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作為春秋時期的常任霸主,很多人瞭解最多的是晉文公,但是作為晉國前期的國君,晉文候也是個很有作為得君主。
晉文候(公元前805年―公元前746年),名叫姬仇,是西周末期的晉國國君,父親是晉穆候,晉國是周王室最親密,最有力的支持者,晉穆候七年,當時的天子周宣王命令他率領大軍討伐條戎,結果沒打過人家,戰敗了,晉穆候就覺得這事太丟人,恥辱呀,連個蠻族都幹不過,丟臉呀!心裡總有一口氣不舒坦,恰好這一年他的王后姜氏給他生了個兒子,於是他就給自己兒子取名叫“仇”,立為太子,表示自己忘不了敗給條戎的恥辱,將來一定要報仇。
晉穆候二十七年,晉穆候死了,本來應該太子姬仇繼位,但是他的叔叔,晉穆候的弟弟殤叔篡位做了國君,沒辦法姬仇只能逃出晉國,被自己叔叔篡了位,姬仇當然不幹了,他跑到鎬京去找當時的天子周宣王主持公道,您看我叔叔篡位了,破壞了宗法制,您要管一管呀。
這個時候的周宣王已經垂垂老矣,年紀大了,也不太想管事,再加上西周這個時候已經開始衰落,晉國作為周王室的有力支持者,殤叔本人當年經常跟著晉穆候跟隨天子征戰,都是老熟人,而且已經篡位了,木已成舟,以後還需要晉國支援,權衡利弊之下,姬仇這個流亡太子就沒有什麼價值了,於是周宣王就不管這個事情。
周宣王得無視讓姬仇心涼呀,有你這麼當大哥的麼,自己定的規矩跟放屁一樣。不過姬仇還是一個性格堅韌的小夥,他也不氣餒,默默的積蓄力量,等待時機,終於四年之後機會來了,他聯絡自己在晉國內部的支持者,裡應外合回到晉國,突襲殺了自己叔叔,奪回了國君之位。
至此,晉文侯才正式登位。
晉文侯十年,當時的天子周幽王不喜歡自己的太子姬宜臼,反而更喜歡自己寵妃褒姒所生的小兒子姬伯服,於是他便廢了太子,立小兒子姬伯服為太子。
這下姬宜臼不幹了,說好的嫡長子繼承製,怎麼還把自己給廢了吶,不行,就是親爹也不行。於是姬宜臼就去找了自己的外公申國國君申侯,這申侯一聽也是氣的不行,把自己外孫子廢了,這不是打自己的臉嗎?於是申侯聯合北方犬戎部落進攻周王室。
攻破西周都城鎬京,殺死了周幽王和姬伯服,國不可一日無君,更何況是天下共主周天子,在擁立誰為天子的意見上諸侯們分為兩派,一派根據嫡長子繼承製擁立太子姬宜臼為王,史稱周平王,另一派諸侯認為姬宜臼勾結犬戎,殺害自己親爹,禽獸不如怎麼能當王吶,擁立周幽王的弟弟姬餘臣為王,史稱周攜王。
於是很神奇,諸夏大地上竟然出現了二王並立的局面。
這個時候晉國作為天下最強大的幾個諸侯之一,而且還是姬姓諸侯,晉國選擇支援誰,誰的王位便能坐的穩。晉文侯權衡利弊之後選擇了支援周平王,為啥選擇支援周平王呢?
這個首先周平王得位不太正,畢竟是殺老子得來的,名聲不好,位子不穩,而且支援周平王的是鄭武公,秦襄公這些實力不咋地的諸侯,尤其是秦國,當時的爵位還是個大夫,連諸侯都算不上,所以周平王這邊論實力是不如周攜王的,這個時候晉文侯選擇支援周平王無異於雪中送炭,周平王肯定會更加倚重晉國。
犬戎為禍,鎬京都成了廢墟,關中地帶徹底殘破,沒法待了,哪天犬戎再打過來說不定大周又要亡了。於是晉文侯帶著諸侯護送周平王東遷洛邑,讓周平王有了一個安穩的家。
既然已經選擇支援周平王,那另一個周攜王晉文侯肯定是不承認的,晉文侯二十一年,他率兵突襲殺死了周攜王,這下天下就只有一個王了。
遍觀整個春秋歷史,幹掉周天子的諸侯,估計也就只有晉文侯這一個牛人了。
親自護送自己東遷,還幫助自己幹掉了最大的敵人,周平王那個感激呀,特地命人寫了一篇《文侯之命》,嘉獎晉文侯匡扶周室,再造大周的功績,稱讚他是周公在世,是輔佐社稷的賢臣。
總之這個時候的晉文侯很牛逼,可以說是一言能決定天子,大權在握。
當然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晉文侯得到了輔佐天子,代王征伐的大權,從此晉國可以打著天子的名義,名正言順的消滅其他諸侯,擴張疆土。
正是在晉文侯的帶領下,晉國開始開疆拓土,實力逐漸增強,為以後晉國稱霸中原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