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清宮選秀女制度,是清世祖順治皇帝從自己不幸的婚姻中總結教訓而創立的。順治八年(1652年)八月,剛剛14歲的順治皇帝迎娶第一個皇后博爾濟吉特氏。這門親事是由睿親王包辦的,順治皇帝十分痛苦,決定予以廢除,並頒諭天下:從滿洲官員之女和外蒙古貝勒以下、大臣以上女子中選秀女,作為后妃之選。選秀女的地點,就是御花園北的順貞門和延暉閣。

清入主中原後,旗人分為八旗和內務府包衣三旗。八旗,包括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共二十四旗,這是清廷政權的主要支柱;內務府包衣三旗,是清皇室的奴隸,二者的政治地位不同。所以,八旗和包衣三旗女子之選,都稱為選秀女。不過,八旗和包衣三旗的具體選秀方法,主要有如下不同:

八旗秀女,3年一次,由戶部主持,可備皇后妃嬪之選,或者賜婚三代以內、血緣關係比較密切的近支宗室。

包衣三旗秀女,一年一次,由內務府主持,主要承擔後宮雜役。

清代後期,包衣三旗挑選女子,不再稱為選秀女,稱引見包衣三旗使女。清宮挑選秀女,制度嚴密,標準十分嚴格:

①嚴格審查旗屬與年齡,不在旗的想參選不可能;在旗的想逃避,也不可能。順治朝規定:凡滿、蒙、漢軍八旗官員、另戶軍士、閒散壯丁家中,女子年滿14-16歲都必須參選,三年一次;17歲以上女子,不再參加。乾隆五年(1740 年)規定:如果旗人女子在規定的年限之內沒有參選,下屆仍要參選;沒有參選旗人女子,到了20多歲,也不準私自聘嫁;否則,查參該旗都統,予以懲治。清宮選秀女的年齡,在11-20歲之間。

②挑選秀女,逐級上報。先是戶部奏報皇帝,允准以後,行文八旗都統衙門,逐層呈報,彙總到八旗都統衙門,最後由戶部上報,皇帝決定選閱日期。凡是有病殘疾、貌醜者,必須逐層具保,由都統諮行戶部,戶部奏明皇帝,由皇帝定奪。選秀程式:

①各旗秀女,坐騾車提前到京。乾隆時規定:引看女子,無論大小官員、兵丁女子,每人賞銀一兩,以為僱車之需。……著動使用者部庫銀。秀女到京後,人宮前一天,坐在騾車上,由本旗參領、領催安排次序,稱為排車。

②按照順序人宮。排列順序是:八旗序列一滿 、蒙、漢;每旗序列一宮中后妃之親戚;曾選中留牌子複選之女子;新選秀女。各組秀女,分別依年齡排列,魚貫而人,車樹雙燈,上有:某旗某佐領某某人之女。

秀女人宮路線:日落髮車,人夜進地安門,到神武門外等宮門開啟,由太監引導,按序人順貞門。秀女們乘坐的騾車則從神武門夾道東行而南,出東華門。第二天,騾車由崇文門大街北行,經北街市,經地安門來到神武門外。中午時,初選完畢的秀女們在神武門外坐上來時所坐的騾車,各歸其家。這種排車法,是嘉慶年間的一位名叫丹巴多爾濟的額駙發明的。

秀女驗身:

①驗看秀女。秀女們在神武門外下車後,按序列隊,由太監引人宮中御花園、體元殿、靜怡軒等處。每天閱看兩個旗,通常是6人一排,有時僅1人,由皇帝或太后選閱。選中者,留下其名牌,稱留牌子;沒有選中者,稱撂牌子。

②留牌複選。 留牌子者,再定期複選,複選未留者,也稱為撂牌子。複選選中者,一是留在官中,隨侍皇帝或者女主,二是賜予王公宗室。

清宮后妃制度承自明朝,較為簡潔。清宮之中,后妃分為81個等級:皇后之下分為早貴妃賢妃,見、族責人五級,下有答應常在,不算正式名號。

(11)皇帝大婚

皇帝結婚,稱為“大婚”。清官規定r皇帝大婚的禮儀程式,每次皇帝大婚,必須嚴格按照規定,籌辦婚禮。主要步驟包括:議婚、納采、大徵冊迎、合巹、慶賀及賜宴等。

①議婚

清代皇帝娶誰為後,通常由皇太后指定,或皇太后與輔政大臣商定,故稱“議婚”選定後,由皇太后下諭旨,命皇帝娶某女為後。由內閣(後改為翰林院)撰寫冊文、寶文,禮部監製金冊、金寶,內務府準備彩禮,由欽天監選定吉日,按吉期行禮。

