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終於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戰裡那樣單打獨鬥,身邊也算有了一群盟友充作他的僕從軍。雖然說這些部隊多半都是戰鬥力不怎麼樣的,但在戰場上還是能發揮些作用的,至少能夠當炮灰使用。只不過,似乎德國人在運用僕從軍上經常出現問題,很多時候這些僕從軍非但不能幫忙,還會給德軍添亂子,一場巨大的失敗就由此而來,甚至於還會殃及指揮僕從軍的德軍將領,讓他們背上巨大的黴運。
那麼歷史上那些指揮過僕從軍的德軍將領,他們的結局都是怎麼樣的呢?
一、胃潰瘍的隆美爾在諸多倒黴蛋裡,最出名的可能是德國三大名將之一,號稱沙漠之狐的埃爾溫·隆美爾。在諸多德軍將領裡,他是第一個去指揮外籍部隊的德軍將領,也是第一個倒了黴的德軍將領。而他指揮的僕從軍也是數一數二的倒黴蛋,號稱是戰無不敗的義大利軍隊。這些義大利人在北非原本佔據絕對的兵力優勢,摩拳擦掌地想要和英軍幹上一仗。只不過義大利人本事實在太差,愣是被英軍打得一潰千里,光俘虜就被英國人抓了13.3萬餘人。
沒得辦法,義大利人只能哭著喊著來求希特勒出兵援助,希特勒也沒辦法,這盟友太不給了,不救的話就被英國人打趴下了。希特勒只能叫來自己的心腹愛將隆美爾,要求他率領德國非洲軍團前往北非,幫助義大利人穩住局勢,最好能夠一舉擊敗可惡的英國人。而隆美爾也果然不負厚望,雖然早期他的兵力十分稀少,但仍舊在1941年3月31日發動了進攻,在短時間裡就運用少量裝甲部隊將英軍趕回了埃及去。
隆美爾憑此一戰封神,可他也絕對想不到自己之後的倒黴境地是什麼。"偉大"的義大利盟友根本就不能給他們提供真正意義上的後勤,送來的東西又破又爛就算了,而且可能還非糟糕。義大利皇家海軍的護航水平也十分堪憂,從義大利出發的貨船很多都被英國皇家海軍的地中海艦隊擊沉了,船上帶的物資都被英國人送入了大海餵魚,真的送到隆美爾手上的補給,往往不足他要求的一半。

而且這可不光是彈藥不充分,實際上是連吃得都不夠,送來的食物與德軍的標準相差甚遠,別說德國人吃不下,義大利人自己也吃不下。很不幸的,非洲軍團在北非過上了苦日子,最艱苦的時候連隆美爾都是幹啃黑麵包,唯一的特權是多幾塊牛肉乾和晚上多喝一杯葡萄酒。如此不靠譜的後勤折騰之下,不光非洲軍團計程車兵們吃不消,隆美爾自己也患上了嚴重的胃潰瘍,以至於不得不離開北非,最終害的非洲軍團吃了敗仗不說,他本人也名聲掃地。
二、觸雷和心臟病北非的隆美爾日子不好過,東線的德軍南方集團軍群也沒好哪去,因為他們手底下多得是僕從軍。這些僕從軍的人數多而龐雜,包括了羅馬尼亞人、匈牙利人和義大利人。當時德軍為了進攻蘇聯準備了三個集團軍群,其中北方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都稱得上是兵強馬壯,唯有南方集團軍群有點姥姥不親、舅舅不愛的意思,裝甲叢集就一個就算了,還塞進來一堆亂七八糟的僕從軍來。而這些僕從軍,實在是讓人操透了心。

義大利廢柴就不說了,那是一支戰無不敗的軍隊,單就說說匈牙利人和羅馬尼亞人吧,按說這兩個國家派出的部隊應該不差,就算裝備落後,士兵也應該足夠驍勇善戰,但偏偏他們在戰場上都是典型的順風浪、逆風送。羅馬尼亞人有勇無謀,一個敖德薩戰役就損兵數萬,以多擊少還被蘇聯的濱海集團軍按在地上打。匈牙利人也沒好哪去,部隊裝備落後老化嚴重,很多重武器還是一戰級別的,而且匈牙利人還特別喜歡和羅馬尼亞人打仗。

