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天下勁弩皆從韓出”這是戰國縱橫家蘇秦對南韓的評價!

蘇秦還說:韓卒之戟,皆陸斷牛馬,水截鵠雁。他還說:以韓證卒之勇,被堅甲,蹠勁駑,帶利劍,以一當百,不足言也。

但不幸的是戰國七雄,南韓首當其衝,第一個被秦國所滅。南韓國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其初都陽翟(今河南許昌禹縣),滅鄭國後遷新鄭(今河南新鄭市)。

從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認韓、魏、趙為諸侯,之公元前230年南韓被秦所滅,曆始173年。南韓歷經13位君王,其中5位稱王,王國曆始104年。戰國前期,南韓挾晉國之餘威,又有新興國家之活力,一度軍力之強大,尤其是兵器製造在當時極為之先進。在中國古代兵器史中,科技含量最高非弩莫屬。

南韓在戰國七雄中,南韓國運最短,命運最慘。原因是目光短淺,只顧自身利益,對周邊大國犯了一次又一次不可彌補的錯誤,導致國家越變越小,國力日漸衰落,最終走向滅亡。是所謂:國小而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悔大憐,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秦國“遠交近攻”的策略

秦昭襄王時期,著名的謀士范雎就已經提出了“遠交近攻”的基本方針,提到“近”,首當其衝的當然就是南韓了。秦國要向東發展,第一個擋路的就是它東邊的鄰國南韓。而趙國名將李牧在肥之戰以及番吾之戰兩場著名戰爭中先後殲滅大約十五萬秦軍之後,秦國毅然調整了策略,開始把矛頭對準相對較弱的南韓。說白了,南韓首先破滅,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它與秦國太近了,秦出了函谷關就是南韓,而函谷關又是秦國東出的必經之路。

南韓“四戰之地”的區位

南韓在戰國末期是一個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國家,它有著相當明顯是地理優勢——在戰國時期“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其出產的大寶劍更是“陸斷牛馬,水截鵠雁”,也就是說,南韓的地理資源讓它成了七國的武器製造基地。但是地理環境的優越不代表區域位置的優越——南韓可以說是戰國七雄中版圖最小的,並且處於秦國、齊國、楚國、魏國等強國的夾縫之中,鄰國之間因為利益關係而爆發軍事衝突是屢見不鮮的,更何況是在“無義戰”的春秋戰國時期呢?所以,南韓屬於“四戰之地”,這也導致了“戰國戰爭之多著莫如韓”。其實,這一條原因歸根結底還是在於南韓與秦國直接接壤,擋住了秦國向東進軍的步伐。

南韓自作孽

南韓處於這麼一個尷尬的區位,為了生存自然練就了一些技能,比如南韓喜歡“打太極拳”——秦國強大了就倒向秦國,並幫秦國攻打楚國;楚國強大了就倒向楚國,並對秦國指手畫腳。當秦國和楚國之間相對和平或者有事忙不過來的時候,南韓就開始發展自己的實力,比如出兵消滅鄭國。更著名的歷史事件就是公元前365年,秦國攻打南韓上黨的時候,上黨使用了一個遺禍不淺的計謀——它沒有向秦國投降,反而向趙國投降了,這就引發了著名的“長平之戰”,讓本來可以續命的趙國遭到了滅頂之災。當然,這種牆頭草的作風讓其他六國都有點看不上,南韓向秦國割讓了南陽之後,就再也無法抵擋秦國戰車東進的步伐了——南陽被秦國當成了軍事基地!

所以,六國抵抗秦國的過程中,南韓的責任可以說是最大的,畢竟它靠近函谷關這條對秦國來說最重要的關隘。但是與此同時,南韓其危險係數也是最大的,秦國要想向東發展,首先就要清除南韓這個障礙。但是,如果南韓能和另外五國搞好關係,說不定還能繼續苟延殘喘一段時間,只可惜歷史無法假設啊!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史上最忠烈一家五口,結局讓後人深思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