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建立大順政權,隨後李自成開始進軍北京,一路上是勢如破竹,各地是望風而降,也就是在山西代州遇到總兵周遇吉的拼死抵抗,稍微拖延了些許時間,到了三月十九,李自成徹底攻克北京城,崇禎帝也在一片悽風苦雨之中,選擇了在煤山自縊身亡,明朝遂亡。

在李自成進軍北京的短短一兩個月時間內,崇禎帝可謂是想出了各種各樣的方法,考慮過南遷,最終不了了之,然後又是派大學士李建泰代其出征,又是“徵天下兵勤王”,可謂是想盡了一切辦法。

當時崇禎帝面臨的問題不只是北京缺兵,像京城三大營缺員嚴重,還是武備積馳,戰鬥力很低,而且更是缺錢,根據史料記載,在三月八日,崇禎帝曾問戶部左侍郎“帑金幾何”?回答是“八萬”,正所謂打仗打的就是後勤,打的就是經濟,再說直白點,如果你連錢都沒有,連軍餉都發不出去,又有誰會替你賣命呢?很明顯面對當時的困局,崇禎帝這點錢根本不夠看。

於是崇禎帝想到了一招,就是早在二月份下令文武百官,還有外戚勳貴及其太監捐款,當時規定捐三萬兩銀子為上等,當然也不是白捐,像太康伯張國紀(明熹宗天啟帝張皇后之父)輸至二萬,因此是“進爵為侯”。

但整體來說,不論是官員,還是外戚亦或太監,都是捐款極少,可謂是一個比一個演技好,都是哭窮裝窮,都是演技派。

崇禎帝讓當時可稱第一外戚的國丈周奎帶頭捐款,周奎是個吝嗇鬼,崇禎帝派去太監徐高軟磨硬泡說了半天,他勉強說自己捐10000兩,崇禎帝感覺太少了,下令讓他捐20000兩,周奎又開始耍小心眼,求助於女兒周皇后,周皇后感覺有這麼個爹也挺丟臉的,但是又無可奈何,於是拿出來5000兩私人積蓄補貼給父親周奎,但萬萬沒想到,周奎把這5000兩扣了2000兩,只上交了3000兩,還真是個雁過拔毛的高手。

在周奎的“良好”帶頭之下,文武百官、外戚、太監開始紛紛裝窮,也就是太監中極少數諸如曹化淳等人捐了三五萬兩,其他大部分都是捐個幾十幾百的,最後捐款數量只有20萬兩,崇禎帝靠大臣捐款來解決軍餉缺乏的如意算盤是落空了。

而歷史是諷刺的,李自成進入北京以後,開始大搞追贓助餉,其中國丈周奎被抄出的家產有52萬兩之多,還有很多奇珍異寶,而最後的追贓總數是“7000萬兩”,其中勳戚者佔十分之三,內侍(太監)十之三,百官十之二,商賈十之二,再對比之前文武百官捐款的20萬兩,簡直是太諷刺了。

那麼號召百官捐款,以解國庫空虛軍餉不足的燃眉之急,可以說是崇禎帝最後的救命稻草了,不然沒錢誰替他賣命呢,但是既然下面捐款不積極,以至於崇禎帝最後落得一個淒涼自盡的下場,為什麼他不抄他們的家,採取非常手段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一個在於崇禎帝是明朝的末代皇帝,一般來說,王朝的末代皇帝對於國家的控制力已經很弱了,甚至很多皇帝都是傀儡天子,雖然相對來說,崇禎帝是歷代亡國之君中權力最大的皇帝,但即使如此,他對於朝廷的控制其實也很低。

他在繼位之初,看似剷除了魏忠賢,並且大力打壓閹黨,但實則是借用文官集團的力量,結果卻是打破了天啟帝留下閹黨和文官集團互相牽制的格局,而文官集團沒有閹黨制約,崇禎帝也駕馭不了,看似親政成功,實則並沒有真正的掌握大權。

像崇禎十一年,盧象升抵禦清軍時被太監高奇潛和大臣楊嗣昌合夥為難,看似總督天下援兵,實則只有五千老弱病殘,結果是慘烈戰死,隨後高起潛和楊嗣昌又謊報軍情,使得崇禎帝一直被矇蔽,都不知道真相,直到楊嗣昌死後,朝廷才贈盧象升太子少師、兵部尚書,賜祭葬,並且撫卹其家人。

