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皇帝下葬後,最後一位工匠是怎麼出來的

在我國,由於歷史原因,生死一直都是一件大事,更何況古代的帝王家呢,不僅對墓葬的規模,埋葬地方的風水有極大的講究,而且為了防止墓穴被後世所盜,更是設計了重重機關。但是為了防止墓穴裡的機關被洩露,建造墓穴的最後的工匠會怎麼呢?

大多數情況下,他們會有三種結局:

一種是比較倒黴的,他們最後會成為皇帝的陪葬品。

一般情況下,皇帝很早就開始修建自己的陵墓,他們生前住的是皇宮,死後也要住地宮。為了死後也能享受榮華富貴,地宮中會有大量陪葬的奇珍異寶。為了防止工匠們將墓穴的機關洩露出去,墓穴遭到後人的破壞,最後,這些工匠會在最後成為陪葬品,和這座墳墓一起深埋地下。例如在秦始皇死後,那些工匠便遭了秧,成為了秦始皇的陪葬品,《史記》中有這樣的記載:"葬既已下,或言工匠為機,臧皆知之,臧重皆即洩。大事畢,已臧,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臧者,無復出者。"還有,在《資治通鑑》中也記載的關於南朝時期齊國齊獻武王死後將修墓和參與下葬的工匠盡皆殺死的故事。"甲申,虛葬齊獻武王於漳水之西;潛鑿成安鼓山石窟佛頂之旁為穴,納其柩而塞之,殺其群匠。及齊之亡也,一匠之子知之,發石取金而逃。而且像這樣命運的工匠不在少數,像這樣做法的統治者還有很多,比如秦二代胡亥,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慈禧太后等。

二是比較幸運的活了下來但人身自由遭到了約束

在我國古代,手工業工作者也分為體制內的和體制外,也就是官營和民營,當官府人手不夠時,便會招募民營手工業者。面對修建陵墓這樣浩大的工程,肯定需要大量的人手,如果讓這些工匠全部陪葬,肯定會動亂民心,動搖統治根基,這是統治者便會仁慈一點,手下留情,將陵墓的主設計師和主要負責人殺掉,其餘的這些工匠便會被集中到一個地方,統一管理,並且有重兵把守;或者被髮配到邊疆,為祖國守土戍邊。雖然日子過得不是太好,但很慶幸,保住了一條小命。並且,在天順八年的時候,英宗朱祁鎮廢除了陪葬制度,並且由於明朝兩代皇帝的堅持,這一習俗才慢慢減少。

三是非常幸運的,不僅保住了性命,還有充足的人身自由

有這第三種結局的工匠可謂是非常幸運的人了,但這第三種結局也分為好多種情況呢!1、要靠古人聰明的大腦,古人的智慧可是不容小覷的,隨著技術的進步,這些工匠設計出了一種特別的門,就是用一塊巨石把墓門從裡面封住,這就是小說中常說的"自來石"。當撤到墓門外的工匠們關閉墓門時,自來石藉助本來的重量,緩緩落下、慢慢降低,直到頂端與墓門上鑿出的槽口對接,最後墓門嚴絲合縫關閉。巨大的自來石就這樣自動頂在墓門內,此時,墓葬基本就很難開啟。例如光緒皇帝的地宮崇陵用的便是自來石。2、還有的就是工匠們知道自己要陪葬的結局,便偷偷給自己留了一條通道,以便逃命。3如果他們再幸運一點,遇到一個完全的好皇帝,他們不僅不用死,也不用被約束,更沒有繁重的勞役。例如周太祖郭威,在得知自己不久於人世時,才開始修建自己的陵墓,並且要求一切從簡,陵墓像普通人家一樣,也不害怕被盜,所以那些修陵墓的工匠就逃過了一劫。

石精鬼棺:石精所制的鬼棺封閉甚嚴,而且非比尋常棺槨,陰氣極重的"石精",雖然被視為不祥之物,但其特有的陰涼屬性,能極其完好的儲存屍體原貌。

落石:流行於唐及之前,一經觸動,墓道及墓頂巨石墜下。

暗弩:流行於唐及之前,一經觸動,墓室中的隱匿處便會射出弩。

流沙:古墓中機關,一經觸動,機關開啟,大量砂子衝入掘丘者所在,將掘丘者活生生埋掉。

相信小夥伴們也經常在影視作品中看到這些場景吧,有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呢!

在皇帝下葬後,最後一個工匠怎麼出來?這是一個沉重的問題,面對死後那些莫須有的想象,自古以來有多少無辜的人因此而喪命,這是一種殘忍的制度,而這也有當時的時代背景所影響,是我們無法改變的。難道殺了工匠陵墓便不會被盜了嗎?然而,從今天的答案來看是否定的。說起盜墓,就不得不提起曹操,他可是盜墓的祖師爺,為了解決軍隊後勤的補給問題,就專門組建了一個盜墓的部隊,並且發明了很多專業工具。面對曹操,那些統治者的陵墓算是白建了。幸好,在今天,這種制度結束了,這更應該引起我們的深思。

27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二戰時兩面派的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