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安德羅波夫是蘇聯歷史上得到評價較高的一位領導人,他任內扭轉了勃列日涅夫後期的胡搞,發起改革試圖扭轉蘇聯的頹勢,也確實取得了效果,1983年蘇聯工業、農業總產值明顯增長,國民經濟效率指標提高,市場供應也有了明顯改善。

誰知當年起安氏健康狀況就迅速惡化,1983年春天以後安德羅波夫已很少露面,9月後,他病情惡化住進了醫院。1984年2月9日,安德羅波夫執政僅14個月後猝然離世。

安德羅波夫執政時間較短,但不少人感到那是“令人難忘的一年”,利加喬夫深情回憶道:“那時我們偉大的國家開始了新的方針,雖然健康留給安德羅波夫的時間很短,但是他在歷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跡,人民懷念他,尊敬他。人民接受了他的號召:多幹實事少說漂亮話。”

懷念歸懷念,選出繼任者是蘇聯的當務之急。

安德羅波夫在任時曾著力提拔培養了一批具有革新精神的年輕人,如戈爾巴喬夫、雷日科夫、利加喬夫、阿利耶夫等,但由於時間過短,他們還未成長起來站穩腳跟。

這時蘇共的第二書記是契爾年科,他代表著勃列日涅夫原來的一批親信勢力,如庫納耶夫、吉洪諾夫等,這些人已經年邁,思想守舊。

第二書記就是蘇聯二把手,在政治局內還有一批具有決定性權威的元老派人物,如國防部長烏斯季諾夫、外長葛羅米柯等。

他們對於讓老態龍鍾、平庸遲鈍的契爾年科來擔負國家重任並不滿意,但也感到這一批新人過於稚嫩,對他們能否控制局面,能否照顧元老人物的利益存有疑慮。

戈爾巴喬夫雖然年富力強,具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和較高的知識水平,但畢竟工作時間較短,沒有明顯的貢獻和成就。

而契爾年科雖不會有大的作為,但也不會引起大的動盪。

所以他們最終還是選擇了契爾年科,但也留了後手,給了戈爾巴喬夫特殊的關照。

烏斯季諾夫在擁護契爾年科當總書記的同時附帶提了另一個條件,即讓戈爾巴喬夫起二把手的作用。

他告訴戈氏說:“你幹吧,我已經同他們商量好了,由你主持書記處會議。”

契爾年科1911年出生在西伯利亞一個農民家庭,他的能力和履歷平平,發跡全靠勃列日涅夫提攜,是勃氏秘書、參謀、朋友、知己的角色。契爾年科長期在機關工作,從未經歷基層和地方領導工作的鍛鍊,缺乏各行業的基本知識和經驗。

而且這時他已73歲,老態龍鍾、體弱多病,才思平庸。契爾年科當選總書記時已力不能支,但他知道作為一個大國領袖,應當有所作為。於是他不得不依靠戈爾巴喬夫等新一代。

他讓戈爾巴喬夫主持書記處會議,有時還主持政治局會議。安德羅波夫親手建立的以雷日科夫為首的中央經濟部也仍然繼續工作,他們在戈爾巴喬夫的支援參與下,聚集了一批具有革新精神的專家學者,探討經濟改革的理論和試驗方案。

1984年,契爾年科還多次參加外事活動,準備和參加裁軍談判。這是作為國家元首不能缺席的,但很快他的身體就撐不下去了,給他準備的發言稿已念不成句子,到7月間已不得不休息住院。

9月,契爾年科重新掙扎起來工作,不久健康再度惡化,身體情況已不允許他再參加會議,連僅是出席都不行,在此期間,他的發言都由戈爾巴喬夫來作。

1985年3月10日,契爾年科在做了13個月總書記後終於病逝。

如何評價契爾年科,由於他執政時間太短,只被認為是個過渡人物。又因為他才能平庸,許多人認為讓他當選是個錯誤。

這些評價都有道理,但看待歷史人物不是非黑即白,契爾年科也有他的優點。

有人認為契爾年科在年高體弱情況下還出來擔任總書記職務,是他權力慾望太強,這種看法其實不完整。契爾年科是在戰友們勸說下才佔據這個職位的,以便不讓那些有可能改變力量對比的人上臺。

從個人品德上來說,契爾年科雖然依靠勃列日涅夫才得到高位,但他私德卻無虧。勃氏後期營私舞弊之事層出不窮,以契氏的地位,他只要使個眼神就能得到無數好處,但契爾年科卻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他的生活十分簡樸,也未給家人帶來什麼特權。在周圍風氣下,他能經得起誘惑且還保持著自己的影響,這是十分不容易的事。

