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阿富汗號稱“帝國墳場”,每次列強入侵,總是落敗而歸。英國,從19世紀到20世紀初先後三次入侵,付出了近4萬人傷亡和數億英鎊軍費,最後不得不得退出阿富汗。本文談的就是蘇聯的掘墳之行—蘇聯阿富汗戰爭。這場入侵戰爭始於1979年12月,終於1989年蘇聯撤軍阿富汗。整個期間,蘇軍死亡12210人,傷35478人,失蹤311人,戰爭總計耗費450億盧布(約合200億美元)。此次戰爭嚴重削弱了蘇聯國力,從而被迫改變其全球戰略,對國際戰略格局影響深遠。此次入侵被認為是蘇聯對外政策的重大失敗,蘇聯的由盛轉衰,這場戰爭是其解體重要原因之一。為什麼作為全球超級大國的蘇聯,會兵敗小小的阿富汗,國家分崩離析?我們以下探討這個問題。

阿富汗地形

首先,在阿富汗大規模作戰非常困難,蘇軍難以取得壓倒性優勢,速戰速決的戰略失敗,導致被拖入了游擊戰的泥潭。從地形上看,阿富汗境內多山,高原和山地佔全國面積的4/5,西南部有沙漠。很多風蝕地貌導致這裡的地形更加詭異,加上覆雜的地形,因此阿富汗是游擊戰絕佳地點。

複雜的地形,無法修建鐵路,整個阿富汗處於半封閉狀態。大規模軍事行動,耗費的大量物資都依靠公路運輸,而公路則很容易被切斷。阿富汗游擊隊基本上圍路打補給線,就可完成騷擾蘇軍的戰略目標。

當時蘇聯軍隊控制了大城市的交通,而游擊隊控制了廣大的山區。游擊隊每年的破壞行動超過600次,同時邊境每天發射800枚火箭彈。多達的9年阿富汗戰爭游擊戰中,蘇軍不堪其擾,死傷慘重。雖然在阿富汗戰場,蘇聯軍隊有精良裝備,卻奈何不了對手。他們對這裡的地形一無所知,很多地方甚至在地圖上都找不到,蘇軍的坦克與裝甲車無法進入,面對游擊隊是老虎吃天無從下口。

其次是國際上失道寡助,大多數國家強烈譴責蘇聯的武裝入侵行為。蘇聯入侵阿富汗,使得蘇聯的國際聲譽直線下降,蘇聯在國內外陷入空前的孤立。在整個80年代,阿富汗問題是聯合國安理會召開會議討論最多的問題之一。蘇聯入侵阿富汗,嚴重影響了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為抗議蘇軍入侵,中國、美國、聯邦德國等60多個國家聯合抵制了這屆奧運會。

最不可忽略的是,各國大力支援阿富汗反抗蘇聯入侵,讓蘇聯陷入了軍事困境。到1980年代中期,對阿富汗抵抗運動提供援助的國家除了巴基斯坦、沙烏地阿拉伯這些傳統伊斯蘭世界國家。還有美國、中國和英國等其他國家,雙拳難敵四手,蘇軍處境更加悲慘。

這就是中國的態度。

《阿富汗戰爭的悲劇》節選截圖 (俄)A.利亞霍夫斯基

其中,中央情報局在1979年執行旋風行動,透過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作為中介,向聖戰者提供武器彈藥及資金,其中包括了著名的FIM-92“刺針”導彈造成蘇聯空軍的作戰飛機大量損失。

毒刺導彈射擊蘇軍直升機

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從1979年到1992年,訓練了10萬名聖戰者游擊隊。

阿富汗游擊隊

穆斯林國家中號召志願者到阿富汗,參與打擊蘇聯部隊的作戰,其中就有一個年輕沙烏地阿拉伯男子奧薩瑪·本拉登的組織,最後演變成恐怖組織。

反蘇戰士的和平之路

最重要的是,長達九年的戰爭泥潭,軍費長期居高不下,讓蘇聯國力超支,經濟處於崩潰邊緣。

同時,美國的經濟手段讓蘇聯經濟遭受重挫,導致蘇聯內外壓力疊加。70年代,石油價格居高不下,蘇聯超過一半的外匯收入依賴石油出口。但是,到了1983年,美國和沙特達成協議,大幅度提高石油產量,導致石油價格持續下降。沙特等國家的開採成本非常低,能夠承受得住。蘇聯的石油開採的成本高,油價瘋狂下跌以後,出現了成本倒掛,越開採越賠本,經濟收入直線下降。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打仗是需要經濟作為後盾的,經濟後盾不足就意味著戰爭失敗。

此外,西方各國停止對蘇聯的資本輸出、機械裝置供應以及技術支援,使得蘇聯既不能增加石油產量,也無法向西歐出口石油,掐斷了蘇聯的石油命脈。此外,美國還逼迫西歐國家停止進口天然氣等其他蘇聯資源,逼得蘇聯只得坐吃山空。

蘇聯GDP變化

由於外匯的銳減和經濟遭到重創,國內財政赤字嚴重,而且在阿富汗戰場的形勢也急劇惡化。

巨大的軍費開支讓蘇聯非常撓頭,同時國內急需大筆的資金進口糧食、輕工業品以及機械裝置等物資,但蘇聯已經外匯枯竭,尤其是阿富汗戰爭把蘇聯拖得筋疲力盡,所以蘇聯的局勢急轉直下,經濟出現了嚴重倒退,危機重生,國內動盪不安。

排隊購買食品

內外壓力交加,蘇聯實在挺不住了,決定1989年撤軍阿富汗。

阿富汗,再見

1991年12月25日,撤軍的第三個年頭,超級大國蘇聯分崩離析了。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他娶印刷廠女工為妻,一直覺得妻子不平凡,6年後才知是末代皇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