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894年,日本通過北韓的東學黨起義,實施了他們計劃已久的入侵中國的計劃,發動了著名的甲午中日戰爭。這場戰爭經過了豐島海戰,牙山之戰,大東溝海戰,平壤之戰,鴨綠江防守戰,金旅之戰,威海之戰大大小小的戰役之後,陸軍全線潰退,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日軍打入中國山東,東北等地,對北京造成威脅。此時的清政府終於是慫了,趕緊派人去和談,經過了一番波折只有,最終還是由李鴻章作為全權代表,到日本馬關進行了談判,最終簽訂了馬關條約。

馬關條約

其實說來也諷刺,在開戰前,最不想打的就是李鴻章,他是一直在使用外交手段,在各國之間進行周旋,讓各國對日本施加壓力,防止日本發動戰爭。李鴻章深知清政府軍隊的實力,自知和日本實力懸殊,但是朝廷中的清流派並不是這樣認為的。他們覺得李鴻章組建北洋海軍,就是為了今天這一戰的,日本區區小國,不足為懼。紛紛主張開戰,光緒帝也主戰開戰,雖然是日本打動了挑起戰爭的第一炮,但是中國也是在這種無奈的壓力下被迫開戰了。到最後戰爭失敗,還是得李鴻章前去日本和談。

李鴻章還是很有先見之明的,他之所以積極地避戰,他是知道一旦開戰中國必將戰敗。為什麼呢?我們想看看陸軍。中國當時的陸軍在日本人面前,用一個成語形容那就是不值一提。清政府的八旗和綠營在但是實際上就已經廢了,毫無戰鬥力。有一些戰鬥力的就是各地方的練勇。這些練勇又分屬於各個系統,相互之間互不統屬。兵雖多,但是統領也多,誰也不聽誰的,仗就很難打。而且中國的後勤補給效率相當的低下,這些練勇不屬於國家正規軍,補給都需要地方政府提供沒有統一的規劃,沒有後勤補給隊,很多事都需要這些部隊們自己解決。但是日本是完全按照西方軍制建立的,有統一的指揮,後勤設施相當齊全,各種兵種都有。每到一地都會建設補給站。無論在後勤還是戰鬥力上都比清軍強。而且,日本的參戰人數,也比清軍要多。

海軍,雖然當時被稱為世界第八大海軍,但是,在1894年的時候,北洋海軍已經落伍了。從1891年清政府下達了限制購買外國船艦槍炮的規定之後,北洋海軍基本上在硬體裝置上就沒有什麼更新了。在就在此時,日本確實在不斷的購買軍艦,更新軍艦的裝置。北洋海軍的軍艦已經落伍與當時那個時代了。對比於日本,在軍艦的航速上,北洋海軍要落後於日本,日本的軍艦普遍都比北洋海軍快。還有,日本的炮多,而且射速很快。北洋海軍的跑少,而且很多都是大口徑炮,射速很慢。中國使用的炮彈還都是實心彈,在彈頭裡填泥沙,主要用於擊破軍艦的水位線,沒有太大的殺傷力。日本則使用的是開花彈,裡面有大量火藥,爆炸後會引起大火,極具殺傷力。北洋海軍唯一一點比日本強的就是訓練比日軍時間長,與軍艦磨合的時間長,但是這一點點的優勢能不能帶來轉機呢?

雖然中國軍隊十分的拼命,作戰也是相當的英勇,但是最終擺脫不了失敗的命運。不過通過這一戰,也徹底的把中國打醒了,喚醒了中國的民眾,使中國進入了浩浩蕩蕩的改革當中了。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越南人感慨廣東廣西都是越南領土:但2000年都無法打敗中國奪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