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檀詠

10月,秋風將樂亭城鄉暈染成一幅美輪美奐的畫卷:高樓林立於璀璨燈火處,農舍掩映在綠樹繁花中。

當年他出生的地方——樂亭縣大黑坨村,正是瓜果飄香、五穀豐登的時節。

這一切,當如他所願。

2019年10月29日,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誕辰130週年紀念日。

穿越時空,仰望偉人。《獄中自述》中,他寫道“釗自束髮受書,即矢志努力於民族解放之事業”;贈友對聯時,他揮就“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不足38年的輝煌人生,李大釗傾注丹心碧血實踐其諾言,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不朽一頁,也在後人特別是家鄉人心中樹起了一座精神豐碑。

1

這是冀東平原一個普通的村莊,田疇平整、瓜果遍野,灤河水從村北緩緩流淌。

從小在灤河邊生活,李大釗對灤河有著特殊的感情,就連大黑坨村名亦因灤河氾濫改道“河淤沙聚”為“坨”而得名。“自古灤河多災害,糧川美景一夜丟”,由於當時統治者疏於治理,致使灤河氾濫水患頻發,百姓飽受其害,流離失所。

“為什麼窮人沒飯吃、沒衣穿?”這是年幼的李大釗曾向塾師黃玉堂先生提出的問題,也是埋進自己心中的一個疑問。耳聞目睹國家之弱,百姓之苦,他才自“束髮受書”便萌發了救國救民的思想意識。

先驅者的人生軌跡是偉大的,在於對理想與信念的執著。

1907年,18歲的李大釗報考了北洋法政專門學堂。其時,位於天津的北洋軍醫學校、長蘆銀行專修所及北洋法政專門學堂都在招生。

“軍醫非我所喜,故未投考。銀行專修所我亦被考取,但理財致個人之富,亦殊違我意。故皆決然棄之,而入法政。”這是李大釗在人生最後時刻的《獄中自述》中,對自己這次人生重大選擇緣起的闡述。

這被視為他第一次“獨立自主的人生選擇”。事實證明,正是入校後“習法政諸學及英、日語學”,他“隨政治知識之日進,而再建中國之志趣亦日益騰高”。

“樂亭是李大釗的故鄉,是他一生奮鬥的起點。因為大釗,樂亭人民倍感驕傲和自豪。”樂亭縣委書記張福林說,對先輩最好的紀念,就是立足樂亭實際,保持發展定力,堅持以經濟發展為興縣之要,走高品質發展之路,不負大釗對家鄉發展的殷切期望。

李大釗特別強調經濟建設對社會的意義。“社會主義是要富的,不是要窮的,是整理生產的,不是破壞生產的。”1923年9月7日,他在上海大學社會問題研究會上的講話,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當改革之潮衝開封閉之門,樂亭人沒有觀望和等待,歷任決策者傳承“同舟共濟”“腳踏實地”“登高望遠”的大釗精神,將“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的思想,在幹事創業中凝鍊成求真、實幹、擔當、效率的新時代幹部作風,為經濟建設注入蓬勃動力。2018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393億元、15.7億元、17570元,分別是1978年同類指標的197倍、87倍和142倍。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

白駒過隙,倏忽兩載。這片承載偉人希望的紅色熱土再啟新航,揚起高品質發展的風帆。

經濟總量跑出加速度。今年上半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11.16億元,比兩年前同期增長20個百分點。

結構調整邁出新跨度。一二三產結構比例為13.1:34.2:52.7,三產對經濟貢獻率達到58.7%,實現了從二產當家向三產主導轉變。

發展動力躍上新高度。近兩年來,全縣新增市級以上創新平臺8家、高新技術企業15家,市場主體達到32700戶。

2

“人生最有趣的事情,就是送舊迎新,因為人類最高的欲求,是在時時創造新生活。”李大釗在《新紀元》一文中,站在全人類的高度表達了對新生活的追求。

創造新生活,多麼美好而光明的夢想!

縱觀大釗一生,他的心中始終裝著百姓,關心百姓生活是他的常態,百姓的疾苦就是他學習、生活和戰鬥的推動力。

從年幼時“為什麼窮人沒飯吃、沒衣穿?”的疑問,到初表政見的“工困於世、農嘆於野”百業衰敗枯竭狀況的抨擊;從日本回國後對《可憐之人力車伕》的同情,到被聘北京大學教授時《唐山煤廠的工人生活——工人不如騾馬》的調查寫實……李大釗對處於水深火熱中的百姓生活深切關注,並作出回答:人世間在“愛”的水平線上,人人都立於平等的地位,沒有階級懸異的關係。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關乎執政。在利益訴求日益多樣化的今天,李大釗對人民的“愛”愈加顯現出托起希望、共築夢想的溫暖力量。

在李大釗紀念館展廳內,有一封泛黃的李大釗親筆信。此信寫於1920年,內容為李大釗為籌建家鄉大黑坨小學聘請教師事宜。

1919年冬天,時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的李大釗回鄉度假。這次回家,他心裡裝著一件事,就是要和鄉親們一道把村西的華嚴寺改造成大黑坨村小學。李大釗說:“農民要想把黑暗的農村建設成光明的農村,就一定要有文化,接受現代教育,懂得團結、鬥爭、謀求解放的道理。要讓孩子們從小上學讀書,學習新知識。”

