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章仔鈞(868~941年),字仲舉,號彰良,浦城人,世稱太傅公,五代行亂之世,保閩立勳。其妻練嶲(873~952年),浦城仙陽練村人,世稱練夫人。她在危急存亡之時,不原獨生,捐生取義,得免屠城慘禍,保全了建州城(今福建建甌,別稱芝城),被譽稱為“芝城之母”。章仔鈞子15個,15子皆搢笏朝端。有孫68個,後先顯達。在南唐時,章文谷以文詞中進士第一,自是科第接踵。五世孫章得象(978~1048年),同平章政事(宰相),封郇國公。六世孫章惇(1035~1105),為尚書左僕射(宰相)兼門下侍郎。章楶(1627~1120年),為同知樞密院事(副宰相)。七世孫章衡,宋嘉祐二年(1057年)狀元。子孫日盛,浦城章氏遂為天下望族。

章 仔 鈞 傳

河澗章亮

章氏家族的繁衍,綿延深遠。自秦漢以來至唐朝,都是以儒業武功、文韜武略而榮耀顯赫於世上。後來因黃巢起事而去洪州武寧,定居福建建寧浦城。

太傅公名仔鈞,自小就具有極高的品行,豁達大度,好學不倦。在家裡孝敬長輩,和睦九族。在外面對朋友最重情誼,講究忠義。當時鄉里有富豪練氏,非常尊崇學問深湛的人,他了解了太傅公的賢能後,自願將女兒練向許配給太傅公為妻。自太傅公與夫人成婚以後,夫妻相敬如賓、親密無間,隨著時間的推移,夫婦感情一年勝似一年。

起初,太傅公並不在乎官場仕途,無心為官而隱居鄉里,但他的為人品行、賢德才能卻通過眾人之口在世上傳播。不久,黃巢起事,駐紮在各地的軍旅,乘機為爭奪屬地而紛紛爭戰。其中有不少聞知太傅公名聲的,都派遣使者前來招募太傅公,公均以生性素來放達,不願加官受拘束而推辭從官。

唐天佑年間,駐福州的閩王是威武節度使王審知,很得民心,能禮賢下士,善於用人。凡是前來投奔的人,王審知都加禮重用,對逃難而來的百姓都給予賙濟。太傅公聞聽其名後,很敬慕王審知的為人,產生了投奔王審知的想法。

於是,太傅公擬就了“戰策”、“攻策”、“守策”三部兵法。臨行前一天晚上,與夫人登上章家嶺,在山頂設壇焚香乞告上天,以卜此行的凶吉。忽然,焚香設壇之地陷裂,一股清泉湧出,山頂頓時顯出一湖清池,該池被命為章公泉,現今的章公泉由此而得名。公對夫人說:“這是上天給我的明示,此行大吉,我的志向必定實現。”

第二天告別夫人,直奔福州求見閩王,並獻上“三策”。閩王大喜,緊拉著太傅公的手,連聲說道:“真是相見恨晚啊!”當晚將公安置在賓館予以厚待。第二日天明,閩王立即表奏朝廷,請委任太傅公重任,朝廷准奏,當即授公為高州刺史檢校太傅,任西北面行軍招討制置,特封夫人練向為渤海郡君。閩王引使者至賓館宣讀聖旨,公聞知朝命重任,誠懇地謙讓再三而後領命。王審知立即坐帳,于軍營前舉行隆重的任命儀式,並從武器庫中選擇甲等兵器和挑選最精銳的士兵給公。儀仗畢,又特別加禮宴慶賀,太傅公不肯就宴,對閩王說:“臣無功而受此厚祿,實不敢當,惟願在王帳下聽憑調遣,永不辜負皇恩。”閩王說道:“公智謀過人,領兵坐鎮,必可安撫一方百姓。”公請告行赴任,閩王目送遠去,對身邊的人說:“我看章公相貌寬厚,必定長壽,後代昌盛,此去必定大有功德於民,可惜當今世上再也沒有人可以與章公相比的了。”

