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秦始皇來說,後人向來對他是褒貶不一的。很多人認為他是個暴君,比如說司馬遷、郭沫若,但也有許多人認為秦始皇是千古一帝的,比如說李贄。不過郭沫若是有點見風使舵的,因為一首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出來之後郭沫若就改口說秦皇百代。至於司馬遷的說法就各有看法了,不過在山東發現的一個刻石或許能說明些什麼,這是中國最古老的刻石之一,西方學者還曾經感嘆說需要一個秦始皇。
這塊刻石就是琅邪刻石或者也叫琅琊刻石,它的年份正是秦代,位於山東諸城琅琊臺上海神祠內。秦始皇曾經在公元前220年開始就多次外出巡視,在嶧山、泰山、琅邪臺、之罘島、東觀、碣石、會稽這七個地方留下了刻石。刻石的內容都是記載秦朝立下的功績,因為立於多年,經歷了地震、雷擊、還有火焚等原因,現在這七個地方的刻石大多都被毀壞了。
只有泰山刻石跟琅邪刻石還存在,泰山刻石也只是剩下了十個字,琅邪刻石的字就比較多了,有四百多個。裡面的字型是秦朝使用的秦篆,據說是李斯編寫的內容。時間則是秦始皇在公元前219年東巡到琅琊郡留下的,裡面記載:今皇帝並一海內,以為郡縣,天下和平。
歌頌了秦始皇統一天下、頒佈郡縣制的制度,還記載了制定統一法律的重要性。從這個記載就能看出秦始皇的功績,後來胡亥還在上面強調了秦始皇統一度量衡的事蹟,並且強調自己今後會繼續使用下去。
書同文,車同軌的事蹟都是不能否認的,就連他的焚書坑儒都是被證明了他坑的並不是文人,而是欺騙他的方士,只是後來史記記載的是秦始皇坑殺的都是信奉孔子的人。所以才會導致許多的儒生對他進行謾罵,再來看秦滅亡時起義的人,幾乎除了劉邦之外大多與六國的貴族遺民有關係。許多的西方史學家對於秦始皇他們或許看得更全面,他們都認為秦始皇是一個偉大的皇帝,與他同時期還沒有哪一個君王能做出過這樣的實力。
秦始皇如果實行的制度不好,後來的朝代為什麼還會沿用呢?世界上,開創了一個大國家的皇帝很多,但是他們沒有一個像秦始皇的制度一樣延續了千年,實際影響更是跟秦始皇沒有辦法比。人無完人,秦始皇也不例外,他統一天下之後就急於修建阿房宮、秦始皇陵、長城、靈渠等等,導致百姓徭役沉重。
不過其中的阿房宮經過證實並沒有修建,只有一個地基。秦始皇后期迷戀丹藥、追求長生不老,但中國古代的大多帝王都是追求長生不老的,嘉靖皇帝還把時間都花在煉丹上面了,只是因為秦始皇的成就,他不完美的地方才會被更多人關注。
歷史是由人書寫的,裡面都夾雜著作者的很多情感,還有當時統治者的意圖。秦始皇他的功過到底如何還是要看秦史來分析的,秦朝史料的空缺才導致沒有辦法表明秦始皇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除了琅琊刻石還有一個改寫歷史的文物在湖南里耶古城發現,它就是裡耶的秦簡,出土了三萬多冊秦簡,經過計算一共是20萬的文字,這批秦簡記載了秦王政二十五年到秦二世元年發生的事蹟,它的出現或許將推翻人們對秦朝的看法。
目前研究出的洞庭郡就是一個重大發現,因為這個郡在史書中是沒有記載的。再來看裡面記載的一封信,信的內容是說秦始皇三十二年的時候遷陵縣的縣長曾經給一個人回信說,您的來信已經收到了。
信中出現的敢言之是一種禮貌用語,足以體現當時的語言風貌。而且在這些秦簡裡記載,秦始皇對官員是非常嚴厲的,犯錯是不能容忍的。在它之前,秦王朝的行政制度記載基本是沒有,裡耶秦簡的出現或許將改寫兩千多年前秦王朝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