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多·伊麗莎白·蓓兒是英國第一個著名的非洲血統貴族。她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肯伍德度過,那是她的伯父和監護人,曼斯菲爾德伯爵一世的莊園,他同時也是英格蘭和威爾士最高級別的法官。但是黛多·伊麗莎白·蓓兒是誰呢?她是如何躋身18世紀英國的上流社會的呢?
黛多·伊麗莎白·蓓兒的故事,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故事。蓓兒的母親是奴隸,父親是英國海軍軍官。她很小的時候就被帶到英國,由親戚們以貴族的身份撫養長大。然而,儘管她的一生可能令人陶醉,但她一生都被迫面對因她的膚色和私生子關係,而受到的歧視。
黛多·蓓兒(Dido Belle)生活在英國廢奴運動早期,曼斯菲爾德勳爵(Lord Mansfield)是幾宗著名的與奴隸有關的案件的法官。透過她作為秘書的職責,她可能知道一宗大屠殺中發生了什麼——一艘奴隸船上的大規模屠殺的可怕案件。這些影響她一生的事件,使她成為當代的偶像,並引發了一股廢奴主義的支援浪潮,並最終導致世界各地被奴役的人,獲得解放。
她的故事因一幅獨特的肖像而曝光這幅曾被認為是約翰·佐芬尼所作的肖像畫,顯示了伊麗莎白·蓓兒和伊麗莎白·默裡夫人在一起。在18世紀,有色人種女性,被描繪成像貝爾這樣的畫像風格是非常罕見的。通常被作為“花瓶”新增到畫面中的白人旁,而且從來不會直視畫家。而且他們也從來沒有比主角更高過,而這幅畫中,蓓兒明顯比默裡夫人略高,並直視前方,而且畫中的默裡夫人還向蓓兒伸出了一隻手。
至於蓓兒的姿勢(以及她的頭巾),有理論認為,畫家是想讓她更“印度化”。她的父親曾在印度工作過一段時間,而她用手指著自己的臉頰的姿勢,非常像克里希納的一尊雕像。
2013年的電影《美人》(Belle)講述了蓓兒的一生,該片導演阿瑪·阿桑蒂(Amma Asante)說:“這幅畫顛覆了傳統,顛覆了18世紀關於肖像畫的一切傳統。”如今,它懸掛在蘇格蘭珀斯的司康宮。
她可能對廢奴史上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案例,很熟悉宗氏保險案(也被稱為宗氏大屠殺)是18世紀最著名的,與奴隸有關的案件之一,蓓兒的監護人曼斯菲爾德勳爵(Lord Mansfield)是監督此案的法官之一。
最初是一艘荷蘭奴隸船,隨後“宗”號被英國人購買。1781年,它被用來運送442名非洲奴隸到加勒比海。然而這艘船導航失誤,越過了牙買加,而且產生了飲用水嚴重短缺的問題。船員們聲稱,為了拯救這些“健康”的奴隸,那些生病的奴隸會被扔出了船外,一共有132人。在英國,法律案件非常簡單:奴隸船的船主起訴他們的保險公司,因為保險公司拒絕賠償船主眼中的“貨物”。
案件中使用的語言,是18世紀人們如何看待非洲奴隸的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例子:“黑人是商品和財產,因此指責這些人殺戮是瘋狂的。這就好比有人把木頭扔到海里去了。”
當時,蓓兒是曼斯菲爾德勳爵的秘書,可能接觸過有關此案的檔案和信件。在2013年的電影《美女》(Belle)的情節中,她積極參與其中,然而,歷史學家無法知道她在這起案件中,究竟扮演了什麼角色,或者她是否真的扮演了什麼角色。
最初的要求最終被撤銷,儘管保險公司要求重新審判。不過一旦這個案件開始流傳,它點燃了火花,為廢奴運動提供了重要的燃料。
作為一名法官,曼斯菲爾德勳爵做出的裁決,受到廢奴主義者的歡迎曼斯菲爾德一世伯爵,是英國最高法院首席法官,是英國最有權力的法官。1772年,他主持了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案子,一個名叫詹姆斯·薩默塞特的逃跑奴隸的案子。他規定奴隸主對逃亡到英格蘭的奴隸沒有管轄權(也不能違揹他們的意願,將他們從英國的土地上趕走),這使薩默塞特成為一個自由人。
雖然奴隸制度在國外也有實行,曼斯菲爾德勳爵卻不願在自己的國土上看到這種情況。這一裁決被認為是廢奴主義者為結束奴隸貿易而鬥爭的關鍵時刻,許多人認為,他的反奴隸制觀點是受到他侄女蓓兒的啟發。
她被當成家人一樣對待,但只是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候儘管作為英國最上層的一員,過著奢華的生活,但她在家裡的地位卻很複雜。曼斯菲爾德勳爵的後裔威廉姆•默裡說:“她受到的待遇和其他家族成員一樣——然而也只是和家族成員在一起的時候。當有客人進來的時候,就很尷尬了。”