公由建安至浦城,鄉人故舊抬著瓊壺美酒,競相夾道迎候。太傅公駐馬停車,徒步迎上前去,向眾鄉親們說道:“老夫遠離鄉土,全靠鄉親保我祖墳,護我家室。今日有幸不辱鄉親所託,今後惟有盡力以報答謝之情。”公出此言,發自肺腑,鄉親為之感動,許多人落下激動的眼淚,大有依依不捨之情。

太傅公治軍有方,凡事都有法可依,而且非常體恤愛護士兵,了解士兵的甘苦。公很善於觀察下屬,啟用有才幹的人。軍中有邊鎬和王建封二人,公對夫人說:“我看他二人,日後必當富貴,若讓他們訓練士兵,則軍隊的力量必定超乎尋常。”於是將二人收為心腹,任命為教頭操練軍士。

在浦城的西面有一座西嵩山,此山拔地而起,平地屹然凌空,在山頂可以了望四方動靜。太傅公積糧屯兵于山上,號令將士在山上、山中、山下巡邏,四面眾兵遙相呼應,錦旗集帳乘風繚繞,金鼓號角之聲震動數十里外,使人望而生畏,疑是神兵天將相助。

一日,江南盧氏領兵而至,說是路過,需借道通行,公讓道準其通行。不料盧氏兵將到達山下,突然急鳴戰鼓,發起攻擊。太傅公一面急忙下令,命全軍將士堅守山壘,不得應戰;一面派邊鎬、王建封二人速去建安請兵接應。當時天降大雨,連日不斷。七日後,公見盧氏官兵久攻不下,遠道而來,疲憊不堪,銳氣大減。一日,下令將士們乘機突發反攻,賊兵沒料到山內上、中、下三軍遙相呼應突發而下,勢如江濤洶湧奔流入海,又如堤岸崩潰驚濤駭浪激流直下,賊兵潰敗急忙逃遁而去。

邊、王二將因大雨淹道,無法行路而逗留在將軍山後,公以貽誤軍機將二人拘捕,欲予軍法處斬。忽聞夫人有請,因而將二人暫押於門屏後。夫人問:“將如何處置二人?”公說:“軍法嚴明,很難寬恕。”夫人說:“公視二人為心腹,在委任重任之前所說的話,今仍在我耳邊迴響。如果放其二人,發揮其二人的才能,日後也可積功德於民,這豈不是最大的善事?”公說:“夫人說得在理,我也知此次並非全是二人之過,實乃天意也。但軍法嚴明,我不能明放。不如夫人代我放之。”於是夫人帶過二人,勸二人速速逃去,並從手腕上脫下手飾資助二人作路費。二將感動之極,淚流滿面,跪拜在於門下,說道:“此救命之恩,如若不報,天地不容。”拜畢,從後門出,投奔江南李氏。人已逃走,太傅公不再多加追究。從此,太傅公寬仁厚義遠近聞名,各路將士紛紛歸附。

太傅公駐守浦城三十年間,人民生活安寧,軍隊不再浴血沙場,鶯歌燕舞,朝夕相繼。公還常以平民身份與鄉親故舊宴聚,從不居官自傲。

公雖年事已高,卻老當益壯,平時體壯康寧從無疾病。一日,無疾而終,享年七十四歲。全城老小無不哀慟,以後,凡有離鄉者或他嫁之女,都會每隔一、二年自覺歸來,泣拜於太傅公祠下,追憶公之厚德,足見太傅公感人之深。

不久以後,王延鈞自稱帝號,其弟王延政、王延曦也分別領兵反叛。王延政以富沙王在建州稱帝,自立國號為“殷”。當時,練夫人自太傅公逝世後,有一子曾於建安節度使幕俯任職,建州失陷後,家中遭難,不得已返歸浦城。

江南李氏(南唐後主李昱)調兵遣將討伐叛逆,派邊鎬、王建封二將出徵,收復建州。王建封等不忘當初練夫人釋放的恩德,不食當初誓言,將兵馬駐紮在遠離建州的建陽城。並對諸將領說道:“我軍奉命蕩平建安,屠殺其城。我已派先導者前去刺探,待查明實情後再作定奪。各軍在此待命,聽候主將號令。”諸將領此時尚不知王建封的真實用心。

