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02歲的她

▲曹越華寫給王德懿的戰地情書

▲夫妻倆晚年照

▲王德懿老人102歲生日照

▲1945年抗戰勝利拍的第一張婚紗照

▲學生時代的王德懿

她,因為早年獨特經歷,被稱為“中國抗戰第一流亡女生”。近年,她又被一些電視節目譽為“重慶的金枝玉葉”“早時代的巴渝才女”。

12月20日,王德懿老人迎來102歲生日。

一部紀錄片 她是主角原型

“母親100歲時,我們給她和父親合辦了一個很隆重真正雙百年好合‘萬歲福壽’生日。這次102歲生日,就是家庭內部的小團聚。”王德懿的兒子曹龐沛告訴記者,12月20日,兒女們帶著生日蛋糕來到璧山青槓,給母親過了個簡單而溫馨的生日。

1917年,王德懿出生在當年有“西部水路門戶第一家”之稱的重慶南岸彈子石老街王家大院。王德懿高曾祖父王信文,在清代道光年間以鹽商創業,組建了名響川東的萬茂正大鹽號,幫助王德懿開始了豐富而精彩的人生經歷。

慶祝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大型文獻紀錄片《大後方》第9集《流動的課桌》,講述了一個女生,從1936年起,5年間跟隨大學遷徙,分別就讀上海交通大學、重慶大學、中央政治大學、國立交通大學、上海財經大學,最終完成學業,成為抗戰時期高校教育的真實寫照——這個女學生就是王德懿,被譽為“中國第一流亡女生”,是中國“現代橋樑之父”茅以升和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的學生。

曹龐沛介紹,母親和舅舅王德峻都是上海交通大學學生,是該校歷史上最早一對胞兄妹。姨媽王德芬當年是西南聯大學生,從小受到良好教育,從私塾讀到大學。

“一家三兄妺畢業於名牌大學,這在當年是罕見的。”曹龐沛說,新中國成立後,母親曾在銀行、貿易等單位工作,1976年從重慶市商委退休。

一封戰地情書

獲得全球大賽一等獎

“今年3月底,父親走了,我們一直沒告訴母親。母親提起父親,我們就告訴她,父親身體不太好,住院了。”曹龐沛告訴記者,母親一直思念著父親,好多次做夢呼喊著父親名字。

王德懿老人夢裡呼喊的那個人,名叫曹越華。70多年前,一封從中印緬戰場密支那寄出的情書,串連起兩個人的今生姻緣。後來,還是這封情書,見證了他們相濡以沫的一世愛情。

1937年抗戰爆發,1938年2月,復旦大學內遷重慶,曹越華考入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1943年,中國遠征軍和駐印軍反攻滇緬,急需大量懂外語的知識青年入伍,曹越華成為復旦大學較早走上前線的學生。

1943年春至1944年夏,曹越華在昆明一所炮兵學校從事翻譯工作。

1944年7月,曹越華奉命調往緬甸重鎮密支那任翻譯官,乘軍機飛到緬北重鎮密支那當晚,暴雨如注,夜空中火光升騰硝煙瀰漫,他在戰壕中寫下了一封深情款款的情書:“親愛的德懿:您看到這封信的時候,我已參入在捍衛國家和民族第一線戰士的隊伍——匍匐在密支那陣地的戰壕裡了。”

收到情書的女孩就是王德懿。2013年,重慶晚報、都市熱報、彭水旅遊局等聯合開展全球最浪漫情書徵集活動,在兒女鼓動下,曹越華和老伴把這封意義非凡的戰地情書找出並參賽,希望把戰火紛飛的老一代人愛情觀展示給下一代。

不出意料,這封情書以其獨特的歷史背景以及主人公恩愛和諧的婚姻經歷,在全球近3000封情書評選中脫穎而出,最終獲得大賽一等獎。

一部愛情劇 一直在後代腦海中上演

1945年8月底,曹越華凱旋。10月20日,與王德懿在昆明喜訂鴛盟,在《雲南日報》刊登訂婚啟事。十幾天後回到重慶,在北泉名閣數帆樓舉行婚禮。復旦大學第二任文學院長、著名翻譯家伍蠡甫當證婚人,老師同學及雙方親友百餘人蔘加婚禮。

2013年11月2日,曹越華夫婦登上《中國夢想秀》舞臺,講述了他們的愛情故事。95歲的曹越華用一口純正的美式英語朗讀了幾十年前寫下的那封戰地情書,王德懿用中文翻譯出來,感動了電視機前的全國觀眾。

“那封情書,父親母親都能倒背如流。直到前兩年,為母親背誦情書,仍然是他們晚年重要的消遣方式。”曹龐沛回憶,去年,母親還能記起情書的內容——父母的愛情故事,就像一部情景劇,一直在後代腦海中上演。

“母親是一位擁有絕色六美的重慶美女”

“有時候,父親也會當著其他老人為母親朗誦情書,大家都很羨慕。”曹龐沛介紹,父親精通英、俄、法三國語言,母親讀過五所大學,原本就是郎才女貌的一段姻緣。抗戰年代父親在前線,母親在後方,是真情讓他們走到一起。

據了解,為面向世界宣傳重慶美女名片,重慶電視臺曾在《巴渝人家》欄目推出專題系列節目《美女一枝花》,首播《烽火麗人》(上、下兩集)人物,就是82歲的王德懿老人。節目中的她,被譽為“重慶的金枝玉葉”“早時代的巴渝才女”“長江的女兒”,演繹一種文化品位真正體現出來“美”的精神。

“母親濃縮了重慶美女的相貌美、思想美、素質美、精神美、心靈美和健康美。”曹龐沛說,“在兒子眼裡,母親是一位擁有絕色六美的重慶美女。”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都是“震”的錯?康熙:不,都是朕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