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和鄧穎超相識於1919年五四運動中
1925年10月,新婚不久的鄧穎超為不在大革命關鍵時期影響工作開展,將孩子流產。1927年,鄧穎超再度懷孕。當時正逢蔣介石叛變革命、大肆屠殺共產黨人,鄧穎超在顛沛流離和慌亂驚嚇中難產,誕生的第二個孩子很快夭折了。從此之後,身體幾乎透支的鄧穎超再也無法懷孕,失去了做母親的機會。
周恩來、鄧穎超夫婦倆將舐犢之情轉化為對子侄一輩的關心和愛護。周保章就是其中一個,他是周恩來堂弟周恩彥之子。鄧穎超在1957年到1981年的二十多年時間內,給周保章寫信50多封,從學習工作到生活健康再到婚姻家庭,詢問關懷、安慰開導、勉勵鞭策,無不流淌著溫暖的愛意。
保章侄:
前接保常來信,知你生病住院,我曾覆信要他去信時安慰你,但仍不免對你的掛念。幾天前接你來信,也收到你父親的來信,我對你的病才放心一些。
你對你父親釋放後的認識與做法都是正確的,但願他能健好地做一個公民。
我在長征時曾患過肺結核,在當時極端艱苦的條件下,我以對病魔的頑強鬥爭和樂觀精神戰勝了它。你是年青小夥子,輕度的肺結核,在情緒上確實應該看成不算什麼,但又需正視疾病,恰當地注意治療,需要堅韌,不能急躁,而慢性病遇上了樂觀的情緒,它就會好去一半,憂鬱只能增加病勢的,我相信你能配合醫生的治療,不久就能康復出院。
七伯出國返家不久,身體健好,我因病在休養,近來健康有進步,希勿念。
祝你早日痊好!
七媽鄧穎超
二月廿一日
青年人在戀愛問題上遇到波折,亦是難免的,把它當作經驗教訓,就可變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了。你說對嗎?
1955年,周保章在部隊體檢時被查出患有肺結核病。在那個醫療技術和條件都極其落後的時代,肺結核讓人聞風喪膽。“十癆九死”的傳言不是空穴來風,母親妹妹因此病過早離世的事實就如同黑幕橫亙在眼前,周保章的心惴惴不安,正值鼎盛年紀卻一下喪失了生活的希望與激情。加之隔離式的醫院治療,更是讓脫離群體、脫離熟悉生活環境的周保章萎靡不振。他向前來探望的兄長周保常吐露心聲以求安慰。周保常將這一情況寫信告訴了鄧穎超,於是一封家書從中南海而來,如春風化雨,抵達周保章的心田。
在這封信中,鄧穎超現身說法,以自己在長征期間克服重重困難最終戰勝肺結核的經歷為例,勉勵尚在病中的周保章打起精神,以樂觀態度和向上精神擊敗病魔。
在江西中央蘇區時,鄧穎超已患有肺結核,長征在即,她和周恩來商量,因為身體原因不便隨軍行動,希望留在地方工作。周恩來卻對鄧穎超說,隨軍長征是組織作出的決定,個人不能改變。鄧穎超隨即毫不猶豫帶病長征。
長征途中,每天行軍打仗,爬雪山過草地、吃野菜啃樹皮,種種惡劣條件都蠶食著鄧穎超的身體。疾病纏身的鄧穎超因為體力不支掉隊了,獨自過草地時陷入了泥潭。鄧穎超知道陷入泥潭後不可拼命掙扎,越掙扎只會陷得越深,於是只是靜靜等待,後續部隊經過時才將她救了出來。這是一名堅定的共產黨員、堅定的革命者做出的選擇,遵循內心對於紀律和黨性的嚴守,朝著革命理想前行。這副羸弱多病的軀體所迸發的不絕能量讓人難以置信。任何困難在她面前都不值一提,包括肺結核在內。
鄧穎超與周恩來合影
鄧穎超這種為革命九死不悔的意願正是她與周恩來兩人當初結合的原因。1922年,周恩來在寫給鄧穎超的信中寄來印有李卜克內西和盧森堡像的明信片,他寫道:“希望我們兩個人,將來也像他們兩個人那樣,一同上斷頭臺。”這份革命者獨有的血色浪漫滲透了對於共同理想的不懈追求,向著對祖國、人民甚至人類的廣博之愛而去,令人肅然起敬。
這封信中的加粗部分為鄧穎超親筆。(其餘為鄧穎超祕書張元代筆)她在鼓勵周保章“情緒上看成不算什麼”的基礎上,也不忘提醒他,“需正視疾病,恰當地注意治療,需要堅韌,不能急躁”。慢性病就需要以樂觀的心態慢慢治療,心態作用於人的狀態,積極的心緒也會助益身體的痊癒。她曾經是一位單槍匹馬戰勝病魔完成長征的戰士,此刻她卻變成言傳身教鼓勵年輕孩子成長的慈母。這種諄諄教誨讓人動容。
在張元落款結束之時,鄧穎超特意追寫,“戀愛問題遇到波折在所難免,把它當作經驗教訓,就可變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了。”周保章因為肺結核主動切斷了和初戀物件的聯絡,這讓他的內心無比痛苦。鄧穎超深深理解年輕人的心理狀態,知其所痛,知其所傷,知道一個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在面對病痛、面對自尊受損、面對不得已的斷舍離時的沮喪心境。但她又以過來人的經驗鼓勵他向好處看,正視人生挫折,將教訓化為經驗,將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人生路上一切波折莫不需要如此心態。“你說對嗎?”她問,這句已經完全是和孩子促膝於燈下的母親所說的話了,舐犢之情躍然紙上。
收到這封信的周保章重振信心,在病房中開始了高中全部課程的自學,為考大學做準備。到了1961年,周保章更是寫信向七伯七媽報告已經遇到人生另一半——劉淑梅,從那時起,他們攜手恩愛至今。
鄧穎超一生鞠躬盡瘁、身體力行,為後輩做出了革命者的榜樣。身為妻子、身為長輩、身為革命者、身為領導人,她竭盡全力將每一個角色詮釋到位。1992年7月,鄧穎超的骨灰撒向海河,以另一種方式和她的靈魂伴侶再次相遇。終其一生,他們櫛風沐雨,將對理想信念的追求進行到了最後一刻。
網編:小林
監製:方丹敏
參考文獻: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二編研部編. 親情的記錄[M]. 北京:人民出版社;青島:青島出版社, 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