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644年,李自成入侵北京,許多文武官員紛紛逃亡。崇禎皇帝來到奉天門前,吩咐敲響廷議的鐘聲。結果,滿朝文武,沒一人前來。

看著空蕩蕩的大殿,崇禎皇帝心如刀絞,感覺無比悲涼:發出了感慨:“滿朝文武,無一可信之人”,“朕非亡國之君,而當亡國之運”的慨嘆。

大明風華

有明一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大明,作為漢朝王室最後一個王朝,此等氣節,受到後世無盡敬仰。

國破山河之時,崇禎皇帝表現出了他作為朱家子孫的優秀品質:誓死不降,以身殉國!

為避免亡國時受辱,他親手將最愛的嬪妃和公主殺死,只留下了身邊幾位皇子的性命,讓他們尋機逃亡,等待時機,復興大明!

崇禎皇帝於煤山自縊而死,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也自殺了,跟隨崇禎帝而去。

來不及趕到的少數幾位大臣,戶部尚書倪元璐、都御史李邦華、大學士範景文等人,聽到鐘聲,痛哭流涕,紛紛從死,明朝滅亡。

令人惋惜的崇禎帝

崇禎皇帝朱由檢即位之初,大力剷除閹黨,勤於政事,厲行節儉,平反冤獄。

崇禎帝是一個勤政的皇帝,據史書記載,他二十多歲頭髮已白,眼長魚尾紋,可以說是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史志稱其“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勞成疾,宮中從無宴樂之事”。

歷史上的亡國之君眾多,要麼貪婪昏庸、要麼殘暴冷酷、又或者是流連聲色之徒,崇禎皇帝宵衣旰食,勤理朝政,他勤儉,皇后要製作一件衣服,崇禎帝都要斥責浪費國庫之銀。

崇禎皇帝,他確實有理由發出這樣的感嘆。

然而,崇禎皇帝真的毫無缺點嗎?如果真的是那樣,為什麼明朝還是會遭到亡國的命運?

崇禎帝性格中的兩個致命缺陷:導致大明江山最終被掠奪,身死國滅。

如果是守成的皇帝,他確實適合。

然而,亂世危局,需要一位智慧能力超強,力挽狂瀾的皇帝。

崇禎帝上臺之後,因為還太年輕,因此有時會作出違反常理之事。作為力挽狂瀾的君主,他的能力還還差了些。

事實上,他刻薄寡恩,剛愎自用,他的性格缺陷,葬送了也許不應該滅亡的大明王朝。

01、猜忌

朱由檢的母親,是太子所薄的婢妾,幼年並不幸福。五歲時,其母劉氏不知何故獲罪,被其父下令杖殺當場,將朱由檢交給庶母李氏撫養。

可惜說他的童年生活很不幸福,父親不重視,母親早早地離他而去,又被輾轉多個養母所養,童年的命途坎坷,養成了他猜疑不相信他人的性格。

直到1622年才被哥哥朱由校冊封為信王。

朱由檢和朱由校是同父異母的兄弟,朱由校是哥,朱由檢是弟弟。

由於他哥哥朱由校,戀上內心狠辣的乳母客氏,客氏如日中天,魏忠賢和客氏對朱由校嬪妃們的迫害,導致朱由校沒有兒子。最終兄終弟及,崇禎即位。

就在這時,因為魏忠賢害怕大權旁落,準備發動內亂,將崇禎殺死,另立新君。由於崇禎不斷地向魏忠賢示好,讓他放下心來。並在魏忠賢多次試探下,從容應對。

使魏忠賢放下戒心。最後朱由檢找準機會,將魏忠賢廢掉,並逼迫他自殺。才算真正地坐穩了皇位。

他的生活,充滿了各種權謀,更加養成了他猜忌,不相信任何人的性格。

袁崇煥鎮守遼東數十年,清兵不能越雷池一步,如此將領,卻被崇禎帝朱由檢猜忌,以至於自毀長城,造成親者痛、仇者快的事。

儘管崇禎帝志向遠大、勵精圖治、宵衣旰食、事必親躬,但他猜疑,嚴厲,對大臣動不動就定罪,處罰,凌遲,君臣關係很差。

御下不嚴,苛捐雜稅迭出,加上頻繁的天災,民生艱苦,明末屢禁不止的農民起義,由此而生。

《明史》:“且性多疑而任察,好剛而尚氣。任察則苛刻寡恩,尚氣則急遽失措。”

明朝不缺少治國賢臣與禦敵的將領。但崇禎的殘忍與猜忌、讓這些忠義的臣子和將領一個個成為刀下亡魂,倖存的人只能選擇謹慎求生。他本來是有機遇的,有可能成就大明的中興之主,但他錯失了機會——這看來是偶然,又何嘗不是一種必然。

02、剛直不知變通

有人會問,剛直,這也是一個缺點嗎?

