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湧現出過眾多才能卓越的女性政治家,其中最為人們所熟知的,莫過於中國歷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認的女皇帝——武則天。
武則天
筆者認為,武則天的揚名,除了其個人的傳奇經歷和功業、才能外,另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是,其身處的歷史背景,歷史脈絡相對清晰、國力相對鼎盛,這自然而然能引起人們關注。
筆者今天要介紹的女政治家,其能力、氣魄、功業均不輸武則天,只不過她身處於動盪混亂的斷代史不常被人們關注,她本人自然也就不甚出名,這個人就是五胡十六國時期,北魏文明太后馮氏。
文明太后馮氏
與武則天一樣,文明太后馮氏的原名已經無從考證。馮氏大約出生於公元442年前後,其祖父叫馮弘,漢族,是五胡十六國時期,北燕的末代君主。
馮弘本人、馮弘的哥哥馮跋、父親馮安都曾經在鮮卑族慕容部建立的西燕政權中效力。後來西燕滅亡,馮跋自立為君主,建立北燕。馮跋死後,馮弘又逼死了馮跋的兒子,也就是親侄子馮翼,然胡自立為君。
但是馮弘經過一番血雨腥風得來的皇位也沒坐太久,公元436年,北魏拓跋燾攻打北燕。馮弘抵擋不住,逃亡朝鮮地區的割據政權高句麗,兩年後被高句麗王殺害。
北燕勢力範圍
另一邊,馮弘逃亡高句麗時,他的兒子馮朗、馮邈投降了北魏。馮朗後來的官運不錯,當上秦、雍二州的刺史,被封為西郡公。而馮氏,就是馮朗的女兒,出身於長安。
馮氏年幼時,馮朗因政治鬥爭被牽連,遭到誅殺。年幼的馮氏流落進平城皇宮,面臨成為奴隸的境地。幸好馮氏的姑姑是太武帝拓跋燾的左昭儀。昭儀是嬪妃中的第一等,地位僅次於皇后。有了姑姑的庇護,馮氏得以安然進入後宮生活。
拓跋燾
馮氏自幼聰明好學,在姑姑的教育下,她精通漢字,頗有見識。公元452年,文成帝拓跋浚繼位,馮氏被選為貴人,她因才識出眾,四年後,被立為皇后。
拓跋浚繼位時,北魏因為拓跋燾連年征戰,內耗嚴重,國釁時艱,朝野楚楚,社會矛盾非常尖銳。但拓跋浚還沒來得及採取措施補救,就在26歲時死了。馮氏痛不欲生,在舉行焚燒文成帝生前衣物的儀式上,她哭喊著縱身跳入火堆,左右侍從慌忙把她拉了出來。
公元465年,文成帝長子,12歲的拓跋弘即位,是為獻文帝。獻文帝是嬪妃所生,尊馮氏為皇太后。朝政大權起初在車騎大將軍乙渾手中。乙渾心懷叵測,矯詔誅殺異己,先後殺害了尚書楊保年、平陽公賈愛仁、南陽公張天度和平原王陸麗等人。四十多天內,他由車騎大將軍而太尉、錄尚書事,而丞相,連升三次,位居諸王之上。
馮氏不動聲色地觀察著朝堂變化,然後突然以謀反罪,以雷霆之舉殺了乙渾,其手段之果斷、毒辣、乾淨爽利,讓後世小說家都沒有機會寫出一段曲折的傳奇故事。從此馮氏臨朝聽政,控制了北魏政權。
公元469年,拓跋宏被立為太子。拓跋宏的生母因此被賜死(北魏太子的母親必須賜死,拓跋宏之後才改制)。因此馮氏名義上將政權交還拓跋弘,自己則專心撫養拓跋宏。然而實際上,大權仍在馮氏手中。
拓跋弘不能自己做主,又不甘心當傀儡,又拿馮氏沒辦法,因此逐漸心灰意懶,於是破罐子破摔,不問政事了。再後來,拓跋弘乾脆傳皇位給了太子,自己當了太上皇。
拓跋弘雖然當了太上皇,但他和馮氏之間的矛盾沒有解除。公元476年,獻文帝拓跋弘猝死。此事史官避諱,沒有詳細記錄,但據《魏書》記載:
“詔中外戒嚴,分京師見兵為三等,第一軍出,遣第一兵,二等兵亦如之。”
可見,京城毫無準備地緊急戒嚴,拓跋弘是非正常死亡,而且很可能是馮氏下的手。馮氏殺的大臣和皇族成員雖然沒有武則天殺得多,但其果決和毒辣程度,絲毫不輸武則天。
獻文帝死後,馮氏大權獨攬,開始了第二次臨朝聽政,直到公元490年病逝。馮氏由於受過良好的漢族傳統文化教育,所以他主政北魏期間,進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她首先進行了“均田制”,初步解決了農民失地的問題,但沒有解決大族豪強兼併土地的問題。於是在公元486年初,馮氏又推行了“三長制”和“新租調製”,以解決人口被大族隱匿的問題。馮氏進行的第三個重大改革是“俸祿制”。北魏政權早期以打仗和掠奪為職業,官員參與擄掠,瓜分贓物,所以沒有工資。這種落後的制度導致貪汙成風。
馮氏推行“俸祿制”後,北魏才擺脫“土匪團伙”的形象,開始向一個正常的封建政權轉變。
此外,馮氏還制定了不少漢化政策。她重視儒家教育,在地方設鄉學,尊崇孔子,下詔祭祀孔廟,廢止鮮卑族的原始巫術,嚴令禁止鮮卑同姓通婚等等。馮氏的最大貢獻是培養出了孝文帝拓跋宏。馮氏的一系列漢化措施,都是孝文帝漢化政策的先聲。
孝文帝成年主政之後,仍舊總是事事詢問馮氏意見。有時候,馮氏處理事情,也完全不與孝文帝打招呼就下了命令,對此,孝文帝也絲毫不覺得皇帝權威受到冒犯,這足以說明孝文帝對馮氏的才能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