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德宗年間,民間出現一惡習,將兒童置於瓦罐中,製成特產進貢
引言:
假如人們把誇張和狂暴叫做美德,把溫和與公正叫做犯罪行為,那麼,這樣的國家離開滅亡就不很遠了——拿破崙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眾所周知,中國雖然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但在歷史上確實存在著不少陋習,時至今日對後世人影響深遠,當然了,也正因為古人深受儒學思想,以及封建統治薰陶,影響當代人錯誤審美標準,進而成為社會的一種病態,例如太監、裹足等行為,而值得一說的是,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個最為氾濫,也較為“殘忍”的惡習,那就是“製作”侏儒當成貢品上貢
歷史上傳統的惡習:
說起傳統惡習習慣,都會想到距離我們最近的朝代清朝,其中就纏足習慣最令人熟知,那麼為何出現這樣的一種摧殘女性的惡習呢,事實上,對於纏足並非在開始於清朝,而是在清朝之前就已經流行,甚至可以追溯到唐朝,根據史料記載,纏足是盛行於清代年間,而且在當時年代,古人認為女子“三寸金蓮”才最高的審美標準之一,並且在入宮規矩當中,都會優先篩選裹小腳的民間女子,隨著這樣審美標準的形成,進而養成了一種習慣,甚至在人的意識當中都回以女子大腳為恥,直到民國之後,才破除這樣的陋習
除此之外,在封建統治時期,還有一種陋習,便是太監這一職業,有些貧苦家庭出生的男子,從小便失去了生育功能,入宮之後專供古代都城皇室奴役使用,而且,也正因為這點原因,宦官在宮中是從不招人待見的,當然了,關於太監的起源,還要追溯到殷商時期,那個時候太監的別稱叫“寺人”,而且,有專家能夠曾甲骨文中驗證這一點,不過,在中國歷史上,也有過宦官當道,禍害朝廷的事情,根據史料記載,在明朝時期,太監的權利越來越大,以至於權傾朝野,直到後來,吸取明朝經驗之後,宦官是不得參與朝政的
最殘忍的惡習:
談及侏儒,很多人都會想起“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故事,但現實當中卻沒有那麼美好,更或者說,在古代的侏儒,實際上都是富家子弟的“玩具”,值得一說的是,侏儒因為身材矮小,無法勞作,所以另闢蹊徑,以自身的殘疾為賣點,逗人樂趣,也正因為這點,成為不少人賺錢的工具,甚至把別人家的幼童拐來,裝進一個陶罐中,只留下一個腦袋在外面吃飯喝水,五行當中讓身體發生變化,最後再送往皇宮之中,供皇室人奴役
根據資料記載,1958年太原南郊金勝村出土彩繪陶侏儒俑,就能夠驗證這一點,而且透過一些歷史文獻資料,專家認為侏儒現象集中在唐朝中後期,直到唐德宗後期才得以消除,而且,從這些考古文物當中,能夠看出,在當時朝代,封建思想的統治之下,奴役侏儒才是一些有錢人家的樂趣,而且成為當時一道黑色的產業鏈,對於這些病態惡習,現今看來實則是非常殘忍的,常言說,眾生平等,侏儒症者,因身體的殘缺,生存已經很艱難,為何當時的人們要以此尋找樂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