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元英宗至治元年六月(1321),時任參議中書省事的他辭官歸裡,回到了大明湖畔的雲莊。

湖光瀲灩,雲山如畫。九年間,他嘯傲林泉、寄情風月。

元廷七次起召,均不赴。天曆二年(1329),“關中大旱,饑民相食”,元廷召他赴陝賑災,這一次他沒推辭,而是立即赴任。

他是張養浩。

張養浩,字希孟,生於至元七年(1270),祖籍章丘,寓居歷城。其父張鬱曾行商江淮間,家境稱小有。對於祖上曾出過唐代名相張九齡的家族來說,張養浩自然被父親寄予了厚望。

此時元廷尚未開科取士,但世祖忽必烈推行“漢法”。張養浩幼時起即專注於儒家典籍,日日研習,攻讀不輟。

至元二十九年(1292),他入京拜謁時任平章政事的不忽木。對志在“修齊治平”的青年後進,不忽木對張養浩滿懷期許,向朝廷極力推舉,先是禮部令史、御史臺掾史、後又薦為中書省掾屬,繼而選授堂邑縣尹。

大元帝國,“混一華夷,至此為盛”,各族間卻有高下之分。中樞要津、地方正職均由蒙古人、色目人擔任,大多數漢族士人或沉於下僚,或隱於草野。即使名聞天下的趙孟頫,元廷也僅以“文學之士”視之。漢人張養浩得到色目人不忽木的青眼舉薦是幸運的,無論為國,為民,還是為己。

書生理政,造福一方。大德九年(1305),張養浩出任堂邑縣尹。甫一臨任,見獄中多“盜”,審理得知,不過是貧苦百姓飢寒所迫,鋌而走險,張養浩仁心憫人,一一放還,“盜”為之感泣,互戒“勿負張公”。三年間,理獄案、嚴刑法、抑豪強、濟貧弱,清正之名聞於齊魯。

至大元年(1308),張養浩升任監察御史。

堂邑三年,他熟知世上瘡痍,民間疾苦,反觀朝堂之上袞袞諸公的飛揚跋扈和營營苟苟,胸中激憤莫名,“入則和皇上爭是非,出則和大臣辯可否”,除弊政、為生民,張養浩屢屢犯顏直諫。

至大三年(1310),張養浩上萬言《時政書》,歷數政局之混亂、吏治之腐敗,蹈厲風發,直斥沉痾,然而君賢臣明已是遙遠的前朝往事。《時政書》一上,武宗大怒,覆被權臣構陷,險遭不測。一腔熱血終是換得罷官離京。

至大四年(1311),仁宗即位,力推“以儒治國”政策,選拔漢臣,意欲恢復科舉。以直諫聞於朝野的張養浩很快被起用,數年間,官至參議中書省事。其間先後主持了元代的第一、第二次會試,對於他和天下讀書人來說,一個“致君澤民”的時代彷彿到來了。

可惜事與願違,正當仁宗力推新政之際,卻於延祐七年(1320)去世,英宗即位。和寬厚的仁宗不同,英宗剛愎自用,御下甚嚴,而帝后間的矛盾、權臣間的傾軋更使朝政混亂不堪。適逢元夕節前,聞知內廷張燈,張養浩經左丞相拜住上《諫燈山疏》,闡明靡費民財之理,英宗大怒,卻又從其諫並予以嘉獎。英宗複雜的態度使他惕然自醒,於是當年六月張養浩突然辭官,以父老歸養為由,再次離京。

歷經宦海浮沉的險惡,看慣時移世易的滄桑,京中往事恍若一夢。此番歸來,張養浩如脫籠之鵠。

四圍山,會波樓上倚闌干,大明湖鋪翠描金間。華鵲中間,愛江心六月寒。荷花綻,十里香風散。被沙頭啼鳥,喚醒這夢裡微官。

——張養浩《雙調·殿前歡·登會波樓》

然而,對這位曾經勤政為民的幹吏、犯顏攖麟的諍臣,英宗還是記掛的。就在張養浩歸裡四個月後,元廷召為禮部尚書,他謝絕了,他太清楚政局的兇險。至治三年(1323)八月,英宗、拜住被刺殺。

元廷連續七次起召張養浩,均不赴。

他壯志不遂,懷才難遇,唯有高臥林泉,把滿腹情思閒閒揮灑在故鄉的湖光山色裡。

明 ,仇英,松林六逸圖(區域性)

畫船開,紅塵外,人從天上,載得春來。煙水間,乾坤大,四面雲山無遮礙。

影搖動城郭樓臺,杯斟的金波灩灩,詩吟的青霄慘慘,人驚的白鳥皚皚。

——張養浩《中呂·普天樂·大明湖泛舟》

雲來山更佳,雲去山如畫,山因雲晦明,雲共山高下。倚杖立雲沙,回首見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戲野花。雲霞,我愛山無價。看時行踏,雲山也愛咱。

——張養浩《雙調·雁兒落帶過得勝令·退隱》

張養浩決定餘生就在詩酒生涯裡終老了。

時間到了文宗天曆二年(1329)正月,關中大旱,元廷召張養浩為陝西行臺中丞前往賑災。

雖居林下,心懷蒼生,儘管已年屆六十,況上有八旬老母,張養浩還是散盡家財,星夜赴任。

一路西行,永珍焦枯,餓殍枕藉,他中心如搗 ,“遇餓者則賑之,死者則葬之,……有殺子以奉母者,為之大慟,出私錢以濟之。”到官四月,未嘗家居,夜則禱雨,晝則賑饑民,終日無少怠。

事實上,北地旱情已是多年。一個多難的民族在一個混濁的時代,天災人禍年年見,百姓,卑賤如螻蟻。

用盡我為國為民心,祈下些值金值玉雨,數年空盼望,一旦遂沾濡,喚省焦枯,喜永珍春如故,恨流民尚在途,留不住都棄業拋家,當不的也離鄉背土。

[梁州]恨不得把野草翻騰做菽粟,澄河沙都變化做金珠。直使千門萬戶家豪富,我也不枉了受天祿。眼覷著災傷教我沒是處,只落得雪滿頭顱。

[尾聲]青天多謝相扶助,赤子從今罷嘆籲。只願得三日霖霪不停住,便下當街上似五湖,都渰了九衢,猶自洗不盡從前受過的苦。

——張養浩《一枝花·詠喜雨》

可惜上蒼欺人,天曆二年七月,張養浩竟積勞成疾,一病不起,卒年六十。訊息傳出,百姓哀之如失父母。

一個濁世中的真君子。他有民貴君輕的思想,他有為民請命的膽魄,他有濟天下蒼生的壯懷,他是孟子的門徒,胸中充塞著磅礴於天地間的浩然正氣。數百年後讀張養浩其人其曲,猶能聽見他的感喟、悲愴、辛酸、無奈與蒼涼。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

儀封人謂孔子“天將以夫子為木鐸”。以此語謂之元季張養浩,亦然。

25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你瞭解清宮選秀女制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