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是個天下大亂的時代,而天下大亂也正是英雄輩出的時代。在明末硝煙滾滾的時代,既有文人的羽扇綸巾、運籌帷幄,也有武人的揮刀橫槊,勠力疆場。他們在歷史上都留下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讓後人驚歎和感慨。明末大將黃得功,就是這樣一個傳奇式的英雄。
一、少負奇氣,膽略過人
黃得功,祖籍合肥,開原衛人。明代軍制是衛所制,黃得功可能是衛所軍人出身。世代從軍報國,加上天賦的異能,使黃得功天生就戰場上的梟雄。
黃得功早年喪父,跟母親徐氏居住在一起。十二歲的時候,徐氏釀酒,黃得功聞到酒香,偷偷地喝了一大瓶,被徐氏發現。徐氏氣不打一處來,責罵黃得功,並要他賠償。黃得功面無難色,笑著說:“這容易!”
明末風雲突變,內有流賊馳騁中原,外有建州覬覦中原,不斷向南獵取,內憂外患不斷。明朝為了鼓勵軍人殺敵,立下優厚的賞格。黃得功拿著一把刀,混在出徵的行伍中,奮勇上前殺敵,砍下了兩顆建夷的頭,得到賞金五十兩,回來獻給母親。母親看到白燦燦的黃金大惑不解,黃得功說:“兒子償還給母親的酒錢。”清修《明史》記載黃得功:“少負奇氣,膽略過人”,從這件事可以看出來。
年少從軍的經歷,鍛鍊了黃得功的膽氣,提升了他驍勇悍戰的作風。崇禎九年,黃得功因功遷副總兵,分管京城衛軍,成為京城禁衛軍。
二、中原板蕩,叱吒戰場
明末天災不斷,荒歉連年,加之官吏貪婪兇殘,賦役繁重,陝西一帶爆發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義軍首領高迎祥戰沒後,主要以李自成、張獻忠二人繼續活動,當時人稱“闖獻二賊”,因為李自成繼承高迎祥的旗號,自稱“闖王”。中原動盪,正在酣戰之秋。
崇禎十一年(1638年),張獻忠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在河南、湖北一帶聲勢很大。黃得功奉旨帶領禁軍隨熊文燦到河南征剿農民軍,在光州、固州間與農民軍鏖戰,功“最”(史籍上書一個“最”,表示這個將領立的功勞最多,遠在他人之上。)
崇禎十三年,跟從太監盧九德在板石畈“剿賊”,迫降賊將革裡眼。
崇禎十四年,黃得功和王憲分兵駐守明朝鳳陽和泗州的祖陵,黃得功駐紮在定遠。此後黃得功跟張獻忠有過多次正面交鋒,幾次差點活做他。張獻忠當時正在攻打桐城,向黃得功招降,意思說我看你也是個將才,不如跟著老子幹,卻被黃得功呵斥。黃得功與劉良佐合兵,埋伏於鮑家嶺,一舉擊敗張獻忠的進兵,又追殺至潛山,差點活捉張獻忠。一次,追及獻忠,欲生致之,馬蹶,獻忠得逸去。又一次,和張獻忠僅咫尺之遙,張獻忠大聲呼求,不要殺我,黃得功說:“我想要你的頭!”張獻忠把輜重塞道,得以逃逸。明朝所以不能解決張獻忠,就是因為張獻忠十分狡黠,往往能死裡逃生,重振旗鼓。黃得功釋放被張獻忠裹挾的一萬多民眾,下令遣散回家。黃得功因功被崇禎帝封為靖南伯。
三、擁立福王,守衛重鎮
崇禎十七年,崇禎帝在煤山上吊。訊息傳到南方,士民一片驚惶。對於誰繼統,主要分成兩派陣營。閹黨餘孽馬士英以及大將高傑、黃得功、劉良佐、劉澤清,都主張立福王朱由崧,而史可法、錢謙益等東林黨則主張立潞王朱常淓,史可法指出朱由崧“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讀書、干預有司”七不可立,而朱常淓賢明。但史可法拗不過諸大將有兵有勢,最終朱由崧繼統,在南京稱帝,改年號為“弘光”。
黃得功是表態擁立朱由崧的諸大將之一,自然獲得重任,被弘光帝封為靖南侯,為防守江上的江北四鎮之一,鎮守滁州、和州。一起擁立福王的其他三個將領:高傑興平伯,鎮守徐州、泗州;劉澤清東平伯,防守淮安、揚州;劉良佐廣昌伯,鎮守鳳陽、壽州。滁州、和州,正是明太祖朱元璋渡江攻取南京前,一刀一槍創業發跡的地方,如今黃得功也要在這裡保衛勢將傾頹的大明。
論當時的形勢,四鎮理應協心合力,保衛江南。但四鎮之間卻反目成仇,為了擴充地盤,對鄰地虎視眈眈,都向吞掉對方。