由此可見崇禎帝對於朝廷的控制力有多弱,而且明朝亡於崇禎十七年三月,崇禎帝在二月讓大臣捐款,在當時對朝廷的控制更是落至低谷,像他號召天下兵馬勤王,並且親自點名了幾位大將,結果是隻有唐通率領八千人前來勤王,其他將軍,諸如左良玉是一直拖延拒不發兵,一直等到北京被攻破都沒有發兵,還有山東總兵劉澤清則是謊稱墜馬受傷,拒不奉詔,眼看著北京淪陷。

我們再看看明朝的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這位開國皇帝為人詬病的是清洗功臣,一般來說開國皇帝,尤其是像朱元璋這種布衣出身,白手起家打天下的開國皇帝,對於朝廷的控制可以說是很強的,但即使如此,朱元璋清洗功臣也是分幾次,並且都是有著正當理由的。

而崇禎帝對於朝廷控制力本來就弱,更何況是在國家滅亡前一個月,連號召天下兵馬勤王,都只有一個將領前來,都有些眾叛親離的蕭索之感,這時候即使大臣不積極捐款,他也不敢大規模抄家,不只是因為師出無名,而且他的統治已經到了崩潰邊緣,他沒有別的選擇,還要依靠這群大臣抵禦李自成的軍隊,可以說這是他的統治根基,雖然這個根基很鬆散,但他要是真大規模抄家,都不用等李自成進京了,自己就先被這群大臣給造反殺了。

二是崇禎帝沒有這種魄力,他並沒有破罐子破摔的決心。

崇禎帝殺魏忠賢,看似很有魄力,其實更大原因在於閹黨與文官集團已經對立到不死不休的狀態,所以他借文官集團順利剷除了魏忠賢。

其實就崇禎帝在位17年來看,這位皇帝的能力其實很平庸,更是缺乏魄力,別的不說,像李自成進軍北京之際,崇禎帝是猶猶豫豫的,竟然在南遷這種事情上做不了決定,以至於不了了之,而且連派太子前往南京的魄力都沒有,指望這種皇帝,讓他大規模抄大臣的家,很明顯是不現實的

最後再說說明朝都要亡國了,為什麼文武百官、外戚、太監大多都不願意積極捐款共渡難關呢?

難道他們不知道覆巢之下無完卵嗎?不知道唇亡齒寒嗎?不知道國家如果滅亡了,留著再多財富又有什麼用呢?

其實這些道理,普通老百姓都知道,更何況這些統治階級的人呢?

但問題關鍵在於明朝已經爛到了根子裡了,國家養士二百多年,最終換來的不是忠心耿耿的大臣,而是一群以自己利益大於國家的蛀蟲,他們可不在乎明朝的死活,都爭相等待著明朝滅亡,以做李自成的大順政權這個新朝的從龍之臣。

所以李自成進入北京以後,殉國者很少,而積極投降者卻大有人在,以至於南京的兵部尚書史可法對此都痛心疾首的說道:“在北諸臣死節者寥寥,在南諸臣討賊者寥寥,此千古以來所未有之恥也”。

不過他們遇到是不按套路出牌的李自成,雖然一般來說新朝初立,尤其是沒有統一全國的時候,肯定會對前朝舊臣優待,並且維護其利益,以示新朝大度氣象,但李自成並沒有這麼做,反而是開始大規模追贓助餉了,而這些大臣當然是自食惡果了。

不過他們的幸運在於李自成沒多久便敗退北京,入關的大清政權深諳統治之道,對前明大臣優待,並且維護其利益,於是先前賣主求榮又慘遭追贓助餉的大臣們又一次找到了求榮物件,紛紛投降清朝,都說吳三桂是三姓家奴,其實明末的大多數大臣又跟三姓家奴有什麼區別呢,眼睜睜坐視明朝亡國,明朝滅亡後,先是降了大順政權,又是降了大清政權,早就將苦讀的聖賢書拋之腦後,簡直是滑稽搞笑至極。

18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用青春賭慘了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