王建封率領本部人馬,夜以繼日,日夜蒹程趕至建安城下,即刻下令:“不得擅自殺戮!”有不知情者請示建封:“司空奉命討罪,仗旨屠城。今兵臨城下,可一舉而成,卻為何不得行動?”建封揮淚答道:“我一生涉履山川,征戰沙場。至今日能官居司空,統帥將領,固然依靠眾將領的鼎立相助。然而,能全我以至今日的,乃浦城的章太傅、練夫人啊。練夫人舍罪活我、捐己濟我。今夫人全家子孫均在城中,現尚不知其存亡。故令諸軍稍緩屠城,恐誤有殺傷。多年來,諸將領一直相助於我,懇請再助我一次,不要陷我於負恩之人。”於是派軍吏潛入城中查訪情況。

不久,軍吏來報:“章太傅夫人年雖高,卻尚康健。現住民居坊內。”建封聞之,喜形於色。決定與謀士一起徙步前往,並命跟從兵士一律解甲,勿持兵器,夫人居坊左右不得搜尋巡邏,以免驚動夫人。建封備足金銀玉帛,插上白旗,身著便服,手持笏板,拱手立於民居坊外:“願拜見夫人於庭下。”夫人避之不見,命家丁傳話於建封:“司空奉國命行兵討伐,建安全城老小都引頸待罪。老身已是萬死之際,命在頃刻。不料司空降臨府邸,老身焉敢當拜受禮?”建封恭恭敬敬地立於庭前,拍胸痛哭說:“建封我恨不能生見太傅面,今欲拜見夫人,也覺來遲了。”夫人不得已只得下階受禮。建封揮淚再拜伏於地,因涕泣哽咽,話也說不出來了,左右見了,無不感動。民居坊內外市民,不知建封為何如此痛哭,但想到明日將被屠殺,也不覺跟著痛哭起來,哀哭聲數裡外都可聽到。建封稟告夫人說:“只要是夫人的親屬,不管內外,不限人數,望乞錄名單,明日屠城當以保全。”夫人將金銀玉帛和白旗退還給建封,並說:“妾已老了,願在眾人之前先死。”

建封大驚:“夫人何出此言?”

夫人說:“今日之恩,是對老身一人之厚恩也。然老身一身先死,則又重於義啊。還望司空準妾訴說。”

“敢不敬聽慈命。”建封說。

夫人說:“妾耳聞目睹,謀反叛亂者,只軍賊三十六人而已,今一城居民不下數十萬人,且都是平民。若妾不先於眾人而死,則何以謝鄉人老幼?所以妾願舍私恩以全大義,你也不必多為老身掛念。”

建封再次泣拜道:“夫人不以一人之活命而欲先死以謝眾人,我又怎麼能屠殺平民而忘大義?若屠城則必先殺夫人,以前夫人救命之恩尚未報答,況且前日之誓猶在,若今日違之,則天地之所不容。今按夫人之命,停止屠城,只殺叛亂軍賊數十人而已。”並立即下令告知全城老幼。將令一下,全城歡聲震動,市民奔走相告歡呼慶慰:“一城之人再生矣!”

第二日,建封將夫人迎接至民居坊中最大的府第中,每日朝夕進膳,必躬問安否,一如子女孝事父母。又選吉日率領兵部前往太傅墓下,素衣哀泣拜奠祠堂。又命曉通地理者因山鑿水,植樹造林。建安浦城之人,無論貴賤老幼都感德之深,牢記心間,競相傳述,世為美談。

今觀太傅公一十五子,皆列於朝。或文、或武,全在朝中任職,其孫章文谷中狀元及第。冠蓋簪紱,出入相望,前後不絕,集萃於一門,閩人莫不以此為榮。

啊!本固而枝繁,源深而流長,這是天地自然之理。章氏如此繁盛,豈為偶然之理。所以今備錄之此,以為天下後世之勉。

“芝城之母”、蔭德全城----練夫人練俊(872年~953年) “以一人生死,救全城百姓”這段史話,在建州的歷史上和我們章氏史中都留下了光彩奪目的一頁。故仔鈞公和練夫人後裔均冠以“全城世家”,也就形成了“全城章氏”。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二戰中的美國,為何不在蘇德兩敗俱傷後出手,將蘇聯一起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