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中國原來號稱天朝上國,曾借朝貢方式在陸、海四鄰構築藩屬體系。但十九世紀中期起,列強加緊資本輸出和對外侵略,進一步覬覦中國藩屬,造成中國邊疆危機。英國勢力滲透西藏,又同沙俄爭奪新疆,新興日本於1879年霸佔琉球並易名沖繩,法國則極力向中南半島的越南、柬埔寨、寮國伸張勢力。法國曾於1862年和1874年兩次脅迫越南訂立《西貢條約》,佔據越南南部並逐步向北蠶食,進而染指中國的邊地。當時活動於中越邊境一帶的太平天國餘部黑旗軍首領劉永福,曾率兵與越南軍民共同抗法,先後擊斃法國統領安鄴(Francis Garnier)及法軍司令李維業(Henri Riviere,一譯李威利)。1883年8月,法國與越南訂立第一次《順化條約》,逼其成為法國的保護國。中國見藩屬國越南危急,亦加緊備戰。中法兩國,劍拔弩張。

中法戰爭是繼英法聯軍之役後清朝與法國的另一場大戰。戰事由法國侵略中國藩屬越南並進而入侵中國所引起,包含陸、海兩方面戰場。1870年代起,歐美列強加緊對外資本輸出,時時覬覦中國的陸、海藩屬。其間法國加強掠奪越南等中南半島國家,禍延中越邊境,曾遇中國劉永福部屢加阻擊,並終於在1883年12月導致中法之戰。

1883年12月,法軍在越南山西向黑旗軍和清軍的駐地進攻,中法戰爭正式爆發。中法戰爭歷時約一年半,大致可分三個階段:

(1)前期陸戰:1883年12月,法軍向黑旗軍和清軍發起山西戰役,1884年3月又發起北寧(一作北寧)之役。中方兩役皆失利,於1884年5月11日由李鴻章與法國代表在天津簽訂《中法會議簡明條約》,同意對法越間各條約概不過問。

(2)中期陸海交戰、海戰為主:1884年6月,法國與越南簽訂第二次《順化條約》。不久又發起北黎衝突,炮擊駐守諒山附近的清軍。同時,法國將戰火擴大到中國東南沿海,由孤拔(AmédéeCourbet)率領艦隊開抵閩、臺。1884年8月,法軍在臺灣基隆遇到劉銘傳率軍抵抗而退回海上,8月23日突襲福州馬江,大敗福建水師,又擊毀福州船政局的馬尾船廠。此後法軍對臺灣實行海上封鎖,一度攻佔基隆、淡水。1885年3月,法軍佔領澎湖,但在浙江鎮海一戰中被擊退。6月,孤拔病死於澎湖。

(3)後期陸戰:1885年3月,法軍攻下越南諒山後直撲中越邊境,年近古稀的馮子材率軍在鎮南關大敗法軍,殺傷敵兵千餘,旋又揮師一舉光復諒山。同時,劉永福的黑旗軍也在臨洮一帶獲勝,收復十餘個州縣。戰爭形勢在鎮南關一役後大為扭轉。

中法戰爭雙方雖互有勝負,但總體是法國佔了優勢,除海戰獲勝外,陸戰也已控制了北越地區乃至越南全國。清廷一直在謀求言和,故鎮南關大捷馬上被當成「乘勝即收」、尋求妥協的絕好機會。另一方面,法軍失利,導致法國總理茹費理內閣倒臺,法國見取勝不如想象中輕易,亦想盡快結束戰爭,於是中法再度言和訂約。

1885年4月4日,清法在巴黎簽訂停戰協定。1885年6月9日,雙方在天津簽訂《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又稱《越南條款》或《中法新約》。全約共十款,主要內容是:

(1)清政府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並在條約簽字後六個月內由兩國派員到中越邊界「會同勘定界限」;

(2)中越陸路交界開放貿易,中國在保勝及諒山以北邊界內開闢兩個通商口岸,應納進出口關稅均有所減低;

(3)日後中國修築鐵路,應向法國業界商辦;

(4)法軍退出臺灣、澎湖。

1885年11月28日,此條約在北京交換批准。從此,中國承認法國吞併越南,中國雲南、廣西一帶西南地區門戶大開,漸成法國勢力範圍。

在1840年前,中國這個天朝上國的藩屬體系尚稱完整,東有朝鮮、琉球,南有越南、暹羅、緬甸等十餘個藩屬國。兩次鴉片戰爭後,國威不振,鄰國逐步離心,藩屬也漸不保。1879年,明清兩朝長期納貢求封的琉球已被日本所佔奪。及至中法戰爭結束,南方最重要的藩屬越南竟一舉歸屬法國,對中國損害極大。一方面,法國的侵略勢力以中南半島上的越南為基地,長驅直入雲南、廣西和廣州灣(今湛江市),並使之逐漸變成法國的勢力範圍,造成中國西南門戶洞開。另一方面,中國失去越南,標示以中國為首的藩屬體系面臨瓦解。中法戰爭後,中南半島諸藩屬國進一步受英、法控制。俄、英亦加緊在中國西邊擴充套件勢力。至於東北藩屬朝鮮,日本也對之虎視眈眈,成為下一場清日戰爭的必爭物件。

15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古代女子被敵人搶走霸佔後,為何很少為丈夫報仇?反而卻很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