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是儀,三國時吳國大臣,在那個人命如草芥的年代,是儀活到了八十一歲,壽終正寢。

一個大臣,不管是哪個朝代,尤其是在亂世,能活到壽終正寢,而且還是高齡壽終,是很不容易的。

那麼是儀有什麼能耐不受到孫權的猜忌還能夠活到這麼大歲數呢?咱們來看一看他的為人就知道了。

1.遠離兵事

古代亂世,底層人要想出人頭地,最簡單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從軍打仗,建立軍功,太史慈臨終前曾慨嘆:“大丈夫當提三尺之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他臨死還遺憾自己沒有能建立一番功業呢。這種想法其實也是大多數武將、文臣共有的想法,不說關羽、張飛等本身就是武將出身,像魯肅、顧雍、司馬懿等本是文人出身,也都身履軍事,亂世之中,拳頭大、有士兵,就是腰桿子直、有底氣,所以哪怕文臣也需要帶兵打仗,建立軍功威望。

可是是儀卻與眾不同,他曾和呂蒙一起偷襲關羽,這才有關羽敗走麥城,事後他因軍功拜為忠義校尉。後來,孫權想再授給他兵權,成為鎮守一方的大將,他“固辭不受”,他一生所為,不是統領大軍、衝鋒陷陣,雖然不免外出輔佐武將們東征西討、鎮守一方,但是最喜歡的事情是教授諸達官貴族“公子”讀書,並且監管諸官訴訟事宜。

遠離兵事,自然就遠離危險,雖然失去了威耀後世的機會,但是在後方反而更安全,君不見蕭何、李善長之流論開國之功居於第一位,卻其實更安全一些。

2. 忠正平和

孫權晚年多疑嬗變,當時典校郎呂壹得到了他的信任,而呂壹這個人是個徹徹底底的小人,他擅弄權柄,操縱國政,惹得很多人敢怒不敢怨,有一次呂壹誣告江夏太守刁嘉“謗訕國政”,,孫權聽後十分憤怒,馬上把刁嘉下獄,孫權讓司法官員調查呂壹是否說過這些話,這些被調查的大臣畏懼呂壹的威勢力,全都違心撒謊:“呂壹說過這些‘謗訕國政’的話。”只有是儀表示他並沒有聽聞過,孫權聽他這樣說,下詔嚴厲批評他,司法官員更是連日對他詰難盤查,呂壹從容應對道:“刀斧已經放到我的脖子上了,我還有什麼可為刁嘉隱瞞的呢?如果違心說謊,就是死後也是不忠之鬼。”於是不管怎樣威逼利誘,他都堅持原則,言辭不改,孫權於是放過了他,刁嘉也因此得到赦免。

是儀面對孫權,忠正不諂媚,孫權兩個兒子孫登和孫霸爭權,他也盡力勸孫權定下兒子們的名分,避免二子相爭,面對這樣的臣子,但凡是個頭腦清醒的君主,也會器重、重視,雖然不一定能引為親信,但是絕對值得依靠、信賴,而君主信賴,自然是作為臣子的保身之本,也正是因為他的忠正性格,才能一直受到君主的信任,“不大也不倒”。

3.無慾無求

名將武力強,有定鼎國家之功,但是反過來,武將“誤國”、“亂國”的也不在少數,所謂“能力越大,慾望越大”,但是慾望大的人,行為自然就過於乖張放縱,非保身之法。

是儀截然不同,他“不治產業、不受施惠”,屋舍夠大就行,財帛日常夠用就好,穿衣不必華美,吃飯不必精細,不像賀齊等人喜好奢侈靡麗,他家無儲粟,又好救濟貧苦,孫權有次去他家,特意嚐嚐他家的飯菜,吃完之後,對之嘆息,後來就賜給他良田豪宅,增加他的俸祿,是儀都辭讓不受。

這樣沒有名利心的人,心中自然寧靜,寧靜安詳無慾望,如此,就算不長壽,也肯定活得自在。

4.不說人壞話

這個應該是是儀的最重要的優點了吧,不說人的短處,自然就少了口舌嫌隙之爭,君不見多少人死就死在了這張嘴上,哪怕最好抨擊人的呂壹,上至將相、下至小吏,都受到他的譖言,唯獨對呂壹一無所言,這樣雖然有“老好人”之嫌,但是亂世生存,能活命就不錯了,能不違背自己的原則不做噁心的事情就更不容易了,難道還能對他太苛責嗎?

呂壹八十一歲得病而死,死前希望用素棺,一切從簡,這樣的一生,對於普通人而言,就是極致了吧?在亂世中,能有這樣的一生,也實在不容易了吧?總是該知足了吧!

20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58師配備了六門清末遺物德國克虜伯75毫米野炮與日寇決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