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弱國無外交是一個顛撲不滅的規律,宋朝的結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宋朝是如何一步步被北方遊牧民族逼到涯山海里的呢?咱們從頭再敘。
宋遼之爭,北閥!北閥!
公元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了宋朝,太祖雄心勃勃,想重振漢唐雄風。
在當時中國北方,有一隻老虎,即發源於今遼寧吉林一帶的契丹人建立的遼國。
宋與遼的恩怨,得從燕雲十六州開始,燕雲十六州是當時東北和北部最關鍵的戰略要地,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一直在中原王朝的管轄下,扼守蒙古高原和東北地區的基地。
但宋朝之前的後晉高祖石敬瑭認遼為父,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了契丹,以獲取遼國的支援。從此,中原王朝的長城防禦體系被打破,北宋也就無險可守了。
北宋結束了一百多年的大分裂局面,一直以正統王朝自居,一直將燕雲十六州視為恥辱。
剛開始,太祖想先收回北漢(還有一塊土地北漢還未解放),然後用贖買的方法來解決燕雲十六州的問題,為此專門設立了一個基金會,存了很多錢,但天不假年,大業未盡,太祖便撒手人寰。
公元976年,新繼位的宋太宗趙光義,接過了太祖的槍,在滅北漢以後,不聽勸阻,物資匱乏,人困馬乏,就立即率軍北伐契丹,為收復燕雲十六州進行了大規模北伐戰爭。
剛開始,宋軍接連攻下三個州,直到幽州城外的高梁河,宋遼主力軍第一次決戰,宋軍戰敗,太宗在逃亡中被流失射中,北伐失敗。
此後,遼軍經常南下進犯,期間也出現過短短數年間的平靜,宋太宗錯誤地認為遼方的剋制是軟弱怯戰的表現,起三路大軍二次北閥。
三路大軍開始時確實勢如破竹,但是不久東路軍斷糧兵敗,中路軍未能戰勝遼軍主力,西路軍孤軍奮戰敗局已定。
兩次北伐都以失敗告終,這給積貧積弱的北宋沉重打擊,北宋高層們互相推卸責任,宋太宗對燕雲十六州也再無心思。
割地賠款,喪權辱國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 年),蕭太后和遼聖宗率兵三十萬南下入侵北宋,一直打到澶州,直逼開封城。
北宋大臣為了戰與和而爭論不休,真宗不僅想和,甚至還想趕緊著遷都;主戰派的寇準力排眾議,說服了真宗御駕親征。
澶淵城守軍受到鼓舞,力戰遼軍,逐漸掌握戰爭主動權,遼國蕭太后主動提出議和,宋真宗也見好就收,雙方簽訂“澶淵之盟”。
對於北宋而言,兩次大規模北征的失敗,國庫空虛,土地荒廢,人民流離失所,表明自己無力與遼對抗,收復燕雲。
對於遼朝而言,澶淵一戰,表明自己無力消滅北宋,一統中原。
喪權辱國的條約!