當家裡有客人的時候,蓓兒不會和其他人一起吃飯。然而她的地位很高,不能和僕人們一起吃飯,但又不足以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吃飯。不過,她經常在晚飯後,和大家一起喝咖啡或在莊園裡散散步。
她和另一位家庭成員的女兒,一起長大1766年,蓓兒被帶到曼斯菲爾德勳爵家,她和另一個同樣失去母親的年輕女孩在一起。伊麗莎白·默裡夫人在肯伍德長大,她的父親是曼斯菲爾德勳爵的堂兄,曾擔任駐奧地利和法國的大使。
曼斯菲爾德夫婦認為,蓓兒會是伊麗莎白的好玩伴,兩個女孩在成長過程中關係密切。他們還被認為是一家人,但是他們每人得到的津貼卻各不相同——蓓兒每年得到30英鎊,伊麗莎白每年得到大約100英鎊。
曼斯菲爾德勳爵和夫人從未有過親生的孩子。而貝爾和伊麗莎白作為他們所認識的唯一的孩子,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她們。
她在曼斯菲爾德勳爵家,扮演著不同尋常的角色蓓兒在肯伍德的角色,在當時是不尋常的。她是家族的一員,據說與她的伯父曼斯菲爾德勳爵關係非常密切(一些貴族同僚對此表示不滿)。她在家裡有很多責任,包括管理莊園的奶牛場,和家禽飼養場。她還擔任曼斯菲爾德勳爵的秘書,而這項工作通常由一個男人來完成。
1784年曼斯菲爾德夫人去世後,蓓兒繼續住在肯伍德,並照顧她的伯父,直到他在1793年88歲去世。
她母親去世後,她被帶到英國蓓兒於1766年被帶到英國時大約五歲。她一直和母親瑪麗亞·蓓兒(Maria Belle)生活在一起,直到她去世。她的父親是一名海軍軍官,不能獨自照顧她的女兒,所以他向人脈很廣的家人尋求幫助。他說服了曼斯菲爾德伯爵一世收留了他年幼的女兒,為她提供保護,使她過上了舒適的生活。
她是一個奴隸和一個海軍軍官的孩子在18世紀的英國,蓓兒不僅作為一名黑人女性受到偏見,而且還是一個私生子。她的受洗記錄中只提到了她的母親,一個名叫瑪麗亞·貝爾(Maria Bell)的奴隸婦女,而沒有提到她的父親約翰·林賽爵士(Sir John Lindsay),他是一名英國海軍軍官。歷史學家指出,目前尚不清楚這種關係是否是雙方自願的。不過兩人有可能是在琳賽劫持了一艘奴隸船後相遇的,當時瑪麗亞是船上的一名乘客。
根據歷史記載,1764年,瑪麗亞陪琳賽去了佛羅里達州的彭薩科拉,當時她只有三歲。1772年,琳賽最終在鎮上給了瑪利亞很多禮物,並在一份檔案中給予了她自由。
她父母可能在佛羅里達,住過一段時間西佛羅里達大學的考古學家馬戈·斯特林菲爾德認為,18世紀的佛羅里達人,對待不忠的態度要比英國人寬鬆得多。美國和加勒比海地區被視為邊境,一些規則在那裡不適用。因此有可能在他們戀愛的早期,約翰·琳賽和瑪麗亞·蓓兒住在佛羅里達州的彭薩科拉,至少當琳賽沒有在海上的時候。
在接受《每日電訊報》採訪時,斯特林菲爾德說:“對於生活在邊疆的男人來說,和妻子以外的女人在一起,是很平常的事。”瑪麗亞·蓓兒“在這裡可能有和她處境相似的女性朋友。”
她是英國數千名混血兒童中的一員蓓兒生活的許多方面,都是獨一無二的,但她遠非18世紀倫敦唯一的有色人種。在她1761年出生的時候,估計有1萬名黑人居住在這座城市,還有數不清的混血居民。
她後來的生活並不為人所知,但她確實結了婚,有三個孩子1793年曼斯菲爾德勳爵去世時,他給蓓兒留下了一筆可觀的遺產,並在遺囑中明確表示,她是一個自由人。他去世五個月後,蓓兒搬出了肯伍德,嫁給了約翰·達瓦尼爾。從那以後,她的生活細節就變得模糊起來。歷史學家知道的是,她有三個孩子,41歲時“自然死亡”。據報道,她埋葬的墓地已經轉移,今天沒有人知道她墳墓的新位置。
電影《美女與野獸》在講述她的故事時,做了幾次自由發揮《美女與野獸》的編劇們概括了蓓兒的生活,但就像好萊塢通常的情況一樣,他們的創作有很多改變。其中一個變化涉及到蓓兒的丈夫。在電影中,她未來的丈夫是一名法律系學生。
最大的改變是蓓兒參與了一宗保險案,她的叔祖父以法官的身份監督此案。在電影中,這個案件激勵蓓兒積極投身於廢除奴隸制的鬥爭中。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她是否積極參與審判是值得懷疑的,也沒有證據表明,她成為了廢奴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