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950年11月5日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勝利後,中朝聯軍共殲滅“聯合國軍”1.5萬餘人,粉碎了“聯合國軍”感恩節以前佔領全北韓的企圖,並將其從鴨綠江邊趕到清川江以南,獲得初戰勝利,從而初步穩定了北韓戰局,取得了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的“聯合國軍”的經驗。

然而第一次戰役殲滅的主要是南北韓的軍隊,美軍並沒有受到嚴重打擊,第一次戰役對鼓舞北韓人民士氣,穩定人心,使志願軍站穩腳跟,堅持繼續作戰,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整個戰場形勢並未發生大的變化,志願軍在北韓戰場上也還沒有根本站穩腳跟。

就美軍司令麥克阿瑟來看,他判斷中國不可能大規模出兵,之前遇到的只是中國政府象徵性地派出的小規模部隊,所以從第一次戰役結束至1950年的11月中旬,東線美第10軍指揮的美軍和南北韓軍,仍在繼續進攻。

西線美第8集團軍指揮的美軍、英軍和南北韓軍,雖然個別部隊遭到殲滅性打擊和重創,但整體力量沒有受到大的損失,主力撤至清川江以南後,稍作整頓,便以偵察試探為目的恢復了進攻行動。

此外,麥克阿瑟仍在向第一線增調兵力,並且其空軍對鴨綠江地區開始了猛烈的轟炸,因此對志願軍來說,整個戰場形勢仍然是嚴峻的,最根本的問題是要粉碎“聯合國軍”的大規模進攻,給聯合國軍以重創,才能從根本上改善戰略態勢。

彭德懷提出必須要給聯合國軍較大的打擊,大規模殲滅敵人,這與軍委的想法不謀而合,但是就敵我雙方的對比來看,聯合國軍的武器裝備要遠遠優於我軍,我不便與其硬碰硬,必須將其誘至於我有利的伏擊地域,集中優勢兵力對其殲滅。

彭德懷是我軍著名的戰將,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打了很多次大大仗、險仗和惡仗,他熟讀各類兵書,他知道如果讓美國人上當,必須把功課做足,為此他決定採取二項措施:

一是丟棄部分武器裝備,造成潰敗假象。彭德懷下令,從1950年11月17日起,志願軍在東西兩線均與“聯合國軍”部隊脫離接觸,並在後撤的過程,在陣地和道路丟棄部分裝備和物品,美國人知道,中國軍隊把武器裝備看得很重,一般不會留下武器裝備給敵人,除非是在潰敗的情況下。

二是釋放部分戰俘,並散佈後勤保障困難資訊。1950年11月18日夜,在我軍以兵力不斷阻擊並節節後退的情況下,志願軍政治部組織釋放了103名戰俘,其中美軍俘虜27人,南北韓軍俘虜76人。並向其解釋:我軍因糧食不足,要後撤回國,另一方面也沒有多餘的糧食保障俘虜了,我軍缺糧的內幕訊息很快就被聯合國軍準確獲悉。

這兩項舉動一下子使美國軍政首腦對志願軍的戰略意圖產生了極大錯覺,特別是麥克阿瑟獲得了這兩條重要情報後,他更加堅信:中國出兵的最大可能是象徵性的,目的是拆走鴨綠江水電站的裝置,兵力不過6~7萬人,目前中國軍隊已經潰不成軍。

在西線,美第8集團軍的畏懼心理煙消雲散,集團軍司令沃克認定在北韓的中國軍隊只是由幾個志願人員組成的師,並非中共的正規建制部隊。另外,他還派出飛機進行空中偵察,沒有發現大規模的中國軍隊,這更加證實了他的判斷。

在東線,美第10軍的情報官認定:“敵軍最近的遲滯作戰顯然已經告一段落,其再次撤往北方,而且敵軍的後撤速度導致他們在許多地方失去了聯絡。”他們認定,第10軍當面的中國軍隊最多隻有1~2個師,並且未來作戰形式將只能是“純粹的防禦性質。”

其實美軍普遍認為中國不會大規模參戰,但是彭德懷通過兩項舉措使美軍更加堅信他們早已錯誤的判斷,就這樣,聯合國軍東西兩線的敵軍興高采烈、大搖大擺地走進了我軍預定的作戰區域,從而達成第二次戰役的突然,為我軍戰役的勝利打下了堅定的基礎。

彭德懷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是他將《孫子兵法》、《三十六計》等兵法與長期戰爭實踐中相結合的產物,為了達成第二次戰役的突然性,他將“兵者,詭道也”、“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兵貴神速”等軍事謀略理念落到了實處,面對瞬息萬變的戰場情況,沉著應對、冷靜思考,並充分考慮各方面的情況精心謀劃,根據地形運用適當的戰法來獲得勝利。

《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是中國兵家聖典,不管是在軍事上,還是在商戰等其他方面都非常有價值,尤其是青少年熟讀《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和更顯得尤為重要,今天給讀者推薦一套《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書,全書共6冊。該書全面介紹和解釋了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並且輔以大量的例子來說明,淺顯易懂,既適合青少年閱讀,也適合成年人閱讀。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1張合影背後的後劉園之戰,超7成傷亡,只因我軍缺乏步炮協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