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在歐洲各國逐漸進入資本主義時代,開啟現代化程序時,他們透過血腥的資本積累的方式在世界的各個角落發展貿易、掠奪資源,從而強制性的開啟了全世界的近代化歷程。早期的資本積累過程中,西方殖民者的足跡遍佈各個大洲大洋,甚至是和歐洲各國貿易往來頻繁的亞洲也慘遭毒手。

但是歐洲各國對於亞洲各國的侵略和佔領先後順序也是不相同的,這其中包含著歐洲各國統治者的很多綜合考量。比如英國率先選了印度作為殖民市場的根據地,開創東印度公司並以此為中心加大對亞洲的侵略力度。但是就當時的背景來說,印度的綜合國力和實力都是亞洲一眾國家中非常不錯的存在,那麼英國為什麼還會首選印度呢?

一、 印度佔據"地利"

歐洲在經歷了資本積累使得本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進行到下一階段之後,歐洲各國便開始了在全球尋找原料和市場基地的程序,這種原料供應和市場便是我們口中所說的殖民地。而在亞洲的一眾國家中,英國偏偏選了印度作為其控制亞洲的大本營,而英國的這種選擇與印度在世界中的地理位置是分不開的。

印度位於亞洲板塊上凸出來的印度半島上,同時也是這塊半島上最大的國家。這樣的地理位置導致印度在進行世界範圍探險的歐洲人眼中十分的"顯眼"。一來是在早期的航海時代,西班牙和葡萄牙人若想乘船到達遠東地區,必須要繞過非洲大陸。在他們好不容易穿過風暴肆虐的好望角,在大海中一路向北時,率先映入他們眼簾的非洲之外的大陸便是印度半島。

即便是在後來為了便於歐洲、亞洲和非洲之間的航運往來,歐洲國家和非洲國家聯手開發了蘇伊士運河,情況也並沒有發生改變。這是因為當歐洲人不必旅途勞頓的繞過整塊非洲大陸就能透過蘇伊士運河進入紅海進而暢通無阻的到達亞洲時,他們第一眼看到的仍然是印度半島。

這種世界地理中印度"獨特又天然"的地理位置很難不讓自己被歐洲人注意到。而且地處半島的印度既可以溝通到北方的大國,又可以方便的控制東南亞小國。這種優勢正是以英國為首的歐洲殖民者們夢寐以求的。而且除了地理條件之外,當時印度豐富的物資也招來了歐洲人的眼紅。

就近代社會初期來說,亞洲和歐洲之間存在著絕對的貿易差,而這種差是歐洲的真金白銀大批次的、源源不斷的湧入亞洲。而在接收歐洲的龐大資金的國家中,印度絕對名列前茅。這是因為在那個時候,印度是南亞最強大的同時也是最富有的國家,甚至國家的經濟支柱產業種植業和製造業相比於明朝和清朝也是不遜色很多的。

在歐洲各國紛紛走向了資本積累、經濟轉型的道路時,印度的支柱產業依舊是國家的種植業,而印度對於棉花的種植更是領先於歐洲國家。這樣一來,除了明朝和清朝時期的我國,印度一度把持著歐洲棉紡織品的進口市場。

除此之外,印度還擁有大把的對於歐洲人來說是奢侈品的物產。印度作為一個種植業發達的大國,其本土種植著很多香料、靛藍等作物,這些作物基本上都是歐洲貴族階層和資本主義階層才用得上的奢侈品。更遑論印度同樣也是歐洲的硝石供應商,種種的條件作用在一起導致歐洲在資本的原始積累階段的大量金錢都流入了這個他們一眼就能看到的國家。

二、 英國人的"天時"

其實在最開始的階段,歐洲的資本主義國家並沒有真正的想過要將印度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葡萄牙、荷蘭等國家最開始的時候就是在印度半島海岸線附近發展出自己的一小塊區域來與印度各個邦國進行貿易。況且亞洲和歐洲的通商曆史非常悠久,貿易往來也十分頻繁。而英國人之所以能夠將印度變為自己的殖民地,並發展了在整個遠東進行殖民的東印度公司其實是佔據了天時的重要因素的。

在英國到達印度之前,荷蘭所面對的印度仍然是一個較為統一的龐大帝國。但是當時這個南亞最為強盛的莫臥兒王朝因其大河文明的影響著重發展本國的農業而忽視了對海洋的開發。從而導致內陸的發展要遠超過海岸線沿線地區的發展的,連個地區經濟發展上的不平衡進一步的導致了統治者嚴重忽視海洋的力量和海岸線的防守,僅僅重視內陸地區的陸軍勢力發展。

這樣一來,當歐洲殖民者們帶著重型船隻、海軍力量和大炮來到印度時,他們便不費吹灰之力的在海岸線附近獲得了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土地。而最終他們也從這一塊土地一步一步的建造屬於本國人民的房屋和防禦工事等基礎設施,一口一口的蠶食著印度的領土和主權。所以英國人若是想開始他們得到印度的計劃,第一步就是打敗荷蘭就好了。事實就是,英國確實擊敗了荷蘭,確立了自己海上霸主的地位,接管了荷蘭的部分殖民地。

但是若想讓如此龐大的一個東方強國完全的淪為自己的殖民地僅靠從荷蘭手中接管的部分地區是不夠的,正當英國苦苦思索著接下來的計劃時,印度人主動向英國人拋來了橄欖枝。

在荷蘭人與印度進行貿易時,印度的中央政權統治還算穩固,但當英國搶過來殖民地時不僅歐洲的局勢變了,印度本土的格局也發生了改變。印度最強大王朝之一的莫臥兒王朝實際上是突厥人一手建立的,面對印度本土的許多民族和人民,統治者可謂是真真正正的外來者。這樣的情況便導致在突厥人的統治過程中,印度本土會出現很多不同的和反對的聲音。

當中央政府的權力鼎盛時期時,莫臥兒王朝的統治者採取的是高壓政策,鎮壓了很多的反對派。但是在英國人將目標瞄準了印度的這期間,印度的莫臥兒王朝實際上也走向了衰落。中央政權沒有辦法再繼續維持其高壓政策,進而印度各地紛紛開始起義,印度的政局十分混亂。

為了能夠鎮壓下這些不同的聲音,印度政府看上了英國人所帶到印度的軍事力量和重型武器。英國人為了能夠進一步的控制印度便以參與印度政治為條件幫助印度政府。這樣一來雙方達成了共識,而印度也一步一步的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

結語

歐洲人在對世界各地進行殖民的過程中,他們在挑選殖民地大本營的地點時會綜合考慮這個國家或是這片土地的地理位置是不是方便他們與本國進行聯絡,向周圍其他國家進行輻射;同時也會考慮這片土地是否富饒,出產的物資是否值得他們動用武力進行殖民。而幾個世紀前的印度恰巧符合歐洲尤其是英國的所有標準,再加上印度內部混亂政局的推動,英國人的入侵便變得更加順理成章。

參考文獻

1. 《印度殖民史研究》

2. 《世界概況》

3. 《英印糾葛研究》

1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甲午戰爭後,日本為何決定要和俄國開戰,而且最終還取得了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