戈爾巴喬夫在契爾年科班子裡能發揮作用,更離不開他的支援,契爾年科自己提不出什麼好的主意,卻能頂住一切壓力作出一個開明的正確決定,堅持提拔和依靠年富力強的戈爾巴喬夫來主持書記處活動,多做實際工作。在契氏擔任總書記的時間裡,戈爾巴喬夫的作用和地位是在不斷提升的。

契爾年科的悲劇,只是在於他在背後壓力下同意當選總書記,而且是在精疲力竭苟延殘喘的暮年。

從1980-1985年,這幾年對蘇聯來說損失巨大,1980年底柯西金去世,1982年1月蘇斯洛夫去世,11月則是勃列日涅夫,1984年2月安德羅波夫去世,12月烏斯季諾夫去世,3個月後又是契爾年科。

在現有政治局委員中,可以競選總書記的老人只有葛羅米柯和格里申,但他們也均已70多歲。

不到三年,蘇聯連喪三位總書記,國內外對於蘇聯的老人政治反映都比較強烈。

當時蘇聯社會上流傳著一個政治笑話:

召開大會時,主持人宣佈議程為:1、全體起立;2、把總書記抬進來;3、播音員宣讀報告。

看上去戈爾巴喬夫繼任是順理成章,但政治局在推舉治喪委員會主席時遇到了冷場,而根據通常的慣例,治喪委員會主席就是未來的總書記。

原因是“每一個人都想重新思考一下所發生的事情,權衡一下力量對比,進行政治磋商。”

事實上是,戈爾巴喬夫這時還有個對手:格里申。

格里申是保守派的代表,以立場強硬聞名,他也擁有支持者,而且他與葛羅米柯關係不錯,兩人都是“老近衛軍”,如果他們聯手,戈爾巴喬夫就未必能穩操勝券。

這時,改變天平的傾斜的砝碼出現了,他是切布里科夫,克格勃主席。

切布里科夫同時也是政治局候補委員,擁有大將軍銜,手握克格勃,他手裡掌握著政壇不為人所知的種種內幕。切布里科夫是戈爾巴喬夫的堅定支持者,眼見格里申有可能獲得提名,他挺身而出,向葛羅米柯揭發了格里申與貝利亞的關係。

貝利亞是斯大林去世後與赫魯曉夫爭奪最高權力的人,也是一時風雲人物,後在政治鬥爭中失敗被秘密處決。切布里科夫丟擲的證據讓格里申的提名希望就此化為泡影。

關於格里申,另外再多說一句,戈爾巴喬夫上臺後格里申很快失去職位,在1985年12月接任他莫斯科第一書記的人叫做葉利欽。

經過休會後,葛羅米柯首先站在了戈爾巴喬夫一邊,他帶頭髮言:“我考慮了很久很久,提議戈爾巴喬夫為總書記候選人...”

葛羅米柯的發言很有分量,改變了實力對比的天平。在次日的全會上,葛羅米柯剛講出推薦戈爾巴喬夫的話,會場就爆發了熱烈的掌聲,而且一浪高過一浪,經久不息。

葛羅米柯說:戈爾巴喬夫工作經驗豐富,表現出色,思想深邃敏捷,原則性強,文化學識水平高。總之,我們面前有一位在國家如此關鍵時刻對擔任這一職務當之無愧的人選。

葛羅米柯沒有念講稿,他這番話感情真摯,脫口而出,全場一致鼓掌透過。

戈爾巴喬夫事後回憶:當時我不禁心潮激盪,以往我從未聽到過對我如此讚許的言辭、如此崇高的評價。

戈爾巴喬夫當選,也意味著這批蘇聯的“老近衛軍”即將全部離開政治舞臺,他們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

利加喬夫認為,不論是契爾年科,或是葛羅米柯、烏斯季諾夫,這批老近衛軍在生命的黃昏時刻仍然表現出高度的義務和責任感。

在這個尖銳的、事關國家前途的大事上,沒有從個人的意願出發,或受討好逢迎者的影響。

在祖國處於至關重要的時刻,“老頭子們”捨棄了自己,捨棄了自己死後的利益,他們終究支援了戈爾巴喬夫。

以上,就是契爾年科與戈爾巴喬夫權力交接時的一些細節。

歷史地看,戈爾巴喬夫的勝利是自1983年起蘇聯由安德羅波夫—戈爾巴喬夫—雷日科夫直接串聯起來的經濟政策的自然結果,是蘇聯要求革新的勝利,是蘇共對社會要求的迴應。

無論怎麼看,當時戈爾巴喬夫都是中興蘇聯的不二人選,至於以後形勢如何發展,這是當時的人們所預料不到的。

(蘇聯歷史之八)

19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歷史的細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