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撰稿:謝鼎

英國有上議院和下議院,上議院主要由貴族、王室後裔、各地區主教等擔任,下議院是一個透過民主選舉產生的機構。美國的參議院和眾議院隊對應的是英國的上議院和下議院。法國叫參議院和國民議會;荷蘭叫第一院和第二院等等。

上下兩院的組成和職權,有些方面是相同的,如兩院議員一般均經選舉產生並定期實行改選,兩院都享有立法和監督行政的權力等等。但又各有若干差異。上議院通常較下議院更為保守,其議員當選資格有更多的限制,任期也較長。

中國最早提出成立議院的是軍機大臣、總理衙門大臣文祥。他是晚清最高領導層中首位提出吸取民主憲政制度的精神以改進本國的施政的人。

光緒元年,也就是文祥臨終前一年(1875年),他曾上《密陳大計疏》,其中先指出中國面臨的困境:“洋人為患中國,愈久愈深”,“俄人逼於西疆,法人計佔越南,緊接滇、粵,英人謀由印度入藏及蜀,蠢蠢欲動之勢,益不可遏”。文祥認為,“馭外之大本”,“所繫者在人心”。就“人心”二字而言,似乎與較保守的倭仁等人相似,但文祥說的內涵卻與倭仁完全不同。那麼,如何爭取人心,什麼樣算是得“人心”呢?

說者謂各國性近犬羊,未知政治,然其國中偶有動作,必由其國主府上議院議之,所謂謀及卿士也;付下議院議之,所謂謀及庶人也。議之可行則行,否則止,事事必合乎民情而後決然行之。自治其國以此,其觀他國之廢興成敗亦以此。儻其國一切政治皆與民情相背,則各國始為所欲為,取之恐後矣。

“謀及卿士”、“謀及庶人”,即比附中國古代思想家的說法主張,是那個年代的常用作法,重要的在於,文祥對這種制度給予了肯定和讚許,認為這種制度是合理的,並與西方的富強密切相關。文祥認為這樣的制度,中國一時還不能實行,“中國天澤分嚴,外國上議院、下議院之設,勢有難行”,但其“義可採取”。如何“採取”其“義”呢?

凡我用人行政,一舉一動,揆之至理,度之民情,非人心所共愜,則急止勿為;事系人心所共快,則務期於成。崇節儉以裕帑需,遇事始能有備,納諫諍以開言路,下情藉以上通。總期人心永結,大本永固,當各外國環伺之時,而使之無一間可乘,庶彼謀不能即遂,而在我亦堪自立。此為目前猶可及之計,亦為此時不能稍緩之圖。若待其間之既開,而欲為斡旋補苴之法,則和與戰俱不可恃。即使仍可苟安,而大局已不堪復問。

文祥是盛京滿族人,歷經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在外交、教育、練兵、海防、塞防等方面均有建樹,尤其對同治年間政局產生重大影響。同時,他支援左宗棠等人收復新疆、鞏固塞防的主張。文祥勤勉正直,為官廉潔,生活樸素。文祥好書、畫,篆、隸得古法。有《巴林紀程》、《蜀軺紀程》等存世。

在英法聯軍的刺激下,經文祥建議,清廷設定神機營,並曾讓文祥管理神機營事務。同治四年(1865年),文祥受命清剿關外馬賊。他從神機營中調了2500名官兵,日夜兼程,趕往關外剿匪;後得悉馬賊有3萬多人,分為多隊,且全部騎馬,又緊急從直隸、天津抽調洋槍隊過來助戰。出關之後,前後諸戰,清軍全部取勝,“馬賊”基本上被剿滅,頭目馬傻子被擒,後被清廷處死。

文祥注重宮廷禮儀,維護朝廷尊嚴。同治皇帝會見外國使臣前,文祥和外國駐華公使曾發生禮儀之爭,以致摔了茶杯。他對公使佩刀和多帶隨從的要求予以拒絕,但會見當天公使們還是帶了不少隨從,於是文祥又命人在每道宮門都攔下一些隨從,等公使們走到紫光閣,身邊就只剩翻譯了。

文祥在盛京城中曾有宅邸,後宅邸不存,但其所在的衚衕則被命名為文中堂衚衕;1957年,文中堂衚衕、土影壁牆衚衕以及華家衚衕的各部分組合在一起成了瀋陽的文中裡。

文祥成立“議院”的想法在清朝是行不通的,因為這並不符合當時中國的國情。

濱海滿族

9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公元前721年,天下開始大亂,父母之邦有錯宜隱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