答案是:是的。

為帝者,除了乾綱獨斷,還需在文官,武將,外戚,等方面保持平衡之術,協調各方的關係,避免一家獨大,還需要根據當時的時局,長袖善舞,靈活機動。

過於剛直,不懂變通,也是一種錯誤。

自殺,固然成全了名節,祖宗百年基業被棄,不得不說是個很大的錯誤。

有多少人知道:其實崇禎帝還錯失兩個機會。

一是遷都。

李自成的農民軍愈剿愈盛,關鍵在於百姓沒有安居樂業,苛捐雜稅太多,不得喘息。

但是當時的大明,災荒不斷,瘟疫橫行。

自崇禎即位當年起,北方連年旱災。

崇禎十三年,河間、順德、等地都有大疫,“瘟疫傳播,人死七八”。

崇禎時國庫存銀十餘萬,向百官借錢糧,所得僅幾萬兩。諷刺的是,李自成入京城後,抄家卻抄出七千萬兩 ,何其諷刺!看來崇禎皇帝對百官,還是過於仁慈了。

農民軍勢大,百官勸他遷都,暫避鋒芒。

周皇后也婉言進諫,“吾南中尚有一家居”。暗示他可以遷都南京, 崇禎拒絕了。

時也勢也,他猜忌將領,守城已經不合適了。哪還有100年前,明英宗時,于謙式的臣子,捨生忘死,來為大明王朝續命?

于謙為大明續命100多年,功高社稷,卻落得個下獄賜死的結局。大明皇朝如此對待有功之臣,寒了人心。

看看京師守將,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書張縉彥首先開啟正陽門,迎劉宗敏的軍隊,中午,太監王德化主動擔任引導,步入大殿。

崇禎帶著王承恩,煤山自縊,明朝失守。

相比之下,唐玄宗就比他“聰明”多了,安祿山等賊軍勢大時,主動逃亡西蜀,等待勤王之師,最終大唐光復。

選擇堅守,重要位置的守城臣子,必須是多謀善斷,意志堅定,忠於職守之人。

二是同意李自成的求王之舉。

崇禎帝下令堅守時,李自成見崇禎堅守,擔心勤王之師的到來,到時內外圍攻,難免敗北。

因此,京師城破前,李自成派人入城與崇禎帝談判。

最終崇禎拒絕。

其實,李自成要談判,不想當叛軍這樣的惡名,又擔心勤王之師的報復。

他想當宋江,助剿遼藩,那麼,好好談一下,給他一個名號又如何。

劉邦這方面,做得就好多了,漢朝建立之初,不吝分封,多少異姓王?

八個異姓王,九個同姓王。

最終全被他在立足穩定後,一一剿滅,而後,斬白馬為盟,約定大漢天下,“非劉姓不封王”。

劉邦在這方面,又過於狠辣,開了大殺功臣的先河。

結語

總之,崇禎帝朱由檢性格的兩個致命缺點,錯失兩次機會,最終大明王朝覆滅。

其實,他做的還算好了,勤政節儉,欲復興朱家祖業,可惜沒有做的更好,即位之初天災瘟疫不斷地情況下,徒喚奈何。

不得不說,他的運氣是有點差。

缺的還是明太祖朱元璋式的手腕,太祖朱元璋在世的話,以他豐富的閱歷和強力的手腕,必然做的更好。

我猜測,崇禎帝朱由檢,可能並沒有看朱元璋留給朱家子孫的皇明祖訓。

慶幸的是,錚錚大明,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算是一個壽命較長的王朝了。

可惜的是,大明也沒逃過封建王朝不超過三百年的“定律”。

因為天災橫行,繼而造成的農民起義,女真族的崛起,崇禎皇帝的應變失當,

大明,這個漢家最後的不和親,不稱臣,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王朝,最終落幕。

9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偽史探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