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在儒家眼裡,秦始皇與孔子的歷史定位非常明確,秦始皇是超級暴君,孔子是至聖先師,這是儒家門徒的基調,不容置疑不容推翻。即便偶有質疑,也只會偷偷摸摸、非常隱晦地點到為止。二千年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秦始皇與孔子歷史評價一直如此。

明朝建立後,起初官方意識形態是程朱理學,文人大多在程朱理學範疇之內繡花,即便手藝高超文采斐然,也只能玩一些“樹上七個(騎個)猴,地上一個猴,加起來幾個猴”的傷腦遊戲,不敢質疑儒門傳統,於國於民用處不大。但明朝皇帝還是傳統一套,對儒門思想的解釋與發展並不干涉,於是王陽明心學出現了,宣揚每個人都能成聖,這就打破了程朱理學的桎梏,經過百餘年發展,心學越走越遠,到明朝後期時出現了一位超級狂妄的門徒,公然歌頌秦始皇,還宣稱“孔子非聖”,與大家差不多的庸人。

此人叫李贄,堪稱史上第一狂生!

學霸、善思、叛逆三合一的天才

李贄出生於商業氛圍濃厚的福建泉州,與很多名人一樣,李贄也是少年天才,讀啥會啥,但與一般名人不同的是:一方面李贄善於獨立思考,自幼就掌握了孟子“盡信書,不如無書”的精銳,另一方面李贄特別叛逆反傳統,傳統儒家重農抑商,他卻讚揚商賈功績,12歲時就已不滿孔子,曾寫出《老農老圃論》,把孔子視種田人為“小人”的言論大大挖苦了一番。

學霸、擅長獨立思考、叛逆反傳統,三者疊加,必然會鑄就一位超級學術鬥士。

所謂“學成文武藝,貨於帝王家”,或許還未叛逆到家,李贄十年寒窗之後參加科考。如果換成明初,李贄可能還真考不上,但當時心學興盛,李贄一些離經叛道的言論也就不足為奇了,所以他就混入了體制,成為大明帝國的一塊磚,一塊叫清官能吏的磚。

李贄無論在什麼崗位,都做得不錯,最後出任雲南姚安知府,政績斐然,朝廷給他升官,結果李贄躲到山中拒絕。李贄又是一位清官,二個女兒曾經餓死,自身窮的掉渣,辭官後吃飯住宿還靠朋友。李贄最大的一筆收入是祖父去世,官場同事給了弔唁費,扣除奔喪費用之後,其餘留給妻女買田養家。關於李贄清官這茬,在明朝還真不稀奇,明朝清官能吏很多,清朝與之根本無法相比,偶爾才能出一個于成龍。

1581年,55歲的李贄從雲南辭官歸鄉,誰也沒有想到的是,這會是史上第一“大噴子”傳奇的開始。

史上第一反傳統鬥士誕生

李贄之所以辭官,原因有二個方面:一是李贄不願貪汙受賄,導致混了大半輩,家人溫飽都解決不了,女兒還餓死兩個,二是為了生計奔波幾十年,還丟掉了一直追求的學術,於是李贄辭官追求學術。

辭官之後,李贄先來到湖北黃安天台書院,白天講學論道,晚上寄宿好友耿定理家中,兼職教導耿家子弟。

與傳統大儒不同的是,李贄膽大包天,根本視禮教為無物,兒子去世之後曾經勸說媳婦解放思想去改嫁,辭官致力追求學術後行為更為大膽,招收女弟子,倡導個性解放,提出個性自由、真情實感的“童心說”的異端邪說。耿定理沒什麼意見,但與耿定理的哥哥——刑部左侍郎耿定向發生激烈衝突,雙方水火不容,導致耿家分成兩派,最終以拳腳決定真理。

耿定理去世後,李贄搬離耿家,移居麻城投靠另一位知己周思敏,但李贄吸取教訓,擔心自己觀點過於驚世駭俗,於是沒有住在周思敏家裡,而是住在了寺院,並將妻女送回泉州。至此,李贄“既無家累,又無俗緣”,開始在反傳統道路上飛了起來。

李贄成為時代第一學術明星

在麻城芝佛院,李贄一住就是十年,除了講學之後,就是讀書、寫書,完成《初潭集》《焚書》等著作,收入《童心說》《贊劉諧》、《何心隱論》及與道學家耿定向反覆論辯而撰寫《答耿中丞》《答耿司寇》等書答、雜述、讀史短文和詩共6卷。

李贄書籍核心內容是,揭露道學家們的偽善面目,反對以孔子的是非觀為是非標準,批判的鋒芒直指宋代大理學家周敦頤、程顥、張載、朱熹。

其中,以《焚書》(又稱《李氏焚書》,共6卷)最為驚世駭俗。之所以起名《焚書》,是因為李贄知道他的觀點不容於世,極有可能會被禁燬。《焚書》內容直指佔統治地位的儒家傳統說教,對程朱理學提出大膽的懷疑和猛烈的批判。