當時李大釗舉薦永平府同窗好友、家住城關的寧邵先為教師;回北京後他又多方奔走,聘請翟女士前往大黑村任教習,並親自為她準備了20元盤纏,並在信中囑咐家鄉親友盡力提供好住宿。

歲月荏苒,現在由李大釗倡導建立的大黑坨小學早已改建成漂亮的樓房,現代化的教學設施一應俱全。雖然孩子們輕點滑鼠便能瀏覽大釗爺爺的生平,但他們更樂於每個週末來到大釗故居,為他們敬仰的大釗爺爺打掃故居的衛生,收拾花壇裡的花草,接受先輩人品、學品、道德情操的薰陶。

心繫人民,掛念民生。大釗故鄉人時刻謹記、一以貫之……

今天,在李大釗誕辰130週年之際,樂亭人正用實際行動將偉人“人人都能安逸享福,過那一種很好的精神和物質生活”的期許化為現實,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高品質推進脫貧攻堅。探索建立扶貧脫貧、防止返貧長效機制,培育壯大新產業、新業態,盤活富民之源。目前,全縣已有140戶、362人實現了精準脫貧。

紮實推進教育、醫療康養高地建設。樂亭一中第四次入圍“全國自主招生500強中學排行榜”,市級名校達到13所;縣醫院與解放軍307醫院組建腫瘤治療專科聯盟,加入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院醫聯體;中醫院託養中心和佑安醫養康復中心“醫養結合”執行良好,入住率超過90%。

全面落實就業政策。今年以來,通過“春風行動”、勞務輸出、畢業生就業見習等途徑,新增就業5081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865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202人。

3

“三姐夫,聽說你在北京當教授?”

“嗯吶”

“那你平常都幹啥呢?”

“點種!”

“三姐夫逗我呢,點種那不是地裡乾的活嗎?”

“我點的是不一樣的‘種’。”

……

100年前,李大釗回鄉度暑假,閒暇時同族內一位妻弟暢談,於是便有了這樣一番意味深長而又不失幽默的對白。現在這段在家鄉口口相傳的歷史故事,被李大釗故居管理處副主任趙書明整理出來。

“李大釗同志開創的偉大事業和留下的思想遺產永遠不可磨滅,他播撒的革命種子已經在中國大地生根、開花、結果。”2008年12月28日,習近平在紀念李大釗誕辰120週年座談會上作出這樣的評價。

作為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和共產主義者、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建立一個什麼樣的政黨,正是李大釗最關心的問題。

“中國者為吾四萬萬國民之中國”“釗自束髮受書,即矢志努力於民族解放之事業”……翻閱李大釗著作,字裡行間可以清晰地看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李大釗建黨思想的核心內容,也是黨的早期創始人的初衷。

推進各項事業,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這已形成上上下下的共識。實際上,早在1919年“五四”運動之後,李大釗便開始在家鄉傳播馬列主義,宣傳俄國十月革命,從思想上為在樂亭建立黨組織做著積極準備。

在李大釗的影響下,1924年樂亭誕生了冀東農村第一個黨支部——樂亭中學黨支部,到1925年底,全縣發展黨員29名。李運昌、李葆華、閆達開等一批有志青年先後走上革命道路。

時代在變,不斷加強與改進黨的建設的任務不會變;形勢在變,密切聯絡群眾服務群眾的使命沒有變。推進樂亭改革發展,離不開黨員幹部衝鋒在前、幹在一線……

群眾吹哨,黨員報到。樂亭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為契機,在12個社群設立民生快速響應處置平臺,由各社群根據群眾訴求,通過平臺吹響“集結哨”,隸屬於各平臺的6900餘名黨員志願者第一時間接收民生訴求,開展健康義診、技能培訓、法律援助等對接式服務。自8月份執行以來,共收集各類問題48件,全部得到及時響應。

在距離大黑坨村不遠的於寨村,有這樣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她叫吳鳳芹,這位有著52年黨齡的老人,從18歲擔任生產隊會計到肩挑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兩副重擔,從未停止過忙碌:村裡修路打井沒有資金,她去縣裡“化緣”;村裡的果菜沒銷路,她“軟磨硬泡”把客商拉到家裡管吃管住;頂著“不孝”的罵名,她取消慣例的白事宴席……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這位與共和國同齡的老人用近1.9萬個日日夜夜的堅守,擔起了於寨村全體村民的信任,並將柔弱的雙肩磨鍊成“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鐵肩”。

大黑坨村中央,生長著一棵與村同齡的老槐樹,雖然歷經雷火襲擊、洪患沖刷,但依然生機勃發。幼時,大釗曾在樹下讀書玩耍;離家返鄉後,他在蔭涼處向村人暢談家國情懷。現在,這棵古槐不僅成為大釗成長的見證者,大釗精神也如這棵古槐植根沃土般深深紮根於故鄉人的心田,並隨著時代進步愈加枝繁葉茂。

主編:金 虹

新聞熱線:0315-4026555

投稿郵箱:tsltwxb@126.com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嘉峪關的城牆上放著一塊磚,至今已有幾百年,為何無人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