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元康之世谷一石僅五錢蓋史氏溢辭 (總第九十五)

《資治通鑑》裡最具鑑戒意義的這些事兒

《資治通鑑.漢紀》十七中稱:漢宣帝元康時期,糧食連年豐收,稻穀每石賣價僅五錢。並把這個現象記錄為“祥瑞”。

什麼?稻穀每石有十鬥,賣價僅五錢?還祥瑞?

這是司馬光對漢宣帝時期的溢美之詞。或有可能在當時,偶然有那麼一個郡或縣的糧食滯銷,運輸不能暢行,區域性谷賤,而當地郡守或者縣令毫不節制地宣洩穀物之賤,而讓人誤以為真是如此。

一個農人從事一年的耕種,即使是農藝最高超的農人,所能收穫糧食到五十石,衝頂了。然而,根據司馬光的說法進行換算,他一年到頭辛苦耕種的收成以五十石計,僅能折算成二百五十錢;即以商人發了大財,月均收入超過五萬錢,用以收購儲藏糧食,按五錢一石,那就是一萬石。而一石十鬥,需多大的庫房去蓄藏啊!果真如此的話,還會有人不辭勞苦,留在那被太陽曬得人脫皮的南坡水田裡幹活? 金錢和糧食,事關生死,無一不是人民生存之命脈。假使,當年農人有婚喪之事,只需稍微開銷,其耗費就會達百錢之上,照司馬光的演算法,這個五十石收成的農人倉庫裡,存糧為此就已經空掉了二十石有餘,如此,一旦遇上荒年,百姓之家屆時不餓死於饑荒的,能有多少呢?

一個農人從事一年的耕種,即使是農藝最高超的農人,所能收穫糧食到五十石,衝頂了。

所以,政通人和的社會里,一個有心以養民為政的地方官員,平時一定會注意有可以大量儲存以備荒年的倉庫,平價收購農民糧食,防止穀賤傷農;有能夠平抑物價,保護農耕的措施,以便應付突如其來水旱之災,使遠近災民都能消除災年帶來的危害,確保他們能維持最低的生存需求。

很簡單的道理,官員們能夠以寬厚的心態幫助人民得以生存,就能夠讓他們劫後餘生,再繼續從事農業生產,人民才會安居樂業。自漢代以後,“腐儒”在對待農夫時,一副目不斜視的樣子,自以為清高,認為黎民百姓只要有糧食能夠填飽肚子,就沒有什麼不會滿足的。以這種心態治理國家,會去考慮多數人還沒有衣穿,沒有被蓋;會去考慮人民還沒有油鹽、乳酪、菜蔬和肉食等物資能夠豐富他們的餐桌;會去考慮他們正缺醫無藥,沒有能力養老防病;會去考慮他們沒有必要的農具和生活用具,以確保農耕和正常的生活秩序嗎?

“腐儒”在對待農夫時,一副目不斜視的樣子,自以為清高,認為黎民百姓只要填飽肚子,就沒有什麼不滿足的。

如今我們若是還能請教一下尊貴的司馬先生就好了,問題當然會是:谷賤必傷農,何以祥瑞?若你泉下有知,拍拍良心,由你來擔當全體人民的民生責任,你勝任得了嗎?

圖片來自360開放圖片庫

14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從《上陽賦》談歷史上的九錫之禮究竟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