具備敢作敢為堅韌不拔的精神,同時要有高強的武藝,"仁"就是人與人之間相愛之情,這是要求武士不至於成為獨武主義的武夫,要具有寬容、愛心、同情憐憫的美德。裡就是要克己復禮,尊禮教循理智。這要求的不僅僅是風度,更是要對他人的情感和關懷的外在表現。
"誠"就是要真實無望。要求武士保持真實,同時要擺脫來自諸如商人階層之類的誘惑。
名譽是包含著人格的尊嚴以及對價值明確的自覺。他要求武士為了名譽而願意付出一切,又要具有分清是非,保持忍耐和堅韌的品行。忠義則具有至高無上的重要性,它是存在於各種境遇中人們的關係的紐帶。忠於自己的主人是武士必須恪守的信條,最後就是克己。他是要求武士剋制自己的私慾,不要被慾望左右信念,這樣才能侍奉君主,佑國佑民。
說了這麼多,大家看到的都是武士道滿滿的正能量,但在我國現在的很多人可能想起武士道,想到了就是日本在二戰中這種殘忍的行為,還有犯錯剖腹自殺的這些行為。
其實日本的武士道雖然表面上是吸收了中國儒家的思想,佛家的思想,但是它卻沒有能夠吸取真諦。很明顯從二戰中日本軍人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和正確武士道的精神可以說相去太遠,根本可以用邪惡來形容當時的日本軍人,但也因為武士道的精神而另當時的日本軍人捨身忘死,到了瘋狂的地步。
而為什麼我們腦子裡武士道總是剖腹自殺呢?
古人有云視為知己者死,降為上義者亡,士可殺不可辱。
想要成為武士者須一身懸命於武士道,日本的所謂武士道就是看透死亡,如果大家想要知道武士道為何崇尚剖腹自殺,正確的剖腹自殺是一個什麼樣的流程,我們下期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