②納采

納采即聘禮,是皇帝首次向其皇后家頒賜定婚禮品。清制規定,禮品為:鞍轡俱全的文馬10匹、甲冑10副、緞100匹、布200匹。制書:“皇帝欽奉皇太后懿旨,納某氏某女為後,命卿等持節行納彩禮”。正使受節,至皇后府邸,皇后之父跪迎。同日,皇家在皇后府邸設納采宴,宴請皇后家人。

大徵即“六禮”中的“納徵”,是定婚後,由皇帝頒賜給皇后父母禮品。比納采的數量要多,規格也更高:黃金200兩、白銀1萬兩、金茶器1具、銀茶器2具、銀盆2個緞1000匹、具鞍轡文馬20匹,冬夏朝服、朝衣兩套,貂裘兩件。又有甲冑、弓箭等。皇后的兄弟、姐妹也均賜衣服、財物等禮品。

④冊迎

冊迎禮是冊封和奉迎兩種禮儀的合稱。因這兩種禮儀在皇帝大婚之日-並舉行,故稱“冊迎禮”。

冊迎禮是大婚諸禮中最隆重的典禮。大婚前一日,皇帝照例要派遣官員告祭天地、太廟。大婚這天,宮中處處張燈結綵,皇后儀駕經過的午門、太和門、太和殿、乾清宮等處,搭蓋了“喜”字綵棚、彩門。吉時一到,皇帝穿禮服、乘輿去慈寧宮拜謁皇太后,謁畢,皇帝回太和殿、登寶座。奉迎正副使聽宣後,即率隊攜皇后金冊、金寶、儀駕、冠服出太和門,赴皇后府邸奉迎皇后。此日皇后府邸披紅掛綵,後父率子弟家人跪迎於門外,內務府官員派女官將冠服進奉皇后。皇后在內堂穿戴畢,並跪受金冊、金寶,然後登鳳輿,隨儀駕入宮。皇后鳳輿中上下均鋪有大紅金繡雲鳳紋“嘉”字鋪墊,頗似民間的喜轎。鳳輿後,嫁妝有金銀珠翠、服裝、傢俱等,常有2百拾。鳳輿經大清門(今天安門)、午門、太和門至太和殿階下止,皇后降輿,再由命婦迎人坤寧宮與皇帝行合巹禮。

⑤合巹

香即瓢。漢族古代婚禮中,將-瓠對剖為兩瓢,各盛以酒,令新人各飲其一,叫作“合巹”,寓夫妻一體 、相互敬愛之意。清宮合巹禮,於大婚當天在坤寧宮舉行。屆時坤寧宮東暖閣被裝飾為臨時洞房,內設龍鳳喜炕,炕上懸掛五彩百子帳,鋪大紅緞繡龍鳳瞽字炕褥和硃紅彩百子被,象徵帝后多子多福。行合巹宴時:晉4人服侍皇后淨面,穿戴禮服,乘禮轎先人坤寧官等候,皇帝者吉服後至。帝后對面坐炕上,皇帝居左,皇后居右,4名福晉夫人在旁恭侍。宴用黃地龍鳳籍宇膳桌;食品有“子孫餑餑”和以“龍”“鳳”“星”“祥”“乾”“坤”“和””泰“囍”等字為名的菜點;碗盤餐具多為金紅色並飾百子、嘉字紋樣。帝后進合香宴時,還有結髮侍衛夫婦於室外念“交祝歌”,祝福帝后大婚吉祥、子孫滿堂、夫妻美滿。是夜,帝后同寢於坤寧官洞房中,正式結為夫妻。

⑥朝見禮

大婚第二天一早,皇后要向太后行朝見禮,即民間的拜見公婆禮。因皇帝即位和大婚多是在前代皇帝死後,故皇后朝見的通常只有婆(皇太后)而無公(太上皇)。這天早晨,皇后著禮服出坤寧宮, 乘與至慈寧宮,先向太后行三跪九叩禮,然後親自服侍太后盥洗和用早膳。禮畢,皇后乘與回坤寧宮。第三天行慶賀禮。皇帝率群臣至慈寧宮向太后行禮。禮畢,皇帝御太和殿,王公百官上表慶賀皇帝大婚。皇帝頒詔,將大婚盛典曉諭天下。女眷如公主、福晉、命婦等則至坤寧宮向皇后行禮,以示祝賀。這天,皇帝在太和殿舉行盛大筵宴,宴賞皇后之父及其男性族人,王公百官均與宴;皇太后在慈寧宮賜皇后之母及其女性親屬宴,公主、福晉、夫人和大臣命婦等與宴。大婚禮後,皇后從東、西六宮中選擇某官居住,是為“本宮。

7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煩擾漢朝60多年,讓劉邦、劉徹頭疼的問題,董仲舒用4個字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