高傑本來是“闖王”的部下,就十分覬覦黃得功的地盤。登萊總兵黃蜚將要赴任,黃得功和他同姓,兩人結為兄弟。聽說黃蜚赴任路過自己的地盤,黃得功親自帶領三百親軍,前往三汊河迎接。這件事被高傑知道了,半路埋伏精兵邀擊,打算火併黃得功,吞併他的地盤。
黃得功行至土橋,剛立營做飯,忽然伏兵齊起。黃得功見狀,上馬舉起鐵鞭,箭像雨點一樣射來,射倒了黃得功坐下的千里馬。黃得功飛身一跳,跳到別的馬上。後面有驍勇十七騎追殺黃得功,領頭舞槊直前,想要刺殺黃得功。黃得功大聲呼叫,反身而鬥,挾著他的槊把他摔倒,人馬皆碎。又向前殺了數十人,黃得功才縱身一跳,跳到頹垣中。聲音咆哮如雷,追者都不敢進。黃得功疾馳到自己軍中,方免於難。但黃得功的三百親軍都高傑的伏兵殺了。同時,高傑派兵襲擊儀真,使黃得功的兵損失了不少。
黃得功十分憤怒,上訴朝廷,要和高傑決一死戰。恰巧黃得功的母親死了,史可法來弔喪,語重聲長地對黃得功說:“土橋之戰,不分智愚都知道是高傑的不義。現在將軍以國家為重,拋棄盛怒,是非曲直自有判斷,這是將軍收大名於天下。”得功的怒氣才稍稍平息。明年,高傑另一個軍閥許定國刺殺。高傑的妻子邢氏和將士家屬留在揚州,黃得功打算襲擊他們,報當年的仇。朝廷趕緊派盧九德諭止,黃得功於是移鎮廬州。
四、衛主殞命,耿耿精忠
弘光本來童稚,即位後更加昏庸,馬士英、阮大鋮把持朝政,君臣不思進取,裝點太平。弘光忙著徵歌選色,到民間搜尋童女,供自己淫慾,南明朝廷如同燕雀處堂,不知死期之將至。
同時南明朝廷又發生內訌,駐守武昌的寧南伯左良玉驕橫跋扈,跟南明朝廷不和,左良玉釋出檄文指斥馬士英奸佞之雄,以“清君側”為名,率軍沿江東下直指南京。南明朝廷十分恐慌,命黃得功趕緊沿江而上堵御,駐師荻港。黃得功奮勇先登,大戰破之,追逐數十里,殺得左軍浮屍蔽江。朝廷命令黃得功移家鎮守太平,一意辦賊,加封黃得功為左柱國。
清軍進逼江南,江北四鎮未接一戰,就倒向清朝的懷抱。福王朱由崧這才著了忙,慌忙出奔,逃奔黃得功大營,也算弘光還有點知人之明。黃得功看見福王狼狽之狀,十分驚訝,泣淚而言:“陛下死守京城,臣等猶可盡力,怎麼聽奸人的話,倉促來到這裡。況且臣正在與敵對戰,怎麼能扈駕?”又說:“沒有辦法了,願意效死!”
此時昔日的同事劉良佐已經投降清朝,充當清廷走狗,追蹤而至,在江岸上大聲招呼黃得功投降。黃得功對劉良佐怒吼:“想不到你竟然投降了!”一句話說的劉良佐羞愧難當,向後縮頭退避。叛將張天祿悍然不顧,偷偷從劉良佐身後射箭,“嗖”的一聲,正中黃得功喉嚨偏左的位置。黃得功知道自己快要死了,慷慨地對劉良佐說:“花馬兒!黃將軍男兒,怎麼和你婦人一個樣!”說罷,拋下刀,挽起長髯,拔劍自刎,勇哉!毅哉!
福王朱由崧被中軍田雄挾持,揹負在身上向清人邀功,弘光恨極,狠狠地咬田雄背上的肉,田雄無動於衷,說:“任憑你咬,我是要拿你邀功封賞的!”
關於黃得功的死狀,有幾種不同的說法。明末遺民《諛聞續筆》說,黃得功馳陷重圍,箭射盡了,刀砍折了,還衝殺了數十騎,最後劉良佐從旁射一箭中了喉嚨,黃得功“乃啣須自刎。”戰鬥而死,不失為黃得功平日英雄本色。李介立《天香閣隨筆》記載,臨陣之際黃得功轉身對部下說:“將與諸君死敵!”三問沒一答,黃得功知道三軍不從命,拔劍自刎。
明末遺民《諛聞續筆》論黃得功曰:“當五鎮之立也,封建茅土,九錫三接,歲糜金錢數百萬。乃南寧以狂犢破轅,而飲恨於犯順。興平以尾大滅趾,而墮計於同仇。二劉揮丸遺孽,竊國渠魁,乃敢倒戈逆顏,射肩賣塞,罪浮於希烈,兇窮於侯景。獨矯矯靖南,猿臂虎痴,穿楊舉鼎,稟凌霜之節,而數奇於輿尸,負貫日之忠,而志夾於裹革,劉、杜以後,一人而已。”
黃得功是戰場上的天神,每戰之前,必喝酒數升,酒酣氣益厲。手持鐵鞭,萬軍中揮灑如神,縱橫出入。戰鬥完畢後,鮮血粘在手上,用水沖洗,才能得脫,軍中呼為“黃闖子”。雖然黃得功驍勇,但師行紀律嚴明,秋毫無犯,每到一個地方百姓都感佩他的大德。
黃得功雖然不曾讀書,卻比當時的一些文人更懂得禮義廉恥。當時福王的詔書都出自一群小人之手,黃得功大看不過去。有一次跪著聽使者宣讀詔書,還沒 等聽完,就挽起袖子,掀翻桌案,大罵道:”去!速去!吾不知是何詔也!”但人勸他以國家大事為重,黃得功馬上改不旋踵,這是因為他心存國家,以大局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