這一原因也很簡單,羅馬尼亞和匈牙利有漫長的領土糾紛,兩個國家彼此看對方不順眼,有事沒事就得來個摩擦衝突,打上頭了還能練個全武行,比起和蘇聯人開戰,他們更願意把對方打個半死。只要德國人一眼沒看住他們,羅馬尼亞人和匈牙利人就能把人腦袋打成狗腦袋。這一情況把德軍搞得大為頭疼,被迫必須在實際作戰時,用德軍部隊把羅馬尼亞人和匈牙利人隔開,否則這兩撥人見面絕對要狠狠打一仗。

攤上這樣要命的僕從軍,就算是天才的德國人也沒了辦法,平時只能把兩邊割開,然後祈禱上帝保佑別出事。奈何,上帝好像不是很待見德國人,不僅沒有迴應德國人的祈禱,德軍還發現自己的將軍們似乎在指揮了這些僕從軍之後,就開始走黴運。比如說德國第11集團軍司令,馮·舒伯特,竟然莫名其妙地死於飛機觸雷——降落到雷場裡去了。而曾指揮第6集團軍,後成為南方集團軍群司令的瓦爾特·馮·賴歇瑙也沒好哪去,1942年竟然死於心臟病突發。究其原因,恐怕也有指揮這些僕從軍讓他們心力憔悴的原因。
三、伐木頭的保盧斯賴歇瑙因為這些僕從軍而心力憔悴,最後因心臟病撒手人寰,而取代他指揮第6集團軍的就是他過去的副手保盧斯。保盧斯這個人大家都不陌生,德軍歷史上唯一一個投降的德軍元帥,捎帶腳還因為打輸了斯大林格勒戰役把德軍的精銳損失在了裡面。於是乎,倒黴的保盧斯就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到死都沒敢回德國——當然不敢回去了,回去了等著被人用磚頭瓦塊砸死嗎?

不過,很少有人知道的是,保盧斯當年也是一員悍將,不能說沒有能力,只不過他運氣比較不好,手底下的部隊太過複雜了。就如同他的前任賴歇瑙一樣,保盧斯在斯大林格勒戰役裡也要面對大量的僕從軍,義大利人、匈牙利人、羅馬尼亞人都在他這裡,整個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德軍投入兵力的組成結構極端複雜。等於保盧斯在每天琢磨蘇軍的同時,還得琢磨怎麼平衡手底下這些複雜的僕從軍矛盾。

而不出意外的,這些僕從軍在戰場上的表現也堪稱低劣。在殘酷而血腥的斯大林格勒戰役裡,保盧斯的部隊如同泥牛入海,只能和蘇軍在城區裡進行拉鋸戰,他的兵力逐漸緊張起來,迫不得已只能將更多的戰線交給這些僕從軍是防守。在斯大林格勒沿頓河上游至沃羅涅日的350英里的戰線上,就是這些僕從軍在防守。如果他們被蘇軍擊潰的話,那麼保盧斯的側翼就會徹底暴露,然後就有被蘇軍合圍的危險。
保盧斯知道這個風險,但他相信只要快速攻陷斯大林格勒就可以解除這個風險,更相信僕從軍至少可以堅守一段時間。然而很不幸,僕從軍辜負了他的期望,被蘇軍的反擊打得全線潰退,根本不能阻擋蘇軍的前進腳步。可憐的保盧斯就這麼稀裡糊塗地被蘇軍包了餃子,當真是叫天不應叫地不靈,德軍救援部隊也根本沒可能來救援他。最後在絕望之中保盧斯徹底失去了勇氣,率領部隊投降了蘇軍,最後被蘇軍送到了西伯利亞伐木頭。
結語綜上所述,這些亂七八糟的僕從軍很多時候不是給德軍提供幫助,而是給德軍添亂來了,指揮僕從軍作戰在德軍恐怕也是一個高危任務,因為你完全不能知道他們到底會做出些什麼事來,戰場上又是否能堅定信心抵抗,一個不小心他們可能就會徹底崩盤。而至於這些指揮僕從軍的德軍將領嘛,也只能自認倒黴了。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