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說到“不服周”才知道是古時的方言,最早起源於楚國,就是不服氣的意思,通常的習慣是“老子就是不服周”。

不服周,不服氣,不甘心的意思

第一次聽到“不服周”這個詞,是在大學時候,寢室裡大家一塊兒聊天時說到的。我的三個室友裡,兩個是湖南本地人,一個是廣西人。身為外省的廣西人,他姓伍,史書上有位特別出名的人物楚人伍子胥,所以他們三個人都算是“楚國人”,說起這個非常的振奮。

那麼,歷史上號稱“不服周”的楚人,當真沒服過周人嗎?

事實的真相卻是:服過,而且不止一次,甚至可以說楚人的崛起,就與服周密不可分

反商之盟縱觀夏、商兩朝,楚人的先輩都備受打壓,從最初居於今天的河南新鄭一帶,到了季連時代,公元前13世紀左右,已經被以商朝的部隊驅趕到京宗,即現在的湖北荊山一帶。在這中間,雖然也有過季連娶了殷商第20位國王盤庚的女兒,但總的來說,楚人面臨著中原王朝的壓制和逼迫。

強盛期的大商地圖

《詩經·商頌·殷武》就記述了商王武丁伐楚的事蹟:“維汝荊楚,居國南鄉“。“撻彼殷武,奮伐荊楚。”武丁時期,商代統治中心在河南安陽一帶,而北楚丘、南楚丘正處在商的“南鄉”,因此商朝大軍屢次征伐楚人,迫使楚人向西南遷徙。

商周之際的楚人

可以說楚人和商王室的仇恨極深,這也為楚人和周人的結盟反商提供了基礎。到了商朝末年,楚人的部落首領鬻熊便參與了周文王姬昌的反商大計,《楚世家》有載,“吾先鬻熊,文王之師也”。鬻熊跟隨周王伐商,可惜在戰爭中英年早逝。戰後獲封周武王“牧野之戰”滅商之後,此時的楚人首領是鬻熊的兒子熊麗,本來在滅商戰爭中犧牲了傑出首領的楚人,對於戰後分封還是期望挺高的。然而,現實很冷酷,周王朝建立後,周武王大肆分封七十一國,其中周人兄弟和同姓之國五十五。而餘下的受封名單的裡,楚人也被遺漏了。

西周初期地圖

但是,不論是基於周人的強大,還是顧及自身的實力不足,內心無論是否不甘,楚人在這段時間裡表現出來的一直是“服周”的。《左傳·昭公十二年》記載:楚右尹子革與楚靈王對話時,說“昔我先王熊繹闢在荊山,蓽露藍縷,以處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此時,楚人生活的周邊早已存在不少方國,作為處在夾縫中新建立的方國,楚人尚處在初創時期,地域狹小,國力薄弱。不 “以事天子”根本無法立足也正是因為楚人對周的忠誠,以及後來楚國實力增強,才終於得到周王朝的認可。

周成王時楚人獲封

《史記·楚世家》:“熊繹當週成王時,舉文武勤勞之後嗣,而封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羋氏,居丹陽。”周成王感念在周文王和周武王時期,大臣們輔佐朝政的功績,封賜這些功臣的後代,因熊繹的祖父熊麗、父親熊狂亦侍奉周文王之子周武王,最終受到封賞,由方國升格為異姓諸侯國,爵位為子爵。

偷襲偃王徐國,皋陶之子伯益,伯益因助大禹治水有功,禹封其子若木于徐地,建立徐國。徐國世代相傳,在夏朝時期,已是雄踞在東方的強大部落。周朝初立,徐國更是參與武庚反周復商的“三監之亂”。

三監之亂

到了徐偃王時期,由於偃王治國有方,素以仁義聞名於世,因此徐國五穀豐登,人民安居樂業,國力不斷增強,來朝貢者日益增多,統治的範圍也越來越大。據史料記載,當時各地來朝者“三十有六國”、“地方五百里”,範圍涉及到淮河、泗水流域的蘇、魯、豫、皖的部分地區。而周昭王和穆王統治時,西周王朝大肆對外侵犯,結果昭王南征,淹死在漢水,全軍覆沒;穆王西征,消耗了大量的財富,只能加重對內部的剝削。

偃王反周

各諸侯國對宗主國周室的暴虐統治和沉重的負擔甚為不滿,徐偃王就是反對宗周最強烈的國君之一。徐偃王首先“僭越”稱王,將31世的“封君”變成了“王”;同時逾制建築徐國都城。當時,周天子的王城“方九里”,而徐城的範圍卻大大超過了周天子的王城。

無錫太湖畔的徐偃王廟

周穆王聞徐君威德日遠,乘八駿馬,使造父御之,發楚師,襲其不備,大破之,殺偃王。楚國再次與周王室聯合在了一起,聽從周穆王的命令,派軍隊從背後偷襲徐偃王,才導致了東方系反周聯盟的失敗。也為楚國自身的做大創造了機會。

春秋後期的楚國

至於,真正的“不服周”,還得等到楚國的第六任君主熊渠。熊渠(前886年—前877年在位)繼位後,趁周王室衰弱和中原動亂之機,開始開疆拓土的程序,相繼攻打庸國(今湖北竹山縣)、揚越(今湖北中部)、鄂國(今湖北鄂州、武漢一帶),將楚國勢力推進至江漢平原,使楚國逐漸興盛起來。此後,熊渠才離經叛道,僭越封長子熊毋康為句亶王、次子熊摯紅為鄂王,少子熊執疵為越章王

22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EBKU」「博士論文」南北朝的政治正確如何改變了拓跋北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