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唐朝時期渤海地區,擁有非常先進的水稻種植技術,而且女子食用該水稻可以美顏,男子服用可以快速恢復體力。武則天聽說這個大米後,頓時來了興趣,這麼好的東西貢品裡面竟然沒有?於是武則天藉口渤海國擁兵自重,於公元698年發兵攻打,在大唐的鐵騎之下乖乖臣服納貢。這就是傳說中的“一粒大米引發的戰爭”,說得有板有眼,而且新唐書還真有“廬城之稻”的記載,然而真相究竟是什麼呢?這個所謂水稻真的有那麼神奇嗎?

事實歷史上還真的就有一場,武周在遼東地區發生的大戰,不過並不在698年。公元690年,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為了區別於周朝,歷史上稱為“武周”。武則天上位後,大肆剷除異黨連年出征,大唐政局動盪不安。而公元696年契丹爆發了饑荒,此時營州都督趙文翽不僅不賑災,反而剛愎自用的視契丹首領為奴僕,激起了李盡忠等人的極度不滿。五月十二日,李盡忠等人起兵反抗武周,營州被破都督被殺,史稱“營州之亂”。

從公元696年六月二十五日開始,武則天先後派了幾十萬兵馬平叛,要知道契丹只有數萬兵馬,而且大唐的精良武器裝備,又豈是契丹能夠比擬的。怎麼看都是大唐必勝,在武則天眼裡,這次平叛簡直是輕而易舉,於是派了大量武氏子弟鍍金。然而唐軍竟然屢次失敗,甚至出現了全軍覆沒、主帥戰死的情景,怎麼會出現如此慘不忍睹的戰況?讀著史料依然有點讓人難以置信。

第一次武則天派曹仁師等28大將征討,武三思等人策應,然而曹仁師等人竟然輕信“我們生活太艱難了,吃不飽穿不暖,只要官兵一來我們就投降”。大唐將領一聽這話,瞬間就激動了,“哎呀呀怎麼會有這麼好的事啊”,於是爭先搶後前來領功。等到大唐兵馬到達黃獐谷的時候,契丹人又故意派遣老弱病殘前來投降,道路兩旁佈置一些,都快瘦得皮包骨的牛馬。見這狀況,大唐將領心想這功勞是沒跑了,一顆心恨不得立馬飛過去,急忙地帶著少量騎兵前進,連大隊人馬也不想要了。結果顯而易見,竟然被敵軍生擒。這還不是最慘的,契丹人生擒這些將領後,獲得了印信偽造文書,命令大隊人馬“官軍已經破賊,你們速速前來,否則軍官斬首,士兵不計功勞”。以燕匪石為首的大軍,竟然信以為真,日夜兼程、飯也不吃、覺也不睡,大概就是“累並幸福著”的狀態,結果全軍兵馬累得半死,還中了埋伏,導致全軍覆沒。

公元697年,武則天派蘇宏暉等人,率十七萬兵馬征討契丹,三月十二日大軍在東硤石谷,與契丹孫萬榮相遇(此時李盡忠已經病逝,契丹由孫萬榮領導)。當時峽谷狹窄,對面契丹兵馬眾多,王孝傑奮勇當先率領少量兵馬,且戰且進竟然衝出了峽谷。然而此時王孝傑孤軍深入,後方大隊人馬沒有及時趕到,面對數倍敵軍,王孝傑拼死戰鬥最終墜崖身亡,所率兵馬死傷殆盡,好在這次主力兵馬沒有全軍覆沒。武則天聽說此事後大怒,追封王孝傑為耿國公,然後派使者斬殺蘇宏暉立威,結果使者還沒到,蘇宏暉因為已經立功贖罪,逃過一劫。

公元697年四月十八日,武則天命武懿宗為神兵道行軍大總管領兵出擊,五月初八,又命婁師德為清邊道副大總管,率領二十萬大軍增援,然後聯合後突厥兵馬,南北夾擊營州。這次雖然大勝而歸,但關鍵因素是突厥兵馬攻陷了新城,導致孫萬榮兵馬軍心大亂。孫萬榮帶領幾千輕騎倉皇逃命,在樹下休息休息時孫萬榮非常迷茫“現在我歸降大唐是死,歸降突厥也是死,究竟該何去何從呢?”。結果非常戲劇性,孫萬榮竟然被家奴砍下頭顱,獻給大唐而投降,不久餘黨也被平定。

當時參與反唐行列的還有靺鞨人,大唐也是採取招撫的方式,赦免之前的反叛行為,但是靺鞨兵馬並沒有同意,而是選擇東遷,於是李楷固領兵追擊,結果大敗而回,追擊之事不了了之。隨後公元698年,武則天派侄孫武延秀前往後突厥,想讓侄孫迎娶默啜可汗之女為妃,結果默啜不同意“我的女兒要嫁就嫁李氏男兒,怎麼能是武氏兒呢”。甚至揚言要幫助李氏恢復唐朝,於是後突厥與大唐反目,靺鞨首領大祚榮依附突厥,趁機建立了渤海國。直到公元705年,武則天逝世李顯即位,此時大唐與突厥已經建立了“和親”關係,大祚榮也就接受了招撫。那麼“廬城之稻”究竟是什麼情況呢?

其實所謂“廬城之稻”,就是渤海大米,此後成為了唐代貢米。至於武則天為了一粒大米發動戰爭,實乃無稽之談,武則天都沒有與渤海國直接發生戰爭。而此次契丹叛亂,武則天本打算借平叛,扶持武氏子弟上位,然而武氏子弟實在無能,在平叛過程中毫無作用,甚至武懿宗等人濫殺平民。這才在宰相狄仁傑的策劃下,迎武則天之子李顯為太子,然後皇權重新回到李氏一家。本期分享到此結束,你認為如果武氏子弟能力出眾,武則天會傳位給自己的侄兒嗎,歡迎下方留言。

24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李世民、李治、武則天,感情關係複雜,對大唐盛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