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狄
中國古代關於酒是誰發明的,始終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
但趨於一致的意見都認為,儀狄是中國最早的釀酒人,堪稱中國造酒第一人。
在《世本》“製作”篇中,就明確提出:“儀狄始作酒醪,以變五味。”
劉向的《戰國策》記載的更詳細:“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曰:後世必有飲酒而之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
這裡不但明確了儀狄是酒的發明人,還進一步說明他把釀製出來的酒獻給了大禹,大禹由此成為歷史上的飲酒第一人。
釀酒
酒在古人的生活中,佔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宴飲、祭祀,都是離不了酒的。
直接的證據,就是目前出土的青銅器皿,絕大部分都是酒具。
但是釀酒是要大量浪費糧食的,這在生產力極為低下的古代,是有些糟蹋糧食的意味。
在五穀豐登的豐年,那還好說,要是遇到災年或者戰亂,糧食彌足珍貴,用大量的糧食來釀酒,那就會成為一種沉重的社會負擔了。
統治者後來意識到這種糟蹋糧食的行為,於是就開始禁酒。
中國最早的禁酒令,相傳是始於周公。
由《尚書·酒誥》中的記載我們可以了解到,周武王鑑於商紂王因酒亡國而作了一篇誥文,在通告中總結道,商的滅亡,就是因為酗酒造成的。
為了防止商紂王時期那種“庶群自酒,腥聞在上”的頹廢社會風氣滋生蔓延,規定民間無故不得“群飲”,違者則“盡執拘”,平時則只許在特定禮儀場合、在遵守飲酒之德的情況才可適當喝點。
對飲
漢末的三國時期,是一個戰亂紛飛的年代,各諸侯之間為了搶奪地盤,今天你打我,明天我征討他。
打仗是需要消耗人力物力的,由於連年的戰亂,男丁都被拉上前線去賣命了,後方沒有了壯勞力,糧食的生產自然就跟不上了。
曹操本來也是好酒之徒,他的“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就充分肯定了酒對人的精神麻醉作用。
但那是曹操在閒情暇意抒發的感懷。目前到了飲酒已經成為一個與民爭糧、與軍隊奪食的嚴重問題時,曹操也沒有那些閒情來“對酒當歌”了,於是開始在自己的轄區內實施禁酒。
對酒當歌
誰知道這一下卻捅了馬蜂窩,那些癮君子一看自己要斷頓,豈能善罷甘休?於是紛紛起來抵制,這其中尤以孔子二十代玄孫孔融表現得最為激烈。
曹操提出的理論是喝酒誤國,所以要推行禁酒令。孔融就以曹操這個論點展開了反駁,他接連給曹操上了兩份意見書。
孔融在上書中說:“如果說喝酒會使人亂性,耽誤國事。那殷紂王也因他的好色,而導致了國家的滅亡。為什麼就只禁酒,而不禁色呢?”
看到孔融的上書,曹操並沒有和他爭論,他知道爭論下去,只會使自己陷入一個尷尬的境地,因為禰衡“擊鼓罵曹”的事例,他每次回想起來都覺得是歷歷在目。
此時他看到這個禁酒的阻力實在太大,目前時機並不成熟,遂撤銷了禁止酒令。
孔融
無獨有偶,曹操的魏國實行禁酒令,最後沒有執行下去,劉備的蜀國也遭遇了了類似的情況。
劉備的禁酒令,要求更徹底,規定的更加嚴格,不光是不能飲酒,私自釀酒也是違法的。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在源頭上來杜絕這個東西。
後來更進一步,不光是私自釀酒違法,只要是百姓家裡有釀酒的工具,只要政府查到了,也會被抓和判刑的。顯然這樣的做法,無疑是有些過火了。
但是好在劉備這裡沒有孔融、禰衡這樣的狷介之士,沒有人公開以大吵大鬧的方式來進行反對,但蜀國也不乏智慧之人,他們用另外一種詼諧幽默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不滿。
簡雍
一日,劉備和他的謀士簡雍一起上街,君臣倆邊談邊溜達,突然簡雍大呼身邊的衛士,趕快去逮捕在街上正常行走的一對男女。
由於事發突然,簡雍的這個舉動把劉備給弄愣了,劉備疑惑的問道:“先生,為什麼要逮捕這倆人呢?”
簡雍一臉正經的說:“他們這倆人將欲濫交。”
這一下有些太武斷了吧?劉備一笑,輕聲問道:“你又不是他們肚裡的蛔蟲,怎麼能知道他們要濫交呢(卿何以知之)?”
簡雍一看,是適當的時機了,最後把包袱給抖摟出來了:“因為他們本身都帶有行淫的器具,這與在民家搜得釀酒器具,不是一樣的道理嗎?(彼有其具,與欲釀者同。)”
原來在這裡等著我呀!劉備這才恍然大悟,於是笑著解除了這道不太合理的禁令。
參考資料:
《三國志》西晉·陳壽
《資治通鑑》宋·司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