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韓國首爾的景福宮,被稱為韓國的“故宮”,始建於1395年,是李氏朝鮮王朝的正宮,也是朝鮮王朝較早修建的宮殿。

韓國景福宮這座建築的“命運”比較坎坷,這裡曾發生過火災,爆炸,甚至是殺人案,被殺的還不是普通人,而是朝鮮歷史上非常有名的王后——“明成皇后”。

在朝鮮王朝時期,由於朝鮮是中國的屬國,所以一開始的“明成皇后”不能被稱為“皇后”,只能被稱為王后。

“明成皇后”,還有一個有名的名號——閔妃,作為朝鮮高宗李熙的王妃,韓國末代國王的母親,末代朝鮮實際的掌權者,有人把她稱為朝鮮“慈禧”,不過閔妃沒有慈禧活得久。

1895年10月8日,這一天,一群日本士兵和浪人闖入王宮中,亂刀砍死了朝鮮王后閔妃,澆上煤油毀屍滅跡,並將殘骸丟入池塘中。

這就是當時非常震驚的“乙未事變”,當時的朝鮮作為一個主權國家,堂堂王后在王宮中,被一群闖入的外國人虐殺,可以說這是非常罕見的。

在日本作家角田房子寫的《明成皇后——最後的黎明》中,這樣記載:

明成皇后被殺事件是史上少有的殘忍、野蠻事件,暴徒們高喊著“閔妃在哪裡”衝進宮中,在一群被嚇呆的宮中女官中,他們選出兩名美貌者殘忍殺害,其中一人在太陽穴處留有出過天花的痕跡,他們認出就是閔妃。殺人者中的一人後來承認那是非常殘暴的行為,殺害明成皇后之後又對她的屍體施以了用言語無法形容的暴行。

100多年前的朝鮮王朝,與大清,俄國,日本,這仨國家關係緊密,不想緊密都不行。

在閔妃掌權以前,朝鮮的掌權者是高宗李熙的父親,“大院君”李昰應,這位掌權後,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不過對於當時的朝鮮來說,沒啥大用。

李昰應是個“保守派”,實行“閉關鎖國”,只和宗主國大清通商。閔妃是個“改革派”,認為朝鮮應該採取明智開化的政策,嚮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學習。

大院君李昰應和閔妃,不僅是兩個人的對立,更是背後的兩股政治力量在較量。

公元1873年,一個叫崔益鉉的儒臣上奏,抨擊大院君李昰應的政策,大院君鼓動人上奏要求嚴懲崔益鉉,沒想到,在閔妃的影響下,李熙罷免和流放了大院君的人。

閔妃集團勝出,大院君李昰應敗走。

1875年5月,“雲揚”號等日本軍艦入侵朝鮮釜山,進行武力示威。同年9月,日軍入侵江華島,與當地朝鮮守軍發生衝突,日本方獲勝。

之後,朝鮮與日本簽訂了《江華條約》,這時候的閔妃比較親日,還請日本教官訓練了朝鮮歷史上第一支近代化軍隊——別技軍。

敗走的大院君也沒閒著,1882年,朝鮮發生“壬午兵變”,朝鮮本地軍隊一連數月不發軍餉,軍餉都被閔妃的親信扣下,而日本教官訓練的“別技隊”卻待遇優厚,大院君暗中煽動朝鮮軍人,這幫人連帶著自願加入的老百姓,衝入王宮中,殺死不少閔妃的親信。

“壬午兵變”中,閔妃化妝成宮女逃出,並向大清求援,當時的清政府經過權衡,派出袁世凱坐鎮朝鮮,管理朝鮮的外交、通商等事務,以此鞏固大清在朝鮮的勢力。

在與大院君的政治鬥爭中,閔妃藉助大清的勢力,鞏固自己在朝鮮王朝的地位。

閔妃集團再次勝出,大院君被帶到中國天津幽禁。

1884年 ,朝鮮發生“甲申政變”,親日派奪權,袁世凱率清軍平亂,閔妃再次重掌大權。

這樣一來,大清控制了朝鮮王朝,這是高宗和閔妃不願意看到的局面,於是開始想法子,與俄國接近,以此來牽制大清。

隨著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大清的慘敗,朝鮮王朝中的親華勢力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日本在朝鮮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脫離親日陣營的閔妃,失去朝中勢力,為了重新掌控大權,決定另尋出路,開始考慮與俄國合作,把日本勢力趕出朝鮮。

1895年,閔妃集團再度發動宮廷政變,一舉消滅朝中“親日派”的勢力,重新掌握大權。

眼看著朝鮮脫離了大清的庇護,這下又要來個俄國,日本受刺激了,策劃了令人震驚的“乙未事變”。

事發後,有傳言稱是大院君發動的兵變,明成皇后是被大院君以及開化派勢力所殺。實際上是日本駐朝鮮的公使三浦梧樓指揮日本兵、公使館員、在朝日本人等闖入王宮。

1895年10月8日清晨,日本人把大院君挾持到王宮,到處找人,在乾清宮用亂刀砍死了閔妃,焚屍滅跡,權傾朝野的一代朝鮮王后就這麼不明不白地死了。

閔妃被殺,朝鮮高宗逃到俄羅斯公使館,之後再沒回景福宮。迫於日本的壓力,朝鮮朝廷一度將閔妃廢為庶人。直到朝鮮高宗李熙正式稱帝,才追諡閔妃為“明成皇后”。

18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世界上第一個黑人共和國是如何獨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