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召公治國,輔政,建立了巨大功績,而他最為世人所知的事蹟卻是他是燕國的始祖。
史記《燕召世家》稱“武王克殷、封召公於北燕”,“(召公)以元子就封,而次子留周室,代(世)為召公”。
真實的歷史是,召公以元子就封燕國,並不是開始於武王克殷,當時,對於北京地區,周武王只“未下車而封黃帝之後於薊“。
此後十年,成王初期。
武王伐紂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確切地說,武王是這個時代的設計者,對周的版圖、建都地址等提出了宏偉的構想。畢其功者周公,對北疆的開拓則歸功於召公。周之建燕,實在是一場戰爭,是召公駕戰車平叛,又經過艱苦的談判,“啟以商政,韁以周索”的結果。
武庚叛亂,成王親征,武庚被殺後,其子殷葺(也就是殷紂王的孫子)向北奔投靠玄鳥族的誕生地,也是最為忠實於商朝的燕國。
殷葺是武庚碌父的兒子,殷紂王的孫子,也就是商王族的大子,對殷商貴族有一定號召力。
殷葺之北竄,成為了周王朝在北方的隱患,由此成王必須繼續北征,詔令已經被封在燕地的召公參加了追擊殷葺、開拓北疆的戰事。
餘簋銘文反映了成王北征,令召公出徵的史實。
“王伐汞子葺,又氏(厥)反,王
降徵(徵)令於大(太)保,大(太)保克
芍(敬)亡盥(遣),王永大(太)保易(錫)休
餘土,用茲(茲)彝對令(命)”
這段銘文的意思是:殷葺突然造反,周成王要親征討伐殷葺。下詔給太保姬奭,姬奭接到詔書後,及時地趕到戰場,周成王為此延續了對太保的封賜。
從已經掌握的歷史看,成王並沒能到達燕地,而召公是到了自己的封地了。
當時,召公進軍的速度很快,每日開闢新的疆土達到百里。
《詩·大雅·召曼》稱“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闢國百里。”
召公進軍的路上都曾經是殷商的封國,遺民,或者土著的部落邦國。特別是燕國,是商朝忠實的諸侯國,而且召公還了解到,這個燕國和商族是同一祖先,帝俊,又稱“帝夋”、帝嚳,也就是燕子的後裔。是商族的宗親酋邦國。
那麼,召公為什麼進軍如此之快呢?
召公在箕子的輔佐下,率領由周軍、歸順的殷商部隊組成的軍團,順著太行山東麓,一路北進。
但是,他們並沒有追擊捕獲到殷葺,有一派人就考證,這個殷葺帶領殷遺民一路北逃,渡過拒馬河到了燕國,得到了充足的補給,又一路向北,渡過了永定河,穿越了軍都山,燕山,沿著渤海邊進入了東北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