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三國中,蜀國實力最弱,吳國次之,魏國最強。首先統轄的領地,蜀國後來也就是一個益州,而魏國早已佔據天下大半。再者兵力懸殊較大,單從人口來說,魏國有近700萬人,而蜀國充其量也就100萬,而人口是決定兵力數量的最根本因素,同時曹魏的兵力十分強悍。因此,若蜀國想要戰勝魏國,強行硬懟必然死的很慘,必須要用謀略,出奇兵才有勝算的可能。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認為諸葛亮北伐的時候,錯失了一次扭轉局勢的機會,那就是魏延的子午谷奇襲之策。再加上後來諸葛亮不管怎麼用兵,總是以失敗告終,臨終也未能完成當年出山的理想。很多人就更加為諸葛亮沒采納這麼絕妙的計策實在可惜,甚至認為諸葛亮對他有偏見。不過話說回來,若當時諸葛亮真的接受了這一計策,是否真就能擊敗曹魏,一舉成功呢?

先來看下奇襲成功需要滿足哪些條件,首先要出其不備。那麼就必須要求魏延所部輕裝行軍,決不能慢慢悠悠的前行。但是由於自然條件的影響,即使走再快,當時的行軍條件最起碼也要半個月左右。那麼這麼長的時間會不會被發現呢?答案是肯定的,雖然長安的守將夏侯琳並沒什麼能力,但他也是會佈置眼線的。

其二,就算半路魏延的軍隊沒有被發現,成功到達城池下。要想計策最終成功,要麼魏延一攻城池就破,要麼夏侯琳看見魏延嚇得棄城跑路。但這兩樣能實現嗎?絕不可能!夏侯琳再無能,看到蜀軍只有這點兵馬,肯定會嚴守城池。而且魏延這點輕裝兵也攻不了城,即使有這能耐,也是損耗自身兵力而沒任何作用。

所以,兩個最根本的條件滿足不了,奇襲之計毫無可能。毛澤東曾也對這一計策做過點評,簡單說出5個字卻一針見血:“此計太懸危!”

因此諸葛亮的決定是明智的,他知道蜀魏兩國實力相差過大,沒有必要走這條難以成功的道路,即使取得一兩次成功,也無法從根本上改變蜀弱魏強的事實。反而穩紮穩打才是上策,不然奇襲不成,反倒白白損失5000兵馬,對於兵力短缺的蜀國來說,這5000人也是非常重要的。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美國老兵回憶上甘嶺戰役每天都從噩夢中醒來,能活下來純屬僥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