盟約規定遼聖宗稱宋真宗為兄,宋朝須向遼交納歲幣三十萬,而且規定了兩國的疆土,從此燕雲十六州正式成為遼國領土。
澶淵議和後,宋遼雙方不斷進行和平交往,增強了政治、經濟和文化的聯絡。
當然,不會一直這樣歲月靜好,弱小就要被欺負,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北宋早期的時候,政治清明,統治者也銳意進取,儘管對遼用兵失敗,但是同樣的,遼也對北宋無可奈何,雙方尚可公平對等的進行外交。
而到了中後期,隨著國內矛盾的不斷積累,官僚機構臃腫冗雜,重文輕武,武將的權力被削了又削,此時雙方的地位已不在對等,遼用軍事力量對宋施壓,北宋只能不斷妥協。
宋朝透過不斷地妥協、納貢、割地,宋遼保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
《續資治通鑑長編》記載:熙寧九年十一月,北宋“詔(蔚、應、朔三州)依水流南北分水嶺分畫”。透過這次劃分,北宋白白斷送疆土七百里。
助金滅遼,自掘墳墓
十二世紀初,遼朝國勢日衰,統治非常腐朽,國內各種矛盾逐步尖銳激化。
在這種情況下,發源於黑龍江沿岸,原本隸屬於遼的女真部族勢力逐漸強大,他們在其首領阿骨打的領導下,發起了反遼戰爭,建立金國。
女真的起兵,給遼朝以致命的打擊,促使了遼朝內部危機的全面爆發,遼朝滅亡指日可待。
大遼衰落了,照理我大宋正好趁機反擊才是,但是,北宋爛了,國力也江河日下。
徽宗本人生活荒淫至極,肆意搜刮民財,侈靡揮霍,對老百姓進行殘酷的經濟剝削,大規模的起義不斷。
宋徽宗看到金軍連敗遼軍,從僥倖取利的心理出發,想“借倚外勢,以謀復燕”來提高統治威望,以緩和國內諸多矛盾,維持自己搖搖欲墜的腐朽統治。
金太祖阿骨打也願意和北宋建立聯盟,因為這可以分散遼的兵力,有利於自己的徵遼。
經過反覆磋商,宋金於宣和二年 (1120年)訂立了“海上之盟”,金國從北面進攻,北宋從南面進攻,金國承諾滅遼之後將燕雲十六州劃歸北宋。
然而北宋對遼的軍事行動都以失敗告終,天會三年(1125年)二月,金將完顏婁室俘遼天柞帝,遼亡。
金國認為北宋在滅遼過程中出力太少,拒絕兌現盟約。
短短兩年之後(1127年),金人南下,攻陷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擄走宋徽宗、宋欽宗和皇室、大臣等三千餘人北去,北宋覆滅。
南宋,苦撐半壁江山
北宋覆亡後,宋徽宗第九子趙構定都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中興宋朝,建廟稱帝,由於疆域相對於北宋而言位置靠南,史稱南宋。
北宋聯合金國攻打衰落的遼國戰敗了,現在南宋面對的是實力更強的金國。
結果,太祖的子孫又重寫了他們祖宗在北宋書寫的“光輝”歷史。只是,這一回他們退無可退,被逼到了海里。
南宋剛開始還沒忘記痛,在招收潰兵和勤王之軍等基礎上,開始軍事重建之路,最終形成幾支較強大的軍事力量,於是有了“中興四將”的出現。
最著名的就是岳飛,他透過北伐奪取了金國扶植的偽齊政權控制的土地。
但宋高宗害怕軍人得勝回朝專橫難制,擔心宋欽宗回朝繼承帝位,所以一心議和,和岳飛的北伐意向相背,為岳飛之後被殺埋下伏筆。
於是,偏安一隅的南宋政權也一次次向金國妥協。
同時在北方,金國正面臨蒙古的步步緊逼,面臨亡國。
兩派又出來開會了,一派認為應該聯蒙抗金;另一派認為應該銘記唇亡齒寒之道理以及海上之盟的教訓,援助金國,讓金成為宋的藩屏。
由於當時金軍主力已在“三峰山之戰”被蒙古軍殲滅,金國已是亡國之態,即位不久的理宗在國家及民族仇恨和恥辱下,在朝臣的建議下,繼續伐金。
南宋在蒙古族滅亡金國後,失去金國作為屏障,令南宋面臨比金更強大的蒙古南下威脅。
至1278年,南宋全境已納入元朝版圖,但是南宋殘餘勢力陸秀夫、文天祥和張世傑等人連續擁立了兩個幼小的皇帝,成立小朝廷。
元軍對小皇帝窮追不捨,南宋殘餘勢力不斷逃亡至南方,直至新會至南海一帶。
文天祥在海豐兵敗被俘,張世傑戰船沉沒,走投無路的南宋殘餘勢力終於在至元十六年二月初六(1279年)3月19日隨著崖山海戰失敗而身死國滅。
南宋滅國時,陸秀夫揹著少帝趙昺投海自盡,許多忠臣追隨其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
此次戰役之後,趙宋皇朝的隕落,同時也意味著南宋殘餘勢力的徹底滅亡,蒙元最終統一整個中國。中國第一次整體被北方遊牧民族所征服。
著名宋史學家鄧廣銘認為:“兩宋期內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所達到的高度,在中國整個封建社會歷史時期之內,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
為何在經濟如此發達的宋朝,軍事實力卻如此薄弱呢?咱們下期再續,感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