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張敏,我們第一印象是香港女星,其實在明朝歷史上,還有一個叫張敏的知名大太監,以“違背萬貴妃意,私下保護尚未出生、以及年幼的明孝宗(朱祐樘)”而聞名於世。簡單的說,張敏是一個好太監。
然而根據《明史》記載,好人卻有壞報,張敏保護的朱祐樘被萬貴妃獲悉之後,“敏懼,吞金死”,張敏自殺而亡。
300年來,學術界對此一直深信不疑,畢竟明史精益求精的編修百餘年。需要注意的是,張敏之死,直接反映出萬貴妃一手遮天的狠毒,以及明憲宗的昏庸,所以史書記載是“敏懼”。那麼,張敏果真是忠臣流淚又流血嗎?福建發現的張敏家譜,顛覆了這一段歷史,以至學者感慨,明史又一記載被推翻!
通過《明史》記載可知,明朝皇帝多奇葩,比如明憲宗朱見深,就娶了一個大他17歲的保姆為妃,這個女人就是萬貴妃。然而,萬貴妃在後宮卻一手遮天,為了不讓其他嬪妃順利懷孕,強行逼懷有龍嗣的妃子墮胎,甚至準備毒殺剛出生的明孝宗朱祐樘。
《明史》:掖廷御幸有身,飲藥傷墜者無數......久之,生孝宗,使門監張敏溺焉。敏驚曰:“上未有子,奈何棄之。”
當然,明史對萬貴妃的記載,扯淡的地方太多,單就這兩句話而言:一,明憲宗前後生育了20個子女,又何來“傷墮無數,他妃勿敢進”,明孝宗又何來感慨“老將至矣,無子”?二,後來夭折的太子朱祐極還在世時,張敏如何敢驚愕的說皇帝無子,怎能溺殺朱祐樘呢?
更為重要的是,在《明實錄》等明朝正史中卻沒有這些記載,《明史》這些記載從何而來?
根據《明史》記載,張敏沒有溺死明孝宗,而是將他藏了起來,猶如演義小說中的狸貓換太子故事一般,連明孝宗生母紀妃都不知情(三俠五義中的狸貓換太子,原型或出自此處)。
敏驚曰:“上未有子,奈何棄之。”稍哺粉餌飴蜜,藏之他室,貴妃日伺無所得。至五六歲,未敢剪胎髮。時吳後廢居西內,近安樂堂,密知其事,往來哺養,帝不知也。
最終,張敏找了一個時間,將朱祐樘的存在告訴了明憲宗,朱祐樘由此被接進宮內。萬貴妃知道這件事之後,後果很嚴重:一是朱祐樘生母紀妃突然暴斃,“或曰貴妃致之死,或曰自縊也”,暗指萬貴妃害死,二是張敏“敏懼,吞金死”。
如果這一記載真實,那麼萬貴妃顯然一手遮天,隨手就謀害了未來太子的母親,明憲宗顯然昏聵不堪,連兒子救命恩人都保不住。
那麼,事實真是如此嗎?在福建同安縣,學者發現一本《張氏族譜》,上面記載內容卻令人不解,與《明史》記載大相徑庭。
關於張敏死亡時間,《張氏族譜》記載的很明確,就是死於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而非成化十一年,距離紀淑妃之死有10年。《同安縣志》與《金門縣誌》中,也記載張敏死於成化乙巳年(1485年),“成化二十一年,敏疾,帝遣太醫診視”。
更為重要的是,明史記載張敏官職是門監或御馬監,但《張氏族譜》卻記載張敏官運亨通,在成化十一年朱祐樘身份公開之後,張敏就被改稱為“司禮監太監”,這是明朝太監之尊者,地位非常高,比如有“皇帝敕諭司禮監太監張敏公”的記載。
顯然,張敏之所以勝任司禮監太監,是因為保護太子有功。可見,明憲宗並不昏庸,任由萬貴妃逼殺張敏,而萬貴妃也沒有《明史》中記載的一手遮天,可以肆意妄為。
通過張敏命運,可以看到清朝的確篡改了明朝歷史,或許目的就是製造明朝後宮醜聞,進而說明明憲宗的昏聵無能。然而民間收藏的資料,卻在500多年之後揭開了真相。
對於備受好評的《明史》,《劍橋中國史》的一句評價極有意思,“作為一種資料,這部官修史書最嚴重的不利在於,在很大程度上代替它的明代原始資料儘管有所遺失,許多仍然存在”,顯然這是說清朝儘管毀掉了無數原始資料,讓人無法反駁《明史》,但許多資料依然存在,卻又揭穿了《明史》的謊言。
-
1 #
-
2 #
可嘆山河時無人,萬里神州奴做主。
-
3 #
一個大興文字獄的滿清政權會寫好明史?不知大家信不信,反正我是不會全信。
-
4 #
中國家譜也不可信,老祖宗都會移花接木、潤色加工。
-
5 #
從來官版史書可信度百不存一,你懂的
-
6 #
心肝寶貝開心果,你不如留在後宮陪我玩哄我開心啊
-
7 #
清朝人肯定會汙衊明朝的,現在是研究明朝的時候,而不是研究清朝的時候。現在研究清朝,清朝的遺老遺少們,會不遺餘力的吹捧清朝;參與推翻清朝的主力軍及其後人,會像清朝人黑明朝那樣黑清朝。
-
8 #
這有用嗎?歷史課本上還不是對滿清歌功頌德!
-
9 #
太監進了族譜?可信度又有多少?
-
10 #
紀妃怎麼死的?連太子生母都難以自保,一個太監居然沒事?族譜可信度有多高?
成化搞過一次犁庭掃穴,差點把滿清的祖宗一鍋端了,所以是被明史黑的最慘一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