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年,大清同治11年,皇帝挑選了120名幼童,遠渡重洋,離家萬里,去異國求學... ...這是有記錄的第一批公派“留學生”!
大清帝國曆盡兩次鴉片戰爭早已千瘡百孔,清醒意識到和列強們的實力差距。他們挑選了120名平均年齡只有12歲的幼童,遠赴重洋,到異國他鄉學習!在簽定的合同中,有這麼一段“...如有天災、疾病、不測等事,各安天命...”同年8月11日,第一批30名孩子在"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組織下從上海出發,於9月12日,到達舊金山... ... 當時的紐約時報是這樣報道:“這群來學習的中國學生,他們都很年輕,他們都是優秀的淑女和紳士...”
由於當時大清傳言,這個叫美利堅的國度,野蠻、無知、沒有禮義廉恥,所以沒有富人家願意把自己孩子送去!報名的120名孩子,幾乎都是貧窮人家的孩子,在那個年代,貧窮家的孩子吃穿都是問題,更別說讀書認字... ...這批幼童輾轉到達美國東部,被三三兩兩安排進入美本地家庭寄宿。沒有文字記載這群幾乎文盲的孩子,只在國內受過一段短暫的培訓後,到達一個完全陌生國度後是怎麼樣在一個語言、文化、傳統完全不同的環境是怎樣開啟最初的學習、生活!
據不完全統計,這群孩子中,有超過50名幼童進入美國大學;22名進入耶魯大學;8名進入麻省理工學院;3名進入哥倫比亞大學;1人進入哈佛大學。其中一名叫潘銘鐘的孩子,以15歲的年紀考入頂尖學院,被稱為:天才少年!遺憾的是入校1年後因病去世,在學院旁邊的公墓裡,至今保留著他的墓碑,100多年過去了,沒有親人前來憑弔,屍骨,也永遠留在了大洋彼岸... ...
九年後,公元1881年6月9日,光緒皇帝下旨撤回全部在美幼童,當時的耶魯大學校長波特先生這樣回覆清廷政府:“貴國派遣的青年學生,人人善於用時間,研究學術,各門學科成績優秀。年少但卻慎言慎行,作風沉穩,不愧來自大國國民,足以為貴國增光!美國有少數無知之人,對中國的偏見,也因為這群孩子而逐漸消失... ...目前,正是孩子學習的緊要關頭,即將開花結果之際...此時離美回國,則會前功盡棄... ...”可惜的是,聖旨以下,只有第一批赴美的詹天佑和歐陽賡兩人在回國前拿到了耶魯大學的畢業證。其中一位收養家庭的母親巴特拉太太給孩子中國母親寫信:“您的兒子在美國期間,和我全家生活在一起,他非常優秀,無論是成績還是人品,您肯定會以他為榮,如果此生沒有機會在相見,我和我的家人,一直為他祝福...”
珠海梅溪牌坊旅遊區內陳列珠海籍歷史名人蠟像(資料配圖)
回國後,迎接他們的並不是鮮花和掌聲,當時頗有影響力的上海申報這樣公開發表:“性格則多乖戾,稟賦則多魯鈍...有與談及國家大事及一切艱鉅之任,皆昏昏思睡也... ...”但是事實上,回國的94名幼童,全都活躍在鐵路、電報、礦業、海軍、外交、政治等領域... ...其中代表人物有:修建了第一條中國人自己的鐵路的鐵路工程師詹天佑;礦冶工程師吳仰曾;北洋大學校長蔡紹基;清華大學校長唐國安;民初國務總理唐紹儀;清末交通總長梁敦彥 ,這些都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的知名人物。
“惡魔人渣不分種族國籍”!我們優秀的學子在異國他鄉求學期間遇到了人渣,多麼痛心疾首的事情,卻被有些人“質疑”出國之初心,說:“清華北大就是為別人輸送優秀人士”!是呀,難道只有達到清華北大的高度,才能真正感覺到我們和別人存在哪些差距?怎麼縮小這些差距呢?去更牛的國家繼續深造!
眾所周知,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是一次世界洗牌。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機械化:代表是蒸汽機、汽船、火車!英國率先完成,併成為當時的世界霸主!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電氣化:以電力、內燃機、飛機、汽車為代表。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
第三次工業革命,20世紀50年代-今,自動化: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為主體,標誌著人類進入資訊時代!
第四次工業革命,是現在,以工人智慧,清潔能源,無人控制技術... ...
歷史在前進,並不會憐憫你的安於現狀,也不會等你閉關鎖國。下圖就是我們頭頂上的鞭子!
愛國,請理性!
愛國,需努力!
奮鬥吧,青年!