這對傳統思想造成了強烈的衝擊,被當地的保守勢力視為“異端”、“邪說”,群起圍攻,要將他驅逐出麻城。但李贄公開宣稱作品是“離經叛道之作”,“我可殺不可去,頭可斷面身不可辱”,堅持到底毫不畏懼。

炮打孔家店,翻案秦始皇

麻城之後,李贄先後受邀在多地講學,又留下了很多驚世駭俗的書籍,其中有兩本最為異端。

一,《藏書》為秦始皇翻案

對於秦始皇,儒家早就將他定位為暴君,不值學、不能學的歷史毒瘤,是歷代君王裡最反動的一位,但在李贄的眼裡,卻是“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高度認可秦始皇的文治武功之盛以及其對後世的深遠影響力。

對於武則天,唐朝時評價還好,到了宋朝司馬光時,就將武則天評價為牝雞司晨,作為一個負面典型加以鞭撻,但李贄認為武則天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斷”的“聖後”。

李贄這些反傳統的評價,如今的很多網文都不敢寫。

二,《續焚書》炮打孔家店

李贄去世後,弟子汪本軻根據李贄生前的資料,又編輯出一本《續焚書》(5卷),其內容比《焚書》更為大膽。

1,在儒家門徒心目中,孔子是至聖先師,儒門鼻祖,但在李贄卻戲謔嘲諷孔子,認為孔子並非聖人,而是與大家差不多的庸人,“雖孔夫子亦庸眾人類也”。

2,既然孔子非聖,那麼該向誰學習呢?李贄認為“耕稼陶漁之人即無不可取,則千聖萬賢之善,獨不可取乎?又何必專門學孔子而後為正脈也”,指出人人都是聖人,又何必一定要去學孔子呢?如果一定要在言行舉止上向孔子學習,那麼只會是“醜婦之賤態”。

3,孔子非聖,無需學習孔子,那麼儒家學說該不該學呢?李贄讓現代人都要震驚,他是直接否定孔孟學說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萬世至論”,《六經》、《論語》、《孟子》“乃道學之口實,假人之淵藪”。也就是說,李贄否認儒家的正統地位,漢朝之後還有哪一個大文人這麼囂張異端?

縱觀中國古代史,沒有文人比李贄更離經叛道了。

曾國藩評價太平天國時,說洪秀全他們要斷了名教的根,必然引起文人群起而擊之,所以不足為慮。李贄的“孔子非聖”、“儒家非正統”等言論,也是要斷了名教的根,自然也讓衛道士恨之入骨。

民眾越喜歡,衛道士越慌,對他攻擊就越猛。

1602年,禮部給事中張問達上奏萬曆皇帝,指責李贄,在北京通州將之以“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的罪名逮捕,焚燬他的著作。逮捕過程非常輕鬆,當時已經76歲的李贄聽說錦衣衛來了,直接出門對錦衣衛大聲說,“是來逮捕我的吧,快給我抬來門板,讓我躺上去”,讓錦衣衛目瞪口呆,最後將李贄抬進監獄。

對於死,李贄非常淡定,“今年不死,明年不死,年年等死,等不來死,反等出禍”。但明朝不是清朝,對異端的包容力還是比較強的,李贄的同情者、支持者也很多,同時萬曆皇帝也不願輕易沾上殺文人的罪名,最終判決是“發回老家,地方看管”。這一下,李贄不願意了,覺得自己該死了,於是以剃髮為名(李贄已剃度為僧),奪下理髮師的剃刀割斷自己的喉嚨而死,享年76歲。據說,李贄割喉之後當時未死,流血兩天之後慘死,“卓吾血流二日以歿,慘聞晉江,士庶甚閔,於晉江西侖作溫陵先師廟,頗奉香火,後毀於兵燹。”

李贄死後,朝廷說是焚燬他的著作,實際上根本沒人管,也沒人在乎朝廷禁令,“反書”依然四處刊印流通。五四運動之後,李贄被當作反儒的英雄,成為新時代的一面旗幟。

李贄極為異端的學說之所以能夠大火,與明朝寬鬆的學術氛圍有關,換成清朝時期,別說過火的李贄異端學說了,就是王陽明心學、奇書《金瓶梅》都不可能出現。

龔自珍詩云:“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任何一個朝代,最讓人難忘的是人的精彩,沒有不拘一格的奇才,這個王朝必不精彩。以李贄觀之,明清之間誰更精彩一目瞭然。

參考資料:《明史》等

13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萬金油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